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的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2018-01-17潘涛
潘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很多高校相继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特别是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不甘落后,加入了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行列。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本文从专业需求出发,梳理了現有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更加合理的专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课程体系
0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就业市场。物联网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对人才的素质与工作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构建基于岗位的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为学生可以直接上岗,与企业间实现无缝对接。因此,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才的需求,必须结合地域特点与学院特色,设计一套基于岗位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可以划分为:传感采集控制方向、通讯网络方向、系统应用方向,如图1所示。
2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依据企业的需求,灵活安排教学与管理,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紧缺技术人才时,让学生到企业工作,既可以缓解企业的人员压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企业生产任务较少时,让学生回到学校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图2所示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选择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设置课程体系,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顶岗实习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前两年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的学习,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1课程体系设计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尽可能地覆盖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岗位职业技能为根本,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课程设置分为5个大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实践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RFID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类、艺术文化类、数信技能类等5个模块,职业技术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模块。通过五个模块的学习,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物联网行业生产、开发、设计、销售岗位,能胜任物联网产品集成与开发、销售与维护、设计与检测技术相关职业岗位,“道德素质强、职业技能强、吃苦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2课程体系构建
众所周知,物联网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输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实现智能识别、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
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融入物联网技术应用行业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化整合,从三个层次建设相关核心课程。如图3所示。
4结论
发展物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基于岗位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则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依据物联网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了基于岗位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对高职院校进行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