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模式研究

2018-01-17李春

价值工程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

李春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的景观特征。而目前的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差异化、个性化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缺失,导致大多数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设计工作中照抄照搬现成案例,忽略自身地域文化特性的特点,缺乏地域性景观特征。本文从景观设计专业个性化特色工作室教學制度、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师生比例等方面的阐述,有助于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个性化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其设计作品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对于以后的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才;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

1景观设计专业个性化特色工作室教学模式概况

1.1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的景观特征。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受全球化背景的影Ⅱ向,在城乡景观规划及建设方面,我国各地原有的地域性景观特征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了千城一面而毫无地方特色,或是被外来文化所侵蚀。

尽管这些现象的形成有诸多其他复杂的如社会、历史、政治等综合因素,但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形式的单一,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差异化、个性化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缺失,导致大多数的景观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设计工作中照抄照搬现成或发达国家的案例,忽略自身地域文化特性的特点,缺乏地域性景观特征,对我国地域文化特性景观的设计和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和阻碍。

从国内方面看:我国在经历三十多年快速飞跃的发展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时代审美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各项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复兴和繁荣,民族自豪感和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得到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景观设计与之配套,以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提高生活品质。从国际方面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扮演的角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迫切要求能有更多的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性的景观设计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并充分体现地域性景观的社会功能。

1.2景观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概况

景观设计专业具有工、农、艺、文等跨学科交叉的特点,可授予工学、艺术学学位。国内开设景观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工科类、艺术类、农林类、综合性大学等四大类高校。景观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反观其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仍有其优势和特色。因此,在现有体制和师资条件下,来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和实验,是有重大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多种方式进行的,特色工作室建设应符合艺术教育的自身规律,要在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力求在培养方式上有所变化,以丰富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选拔能够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室之前需做出选择、认同和追随工作室导师的教育理念,通过工作室的学习在贯通设计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个性化设计发展的前景。

国外对于景观设计这类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教学,绝大多数采用工作室性质的培养模式。包括师资配备、教学场地及设备、课程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均有着成熟完善的体系。如在师资方面,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跨学科专业人士共同授课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如采取以参加当地景观设计竞赛的教学模式。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工作室系列授课课程。国内的艺术院校和建筑院校也较早开始进行特色工作室教学模式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和社会效应,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

2人才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模式教学的措施

2.1制定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教学制度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前提下,针对时代背景、高校所处的地域、教师的学缘结构、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制定较为完善的特色工作室教学制度。首先,不同时期国家的城乡发展政策不尽相同,现阶段以强调环境、新农村、创新文化为主题,应针时代发展背景,与时俱进。其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的地域景观特征,高校的职责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第三,对于景观设计行业而言,高校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地方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教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也将极大地促进和影Ⅱ向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大一新生入校后,可采取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在第二年后,根据学生兴趣再进行具体的工作室教学分班选择。

2.2特色工作室教学的课程设置

积极探索工作室模式教学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包括针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新型的课程与项目的开发。课程设置是最能体现工作室教学体系的特色之一,应有别于传统的按照全国教学大纲模式的课程设置。但应做到要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在自身院校及专业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工作室模式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合时宜、不灵活性、缺乏区域及自身特色等问题。如相关的设计技术、新材料、国家标准或施工技术等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更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术语和规范,但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却还沿袭着多年前的内容,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与所学知识脱节。

同时,传统的全国教学大纲中,强调统一、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高校所处的地域特征、教师的专业特征、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等方面,导致培养出来的景观设计人才如车间里面流水线上的工人,缺乏独特的设计思维和个性化的设计语言,影响景观设计作品的质量。

在特色工作室课程设置中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跨学科课程三大类。注重项目实践,以项目引进课堂,以多个连续进阶式设计工作室序列课程的方式授课为重点。工作室序列课程在每个学期均开设,在顺利完成前一个设计工作室的学习任务时方可进行下一个序列的选择。其中,跨学科课程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置,将有助于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系统性思维。endprint

2.3建立校内外导师工作室负责制,优化师生比

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准则下,建立校内外导师工作室负责制,强调导师及导师团队在专业上的独特个性和行业影Ⅱ向力。在组建工作室导师团队时,应力求以某一具体研究方向或设计专长为核心,如以古建保护为主的团队、以生态修复为主的团队等等。同时各导师团队辅助配备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具备从理论到实践各个环节的师资配备。由于景观设计专业的跨学科性,每个工作室应配备具有艺术类、建筑类、农林类背景的教师,同时应有设计企业的一线设计师参与,有利于学生获得宽范围的知识领域。同时,在每个阶段的工作室授课环节中,应穿插结合,应适当区别于传统的按部就搬的课堂教学及课程科目教学,导致各个环节和过程脱节,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如在理论阶段,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理论分析,可以倒推的方式反思和总结设计实践如何遵循设计理论和原理。

建立好工作室导师团队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双向选择,优化师生比。有利于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灌输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以往一个班集体授课的形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导致未能很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工作室模式教学采用小班授课,模拟设计公司的设计团队进行教学。让学生提早进入设计行业工作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给学生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和极大兴趣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意思维、主动性、个性化的培养。

3总结

通过特色工作室模式教学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大程度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在设计实践中验证景观设计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将有助于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培养具有个性化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其设计作品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同时,对于以后的景观设计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是更好的实践应用。基于地域文化特性的景观设计人才特色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较早地逐渐建立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和体系。培养学生具有开创性的思维以及对未来景观设计不可预测的挑战精神。

通过特色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导师的指引下,可以更大程度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同时又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反过来验证景观设计理论,可以让学生从理解性记忆的角度去认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枯草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特色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指导并最大程度地开发和挖掘學生的兴趣和潜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提供指引。景观设计属于应用型极强的专业领域,通过特色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课程与实践,解决课程与实践项目、课程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到在具备通用设计基础的前提下具有个性的设计思维,有利于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景观设计思维和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语文学科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个性化的培养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