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突破自己
2018-01-17徐晓玲
徐晓玲
古希腊德拉斐神庙里的石碑上刻着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老子也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无情地把自己当作标本,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同时,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秘密,因此,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你自己是何种人,你眼中的世界便是何种世界。
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分别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夕阳遍洒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有一次,我拿起木刻猴子,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虽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拧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感觉不好玩,我就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教给我们一些处事之道: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祖父去世后,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上高中的时候,处于叛逆期的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说了一大堆气母亲的话。母亲泪眼汪汪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警示我们,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未看到过父亲那般谦和、诚恳的模样。他语重心长地讲道:“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的表情: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父親苦笑道:“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自己却逐渐向世俗妥协。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的道理呢?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亦不去扭曲别人。
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了灰烬……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有删改)
做你自己
◎孙道荣
春节回乡省亲。家乡变化很大,尤其是县城,这几年飞速发展,俨然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道路宽了,楼房高了,商场多了,到处流金溢彩。妹夫骄傲地对我说,去看看我们著名的“小大连”吧,那才叫一个气派。
“小大连”是一条商业街,几家音响店播放的流行音乐此起彼伏,果然十分热闹。妹夫笑着说,“这条街是咱们县领导考察大连后,依照大连的五一路和人民广场规划改造的。你摸摸这些隔离护栏,可都是汉白玉雕刻的。现在人多,看不出效果,要是晚上来,灯光和喷泉一打开,就像梦幻世界一样”。
我想起来了,这条街曾经是县城最古老的一条街道,叫小西门。小西门,曾经是县城的象征,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印象中,街道很窄,石板路被行人磨得光滑锃亮,街道两侧,是各种古旧的店铺,打铁的,卖爆米花的,卖字的,糊花圈的,蒸小笼包的,编竹篮、草席的,煤炉房烧开水的……吆喝声、打铁声、爆米花裂开的嘭嘭声、水浇进油锅的滋滋声,混杂着浓浓的乡音问候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热闹和谐的市井图。每年春节,大人都会带小孩来小西门逛,作为对我们的奖赏。在这儿,每个窄窄的店铺里,都有让你大吃一惊、流连不已的东西。
没想到,它被改造了,它成了“小大连”。那些古旧的店铺,那些古老的手艺,都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现代的繁华与嘈杂的店铺。我高兴不起来,我感到无奈,和淡淡的忧伤。
一次去一个乡镇做采访,镇领导着重强调,他们镇素有“小上海”之称。这个镇经济发展迅猛,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是全国著名的刃具之乡。但是,一个经济强镇,与上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用“小上海”“小大连”“小香港”“小深圳”来称自己的家乡,真的洋气吗?
我曾经工作的城市,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我曾经也以生活在“东方威尼斯”为荣。后来有幸去真正的威尼斯游览,我发现我所生活的城市,与这座水城其实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可比性,也几乎没有任何共性。
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300多年前,这个镇就开始引用学习中国的陶瓷艺术。但和“世界陶瓷之都”景德镇相比,其声名和陶艺显然远远不及。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在考察麦森时,有人当场赞誉麦森是“德国的景德镇”。没想到,当地人并不领情,连声“No,No”,镇长先生说,我们就是麦森,德国的小镇麦森。麦森从当初仿制景德镇陶瓷开始,逐渐兼容了巴洛克、新艺术和现代艺术,陶瓷种类发展到23万之多。今天,麦森已被誉为“瓷中白金”。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你自己,你的特色,才是你的根本,才是你最大的成就。
(选自《新民晚报》2007年3月8日,有删改)
内容上:这篇散文以“木刻猴子”为线索,叙写了祖父、父亲和“我”在对待“木刻猴子”情感和观念上的不同:祖父“常常把玩”,钟爱木刻猴子,表现其顺从传统的性格;父亲把木刻猴子摆上神案,表现了父亲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的态度;而“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了灰烬”,表现出“我”否定传统、抛弃传统的态度,从而揭示了“有耳无嘴”的弊端。国人对任何不合理现象保持沉默和妥协的习惯,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
写法上:作品主要通过逼真的神态和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让读者揣摩到隐蔽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譬如“父亲苦笑道:‘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一句,借助神态与语言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要求儿子的矛盾心理。通篇语言朴实而又不失精致,耐人寻味。譬如“我竭力要保持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自己却逐渐向世俗妥协”,表现了“我”内心的纠结,生动形象,自然中不乏力度。
中国素来就有“傍名人”或“傍胜地”的习气:有了“圣人”,还要再来一个“亚圣”;有了“西湖”,还要再来一个“瘦西湖”。有了繁华的上海、美丽的大连,各地便会出现“小上海”“小大连”。究其原因:一是特想出名,却又少了那么一点点自信,所以就只能借名人、胜地的光环来为自己增添亮色;二是缺乏创新思维,实在想不出能使自己、使当地出彩的招数,只好照搬他人之长,甚至完全复制别人的外观,附会出一个“小某某”来。其结果,便是在抄袭他人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孙道荣先生的这篇《做你自己》,正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我们的城市建设中一味模仿他人而迷失自我的流弊。
启发:发展的要义便是“做你自己,你的特色,才是你的根本,才是你最大的成就”。其实,不仅城市建设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亦是如此——做自己,绽放个性,才会取得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