初中部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8-01-17刘延美
刘延美
【摘要】龙泉中学初中部实行数学、英语学科间分层走班教学,分层备课,分层管理,切实尊重学生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符合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水平的教育,也符合教育要因材施教的理念;当然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文章针对两年来的分层走班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分层走班教学;管理;问题;成果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摇号进入龙泉中学初一的学生, 根据2014级、2015级两个年级的入学测试情况,反映出语文学科的学习基本正常,而数学、英语的学习差异性较大。根据近几年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研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来说数学和英语学科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增大,这极易出现两极分化。针对学生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学校决定进行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
(二)弥补行政班教学缺陷的需要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行政班的分班采用的是均衡分班的方式,即班级间优生人数、后进生人数、男女生人数要基本一致。在行政班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按照行政班实施教学工作,教师将很难确定教学标高,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情况,也很难达到提升学生成绩的预期效果。
对分化比较严重或容易产生分化的学科实施分层次走班,切实尊重学生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符合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水平的教育,也符合教育要因材施教的理念;当然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学将更有针对性。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宣传动员
对2014级、2015级学生入学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引起年级教师重视,分析数据,阐述分层走班的必要性,取得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認同,并向年级提交分层走班实施方案,讨论走班实施细节。
组建由年级牵头,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分层走班工作小组,年级组集中研究分层走班后对班级和科任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办法,班主任集中讨论分层走班后学生的管理办法,科任教师主要研究分层走班后教学标高的设定和教学工作的落实。
(二)实施方案要点解析
1.分层要求
(1)初一、初二年级根据学生的数学和英语实际水平分成A、B班,A班层次较高。
(2)参与分班工作人员:各班班主任以及数学、英语教师。
(3)分班人数及教师、教室设置:按照各年级和各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2.学生要求
(1)A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当堂教师所讲的内容,并将不明白的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保证授课的高效性。
(2)B层次的学生上课要带一个笔记本,每次讲完课要写一小段听课收获(就写在笔记本上),每天一交,教师及时检查督促,以达到学一点会一点,避免“夹生”。
3.教师要求
(1)A层次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设计教学标高,在教学中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加深和拓展,以满足优生的需要。教师采用“尽量少讲,重在点拨”的教学策略,突出浑生小组合作学习。
(2)B层次的教师采用“耐心铺垫,讲清要点,降低难度,注意情感交流”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分层走班下的学生管理
(1)落实A、B班学生名单,安排固定的学生座位,方便科任教师清点人数和进行班级管理。
(2)每个班级的走班学科都由一名学生任走班班长,负责本班学生的作业、上课出勤纪律的管理,并及时向教师和班主任反馈学生走班的学习、纪律情况。
(3)为督促学生投入学习,对走班学生实行流动管理,年级根据大考(期中、期末)成绩,双向调节,A、B班学生可进可出。
(三)过程管理
1.年级对每天走班的秩序、教师组织教学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2.班主任随时深入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常规检查督促。
3.通过开学习委员、科代表会,收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了解分层走班的落实情况,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给班主任和相关科任教师,以便及时整改。
4.通过月考、半期考试等方式监控学生的成绩,及时提供考试的详细数据,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参考。
5.加强对教师作业批改的检查,加强对踩线生辅导的检查落实。
三、走班后学生和教师管理层面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走班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
1.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走班,时间较短,有时会比较混乱。
2.学生上课时资料、工具准备不充分。
3.B班学生由于学科水平和能力普遍较差,课堂活跃度不够,热情不高。
(二)走班后教师中产生的问题
1.对分层走班思想上认识不到位,还是采用A、B班同一种教学模式,标高上分层体现不充分。
2.个别教师课堂上有对学生管理不严格的现象。
3.个别教师作业布置分层体现不充分,作业批改不够细致,对B班学生课后、考后辅导不到位。
(三)年级应对方法
1.针对走班混乱的问题,年级要求所有班级和学生务必在预备铃响前完成走班,预备铃响后由课代表和科任教师检查学生上课所需的资料和工具,将准备情况纳入学生个人操行评定,将学生走班的整体秩序纳入教师日常考核。
2.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和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年级采用入班听课的方式,年级要求班主任、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学科教师和年级领导每周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2节,每月月底由年级检查听课本,利用年级会议,由教研组长汇报本组听课情况以及被听课教师的组织教学情况。endprint
3.针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以及课后、考后的辅导情况,年级采用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会的办法了解情况。另外由年级教学干事随时检查各班的作业批改情况。
四、教师考核办法
分层依据学生大考(半期或期末)的成績,按照数学+英语的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取前段为A班,后段为B班。走班后科任教师仍然教的是本班学生,不存在学生的交叉,因此考核不受影响。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成果分析
1.2014级数学成绩稳居全区第2名,英语成绩也名列全区前列。2015级数学成绩名列全区第2,英语成绩名列第4(包括私立学校)。
2.2014级经过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学生总成绩平均分第一学期期末在全区综合排第6名,第二学期期末在全区综合排第5名,第三学期期末在全区综合排第2名,第四学期期末在全区综合排第2名(包括私立学校)。
3.2015级经过一学年的实践, 学生总成绩平均分在全区综合排第2名(包括私立学校)。
4.2014级特优生(区前100名)人数三期保持连续增长态势,而学困生人数保持连续减少态势。2015级第一学期就有3人进入全区前100名, 2014级第四学期就有3人进入全区前100名。
六、抽样调查
(一)学生调查
为了掌握分层走班的情况,年级经常会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大多数学生支持分层走班教学。
对于A班中的优生,教师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接受知识快的特点,将部分能力要求较高的拓展性知识和题目融入课堂和作业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优生的竞争力。
B班中大多数学生在分层走班之前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甚至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处于放弃的状态。走班后,教师降低教学标高,让学生从基础学起,做最简单的题目。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B班的学生大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做练习题,他们看到了学习进步的希望。现在B班的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数学课、英语课不再是睡觉课。
(二)教师调查
数学教师单晓伟说:“我校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在七年级数学、英语两科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开始了分类教学的探索。通过一学期的走班,任课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实际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英语教师蒋慧敏说:“这不是一项额外的工作,这是教学的聚焦。我们的教研活动都能做到认真教研,有内容,有记载。其价值在于层次性、实用性。”
七、分层走班教学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走班后,学生是流动变化的,学生的学习评价如何融入行政班的评价体系当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分层走班后,对于A、B班的教学进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是A、B班保持相同进度,A班的优生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加深、拓宽知识和题型,还是加快进度为中考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
3.A、B班学生的学习周期为半学期,也就是说每半学期要根据学生的成绩重新分班。以半学期为分班周期是否合理?
4.初二介入的物理与初三介入的化学是否有分层走班的需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