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
2018-01-17蒙晓虹
蒙晓虹
[摘要]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授社会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在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和原则。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一直就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语言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是在文化的累积和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之后便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沟通媒介,承担着散播文化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语言承载文化,人们基本是在与别国人民通过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别国文化,离开了语言,文化便失去了重要的传递途径;另一方面,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又能促进语言的学习和恰当使用,所以在语言教学中不能不引起重视。
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不仅应当讲授和学习英语语言的法则及功能,而且必须时刻联系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让文化和语言的输入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不懂某种文化的模式和准则,这种语言的核心也不可能学会,只能捡些皮毛而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不同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心态。这种文化因素在各自的语言上得以体现,因为人们的一切言行都不自觉地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既然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在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社会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
在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来确定学生的英语水平。毕业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往往也需要查看他们的英语能力级别证书,考虑是否符合单位需求。但是,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英语知识常常应付不了工作上的要求。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太关心讲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教师由于时间制约以及考试涉及这部分知识较少,而不太花精力对相关文化进行解读。汉语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受到成长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对异域文化的不甚了解,往往不自觉地运用汉语表述习惯来使用英语。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不懂遵从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说话往往不够得体,甚至容易冒犯别人,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误导现象,造成跨文化交际常常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英语教学已逐渐从单方面知识的传授转为全面语言技能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实际运用的需要。跨文化意识应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教授英语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文化与语言的交织输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与自身成长环境不同文化的概念框架,丰富他们对多元世界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更能得心应手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在磨练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向学生展现相关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相应地提高英语的社会文化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原则
(一)结合课文导入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紧密相关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灵活穿插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作为英语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把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贯穿其中,学生才能较好吸收并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5课“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二战时在海岸警卫队服役期间,在海上执行任务时恰逢感恩节,于是写了三封不同寻常的感谢信以此来纪念感恩节的真正意义。在谈到出海执行任务时,作者感到这是一个“especially lonely day”的時候,可以跟学生讲讲感恩节在北美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个节日对美国人民意味着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I got to thinking about Thanksgiving,of the Pilgrims,Indians,wild turkeys,pumpkins,eorrl on the cob,and the rest.”学生往往不理解为什么作者在感恩节会联想到“Pilgrims,Indians,wild turkeys,pumpkins,eom on the cob”这些东西。此处正好可以导入感恩节的历史和风俗传统等文化内容,让学生对感恩节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解了这个文化背景,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的做法和想法才会更清楚、更能体会和把握。
又如第二册第1课“Learning,Chinese-style”。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他和妻子带着18个月大的儿子在中国考察时的一件趣事,并据此阐述他对中西方不同学习方式的看法。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额外多给学生补充介绍一下西方基本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让学生了解到,西方人更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偏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使学生在与外国学生交流时能知己知彼,少犯想当然的错误,并且可以为将来的出国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再如,第三册第8课里提到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中国学生对此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借此讲讲美国的政治体制、总统的国情咨文的用途等内容。总而言之,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导入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既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重视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关于某些词、句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能发生误解和冲突,使理解变得困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讲讲与词义相关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因为在具体语境中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往往体现很多文化内涵。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3课“The Land of the Lock”里有这样一句话“With electronic equipment,we seem finally to have figured out a way to hold the terrorists.real and imagined,atbay.”句子里出现的“hold…at bay”这个短语比较难懂,如果只解释字面意思,容易造成误解。这时,就需要英语教师适时地对该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说。bay本来指“猎犬群追捕猎物时的连续吠叫声”,“at bay”描述的是猎物被追捕的猎犬围住,狂吠的情形,可以想象这个猎物走投无路的场面,于是“猎物等被围困,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个意思就显而易见了。hold……atbay这个短语因此被用以表示“不使迫近”“牵制”“阻止”及“围困、把…逼入绝境”等意思。endprint
再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7课“The Glorious Messiness of English”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篇英语演变发展的简略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英语在发展过程中许多词汇获得的多种意义一一道来,从而让学生既了解了英语的简单发展史,又掌握了某些词语的含义。比如hide这个词,平时学生只知道其有“躲藏”的意思,在看到hide和skin居然是一组同义词时,不免纳闷,教师正好讲讲hide还具有“兽皮,有时也表示人的皮肤”的含义,如“have a thick hide”(脸皮厚)、“have the hide t0 d0 sth.”(竞有脸做某事)、“have/tansbs hide”(剥了某人的皮,指严厉惩罚某人,幽默用法)、“hide and hair”(连皮带毛)等。
我们常见的“下大雨”,在英语中的说法是“rain cats and dogs”。遇到这个短语,教师可以借机讲讲古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对英语造成的影响,谈谈这个短语的由来。它来自北欧神话,古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在挪威的神话中,猫被认为可以影响天气。驾着风暴而来的女巫据说就是化身为猫的。所以“cats and dogs”表示“狂风暴雨”。有了对词汇文化意义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对类似这样的词语用法才能真正明白并牢记在心,以后在使用过程中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适当介绍一些交际文化。单纯语言能力的培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能造出正确的句子,写出流畅的文章不一定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在实际国际交流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语用失误和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认为,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技能与文化内涵是相辅相成的。交际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者语言之外的对社会传统和文化习俗的掌握。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课文的同時,穿插一些实用的语言使用规则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讲讲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衣食住行、社交准则、礼貌原则、禁忌语等。学生对英语的交际文化知之不多,对英汉社会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比较模糊,一些语用原则依赖于英语教师随时随地的提点。
当然,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因重视文化教学而忽视语言教学。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限制等因素,决定了我们实施文化教学必须考虑几个方面。首先明确语言能力是基础,不能弱化语言技能的培养,文化传授要成为一种助力,补充语言教学的不足;其次,文化教学的范畴要把握好,有主有次,有所选择,并且与课文主题有所关联;再次,教师要紧跟时代,掌握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文化、新现象,及时将最新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
三、结语
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二者密不可分。世界上几乎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因此不了解相关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该种语言。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社会文化的传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渐频繁,迫切需要大批既具备高度跨文化意识又具有较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广大英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既了解本国文化又能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精华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