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头条冲破双微垄断

2018-01-17李星

商界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微头条社交

李星

俞永福离职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

奇怪的是,俞永福的回应在微博与微头条中几乎同时发布,但大多数人转发的却是微头条。要知道他在微博拥有618万粉丝,而微头条仅有4.6万。

粉丝量少,影响力却大。由此来看,今日头条在BAT之中不站队,让微头条相对中立,这反倒有了些许优势。

张一鸣曾在2016年提到,未来信息过滤的权力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度给社交关系;二是让度给人工智能推荐。2017年微头条上线后,相当于为今日头条在智能推荐之外,增加了社交分发的机制。微头条并没有像其他头条系的矩阵产品那样分拆成独立App,而是结合自身“推荐+社交”揉合的内容分发逻辑,内嵌在今日头条主App之中以给予特别关照。

反观双微,充满对标意味的产品逻辑,两者的现状如何?

从用户角度来看,微信好友+公众号+朋友圈的“铁三角”正愈发沉重:亲疏有别的好友圈让点赞成为一门学问;自媒体挤在狭窄的流量入口,用户必须还要先订阅……其真的能拉近用户的关系吗?提供开放的社交平台,这是微博的价值。不过其逐渐成为明星的舞台,绝大多数用户是“小透明”;内容被围观文化深度绑定;加之众多影响用户体验的产品更新。微博仿佛也在渐失人心。

可以说,双微所造成一些使用体验问题给了微头条冲破其在内容社交垄断的机会。

诸如郭德纲、雷军、周鸿祎这样 “自带流量”的大佬。给他们开个头条号,让他们写文章肯定没空干。但有微头条这种即时工具就不一样,可以随手记录生活,宣传自家的产品。但是真正驱使他们“挪窝”的动力还是在于粉丝。

首先,微頭条根据用户兴趣标签推送,能给大佬、大V一波“气味相投”的粉丝作为“冷启动”。而内容本身由智能推荐技术定向分发给相对精准的粉丝,把“闲杂人等”过滤,营造出一个“圈层化”的开放账户页。以郭德纲为例,他在微头条上的动态先于微博更新,粉丝也乐于互动,系统把“黑粉”自动屏蔽,营造了黏性更高的互动平台。

其次,衡量一家社媒平台能否崛起,除了大V入驻量及活跃度以外,还要看其有没有创造草根大V的能力。与公众号、微博等红利消退、中小V跻身大V的通道狭窄不同,有运营头条号经验的自媒体会发现,在微头条中帖子互动频繁或用户评论活跃的话,其内容会被系统分发触达到更广泛的人群,系统自动分配流量向好内容聚集,这使得一些普通人在头条之中“走红”速度更快。粉丝触达效率成为移动社交平台博弈关键。

在熟人社交之中,微信的霸主地位尚难撼动。如果今日头条做陌生人社交,“第二个陌陌”的故事未必能打动资本市场。然而在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之间,还存在“泛社交”的宽阔领域。

今日头条平台聚集海量活跃在评论区的用户,导致其具有很强的社交发展潜力。之前用户间的关系没有激活,在微头条引入社交分发的机制后,让一些有才的、爱分享的用户能高效获取粉丝,使头条社交关系图谱逐步变得清晰稳固。微头条背后推荐机制实际上是以人工智能缩短寻找“对味”的人的时间。另外,百度贴吧被陆奇从主营业务之中剥离,间接为微头条吸引95后、00后的兴趣社交让出一块空地。

今日头条要成为BAT之外另一极,必须要形成自身的内容生态平台,而只有真正形成用户、自媒体、明星大V之间的社交图谱,才可能构建内容生态的实力,否则再多的补贴也只是一盘散沙。微头条作为今日头条社媒平台一盘棋的“天元”,预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成为扶持重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向来不乏机遇与挑战。微头条冲破了双微把持的新媒体舆论场,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话语权下放,一条充满头条风格的评论能获得上千个点赞,极大满足普通人渴望被关注的欲望。而微头条除了给用户关心信息、逗乐笑料以外,能否给内容生产者带来更多可控资源和变现机会,或许是它接下来需要思考的。

猜你喜欢

双微头条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双微”教学法在除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头条
突发事件中政务“双微”联动传播的困境及应对
基于“双微”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
头条
基础有机化学“双微”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