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一生的故事》之语言谜题

2018-01-17曾玲琴

戏剧之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语言

曾玲琴

[摘要]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姜峰楠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新颖的设计和解读外星人可能使用的“二维平面文字”,打破以往外星科幻片中模糊化和单调化外星人语言的模式,具有来自语言学、物理学和哲学争议理论的跨学科助力,所构想的外星人“七肢文”具有汉语书面语与口语分离的特点,语言与思维的互相作用关系成为其叙事的特点。

[关键词]姜峰楠;《你一生的故事》;语言;思维

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姜峰楠(Ted Chiang)的作品不多,但自1990年创作《巴比伦塔》至今,他四获“星云奖”,四获“雨果奖”,以及其他多项重量级的科幻大奖,他跨学科写作的成功在于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2016年他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1998)被改编成电影《降临》,讲述12艘神秘外星飞行器降临地球,女语言学家路易斯·班克斯博士受美国军方委托,去往外星人飞船解读与外星生命“七肢桶”的沟通方式,最后化解了人类差点发动的战争。虽然为了吸引中国观众电影进行了商业化处理,但仍着重突出了姜作品中不同于以往外星人人侵地球的科幻片模式,新颖的设计和解读外星人可能使用的“二维平面文字”,打破以往外星科幻片中模糊化和单调化外星人语言的模式,同时对时间与生命维度进行了探寻,成为了该片独具魅力所在。姜峰楠在美国成长,虽然是华裔后代,但他的作品既不同于中国科幻,也不同于纯粹的美国科幻,有共融互补,也有文化碰撞。其中对于西方人普遍公认难学的表意文字汉语,姜峰楠曾于2016年5月16日发表在《纽约客》的“糟糕的文字”(Bad Character)一文中表明:“几千年来汉字都阻碍了人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觉得应该摒弃汉字,认为汉字有很大缺陷。而他在《你一生的故事》里所构想的奇异的外星人“七肢文”也具有汉语书面语与口语分离的特点,是深奥难懂的文字,学会“七肢文”,甚至可以像外星人七肢桶那样转换思维。

一、书面语与口语分离

姜峰楠在作品中表示是出于“对物理学中的变分原理的喜爱催生出了这个故事”,却在小说中借助了语言符号学打破了传统外星人入侵故事的固定模式。人类的所有文字都属于“舌文”(言语文字),文字代表人类说出的话,是语音的重现,而“七肢桶”的书面语“七肢文”是非线性的会意象形语标式文字(Logogram),不是语音的重现,不是字母文字,其口语则是难以被人类明确识别和模仿的振动音,声音“与一只湿漉漉的狗抖落皮毛上的水时发出的声音有些相似”,只能通过声谱仪器记录下来,是书面语与口语分离的语言。汉字的书写不似英语,英语仅由26个字母组合形成拼音书写系统,而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面符号,而且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语素,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汉字口语和书面语的分离,经历了先秦到西汉的文献语言基本与口语一致,东汉以后逐渐形成言、文分离的局面(徐時仪)。到了晚清时期长期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甚至成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障碍,于是一批文人志士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提倡废除文言文,使用白话,至五四时期和30年代,汉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距离大幅缩小。

世界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重视文字语音和意义的联系,文字的字形会随着语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表音文字的书面语和口语能够保持一致,比如英语。表意文字重视文字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字形和语音之间的关系松散,如汉字。在姜峰楠的笔下,《你一生的故事》里外星人所使用的语言就是一种书面语与口语分离的语言,解析具有较高难度。而汉语也是书面语和口语相分离的一种语言,明显书面语复杂得多,其形成具有漫长的历史原因。

为了体现外星人语言与形体思维上的关联性,姜是这样设计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的。语言A(口语)与人类语言完全不同,词语没有固定的组合次序,条件从句不是常见的顺序,其修饰性从句可达“无数层次的级联修饰从句”。语言B(书面语),根据作者的想象,七肢桶的文字系统适合自身的“具有同步并举式思维模式”。文字符号很少会单独出现,一般总是与其他文字符号形成组合,表达特定的意义,这样就可以称为“文本”了。七肢桶的文字从字形上来说是一种复杂的“纯粹二维平面的文字”,但字形不可分割,不能从句子中剥离出来,变形极多,与人类书法相似,但又全然不同,所有的变化都必须遵循前后一致的明晰的语法规律,每一个变化都代表意义的改变。但在语言的具体设计上作者只能借助人类的印刷限制,呈现为从左至右的线性,但是读者阅读的时候按照人类语言的惯常阅读方式却不是从左至右的,如:我用七文写下“进展-创造-终点-包含-我们”,意思是“我们开始吧”,“进展-创造-终点-包含-我们”是把主语“我们”放在了最后,而句子的起始却是“进展”、“创造”、“终点”。作者挑选了对话中比较长的一句用简短文字表述出来,以说明七肢桶的文字比口语简洁却更复杂,如:七肢桶居住的行星有两颗卫星,一个比另一个大得多;行星大气的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氮、氩和氧;行星表面的二十八分之十五为海洋所覆盖……按字面翻译如下:“氧-比例-大小-多岩石-卫星-环绕与相关-对-主星-第二”。简练的文字类似没有标点的古汉语的文言文,古代汉语书面语的内在表意机制使得古人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也能自如表达。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思维。洪堡特认为个人更多的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即要了解一门语言,必须学会其思维方式。语言学家路易斯·班克斯正是在逐渐学会七肢桶的语言的时候,学会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于是她也可以预见未来,自由感知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打破了过去科幻小说借助时间机器等传统的物理方式或者玄幻小说的奇想方式进入不同时空的方式。

七肢桶文字特点所体现的思维特点也反映在小说本身的叙事特点上,小说不是完全的顺叙、倒叙,或者插叙。小说的叙事呈两条线索发展,一条叙述的是女语言学家从接到军方的邀请去参与破译外星人语言开始,一直到最后与物理学家盖雷的结合,是一个貌似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故事;另一条线则是女语言学家对意外身亡的女儿身前点滴的不断回忆,这条线凌乱而不按时间发展的顺序,但每一个回忆都与第一条线索的故事情节发展相关,并且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如外星人的“七文”一样,不呈线性发展,甚至把过去现在与未来通通呈现出来,步步推进,最终女语言学家通过学习七肢桶语言,具备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似乎也显得水到渠成了。endprint

作者似乎想表达习得另一种不同物种的语言,自己的感知和思维也会受其影响。在作者的想象中,七文就像“佛教中帮助禅定的象征宇宙的几何图案”,故事里并不进攻人类的外星人似乎“更喜欢一声不吭,静静注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根本不问任何事,也对人类没有好奇心,有时候甚至不和人类对话,像科学家或者游客。它们对于事物的难易看法也跟人类不一样,物理公式也是上下颠倒,以至于物理学家盖雷通过它们重复演示人类展示给它们看的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物理实验,猜测它们也许认为变微积分比代数几何更简单,但七肢桶的数学却又是与人类科学相通,只不过方法正好相反。在女语言学家学会流畅地使用七文书写后,她发现自己的思维仿佛进入了某种冥想状态,与七文一样,脱离了“思维之链”,前因后果交织在一起,有关未来的记忆与过去的岁月交错在一起像“巨大的拼图游戏”。如她在回忆破解并学会使用七肢桶语言若干年后与女儿的相处时,女儿的跌倒磕碰,作为母亲的她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女儿的疼痛,自己的身体“好像延伸了,另外长出一条到处游走不定的肢体”,这不就是很像有着很多肢体的七肢桶吗?包括她通过梦境能预知女儿登山由于风化岩剥落而坠崖,也是学会熟练使用七文后所具有的能力。该作品在改编为影片《降临》中,在原著描写基础上设计的涵义丰富的七肢桶可视化语言非常有想象力,借用东方水墨的风格,设计出契合东方哲学周而复始的哲学思想,极具美感的语言形象。按照语言一行为理论,对于具有行为性的语词而言,说话就是行动,七肢桶所说的话不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是用来完成行为的,从而去解释即使七肢桶全都事先知道双方会说些什么,为了让所知对话变成真正的事实,对话仍然必须举行。

三、结语

语言的交流有时候会产生误会,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更正错误从而习得语言的过程,语言也具有歧义性。而女语言学家是如何习得七肢桶的语言的呢?我们看到作者首先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语言习得者,一位大学语言学博士,既有极高的语言理论能力,又有丰富的语言实际考察经验,能迅速学习和模仿一门陌生的语言,甚至能模仿动物的语言,同时,也把外星人设定为百般耐烦的有求必应式的语言“展示者”,而不是交谈者。软件工程师出生的姜峰楠,自称是“偶然型作家”,然而他却十分成功,不到20篇的中篇小说,却有10余篇获得了科幻小说的顶级奖项,并被选入《年度美国短篇小说精粹》,被美国主流文学界认可。他的成功似乎更加验证了学医出身却弃笔从文的鲁迅先生的建议:“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言下之意既是看书也要看跨学科的书,也可以理解为文学创作也需要得到跨学科的助力。除涉及语言学、物理的一些争议理论外,小说中还有关于“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的矛盾讨论。作者提到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具有时间上的对称性,即无论过去现在,物理的物性不会发生改变,从而“预知未来”这件事是有其理论基础的,但是落实到具体上,“预知未来”却与“自由意志”产生了悖论。“岁月之书”存在与否的问题,既然“岁月之书”纪录了确确实实发生的事,那如果被人读到就会有人偏偏不按纪录而行事以图改变历史,那还叫什么“岁月之书”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语言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