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外迁潮:离开“北上广深”
2018-01-17王媛
王媛
无论是挪动研发基地还是生产工厂,近年来国内科技巨头开始把目光放至一线城市以外,成为了一股风潮,二三线城市在科技巨头的眼中变得诱人而又充满吸引力。这种搬迁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又有着怎样的背后考量?巨头们的搬迁路径又是怎样的?
小米武汉建立“第二总部”
7月19日,在小米香港上市后的第10天,湖北人雷军回到求学时的武汉,他计划将小米人工智能总部落户武汉光谷,加速推动小米“第二总部”的发展。
雷军日前在武汉透露,小米武汉总部以研发为核心,是以万人规模来规划和思考的,希望十年内把武汉总部建设成上万人的公司。而在雷军的布局中,武汉第二总部则被定位为“超大研發总部”,主攻方向是黑科技、新零售、人工智能、海外业务和互联网金融,此外它还担负着为武汉引进或培育小米生态链企业,打造智能硬件和互联网产业生态环境的重任。
毫无疑问,小米与武汉这座城市之间的关联度在日益提高,小米亦将“重资产”搬到了武汉,问题在于,发迹于北京中关村的独角兽小米集团和雷军,为何要将武汉视作“风水宝地”?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除了雷军本身想要反哺和回馈家乡武汉,另一方面,武汉政府殷切邀约、大力支持,近年来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光谷聚集的产业和人才优势,也让武汉成为雷军未来布局小米业务和生态链的‘风水宝地。同时相较于北京,目前武汉房价、物价、用工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此外,武汉作为‘华中第一要塞和全国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内部亦形成多个成熟商圈,其在地域和交通上的便利性也将在小米业务的拓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北京、武汉,小米还瞄准了成都、南京、深圳等地。
华为7月加速东莞拿地
7月初,华为共出动“40辆8吨货车,共计60车次”轰轰烈烈搬迁,2700人从深圳搬到东莞松山湖的消息引发热议。华为“欧洲小镇”“法式新家”“不是城堡就是别墅,还有小火车接送”等消息引来外界关注。
面对质疑,华为方面表示,总部还是扎根在深圳,此次搬迁的部门除研发团队外,还包括一些其他部门的人员。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松山湖总部基地,总投资为100亿元。据了解,早在5年前,华为就开始着手想把终端总部搬迁到东莞松山湖,但当时大部分员工是反对的,任正非力排众议,决议把终端总部搬迁到东莞。华为把终端总部搬迁到东莞后,快速成为东莞排名第一的巨无霸。
实际上,华为撤离深圳投奔东莞的言论在近两年来一直没有停歇过,但华为总裁任正非则多次表态:“深圳的营商环境总体已经很好了”“我们从未想过要外迁,我们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对于此次搬迁,华为方面人士亦向记者强调:“华为不是搬家,只是扩充办公区。”
有评论人士指出,近年来,深圳市土地、房价、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是华为搬迁的一大重要客观因素。而一线城市土地荒、高额房价对企业造成了致命打击,企业成本加深是企业逃离的重要原因。
中兴联想去哪儿?
实际上,手机圈里加速产业链外迁和布局的,不只是华为,联想、中兴、锤子等企业亦悉数在列。高科技企业陆续向二线城市迁移,究竟是北上广深经营成本太高?还是图一时的噱头?
很多人并不知道,小米雷军除了与格力董明珠有著名“世纪豪赌”,其实与联想杨元庆之间也有一赌。去年5月底,联想集团CEO就曾在长江基金合伙人大会上主动“撩拨”雷军,称雷军喜欢比赛,喜欢竞争,他偏要和其来个为期5年的较量,看谁未来在湖北的贡献更大。
联想武汉基地位于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占地12万平方米,是截至目前联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该基地于2012年5月奠基、12月动工。2013年4月封顶、7月设备进场、10月第一台产品下线、12月就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创造了“签约当年开工,开工一年投产”的“光谷速度”,实现了联想在全球投资的“三个最”:建设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达产时间最短。目前生产产品覆盖联想手机及平板电脑全系列产品,工厂设计最大产能达1亿台。联想在武汉的员工总数已经近万人。
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亏损边缘徘徊的锤子手机,去年因成功拿到10亿元融资才得以“起死回生”,于是也决定将总部从成本高昂的北京搬至成都。
与此同时,华为的同城兄弟中兴通讯,也出现了与华为相似的搬迁路径,开始了在河源的布局。2016年7月,其将通信设备制造业务以及手机业务生产线从深圳迁至河源。
(摘自《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