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分析

2018-01-17徐德太谢洪波彭明

当代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变性节段腰椎

徐德太,谢洪波,彭明

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常见于中老年人人群,目前临床治疗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主要为外科手术,其手术类型主要分为腰椎融合手术及腰椎非融合手术之分,但目前临床对于该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性[1-2]。为此,本文选取了本院收治了64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案进行了治疗,旨在探讨腰椎非融合内K-rod固定术及腰椎融合术治疗老年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4例。入选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稳定性腰椎退变性者;②年龄>65周岁者;③未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等脏器疾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根据患者入院诊治时间顺序,将64例患者分为A组及B组,每组32例。A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66~75岁,平均(66.58±5.21)岁,病程时间0.5~6年,平均(3.11±0.42)年。B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6~74岁,平均(66.47±5.16)岁,病程时间0.6~6年,平均(3.13±0.4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式麻醉,患者采取俯卧位,于腰椎后路正中位置行纵行切口,逐层剥离至手术区域椎板,固定椎弓根,取单侧(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B组:采用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入路。采用Mager法进行,进针点为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水平线的交点,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常规行椎管减压并摘除髓核后行椎间植骨融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椎间活动度(ROM)、疼痛情况及ODI指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疼痛情况及ODI指数 两组患者治疗后VSA评分及ODI指数较治疗前存在明显变化,VSA评分明显下降,ODI指数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ODI指数(x±s)

2.2 两组手术前后ROM变化情况 A组患者手术前后上位节段、下位节段ROM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患者手术前后上位节段、手术节段、下位节段ROM未出现明显变化,上位节段、下位节段ROM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手术节段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治疗时间点,A组与B组ROM存在明显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ROM变化情况(x±s)

3 讨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临床脊柱病变中的常见类型之一[8]。腰椎位于脊柱下端,承受者人体从上到下的重力,相对于胸椎、脊椎来说,腰椎的向下肢传递的重量明显较高,基于腰椎的解剖结构及作用,人体长期过度负重或在应激状态下均易引发患者出现腰椎疾病[3]。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骨质中钙成分的不断流失,骨质生理性老化,使关节软骨变性,在长期外界因素及自身因素中,病程进展累积为椎间关节的一种代偿性骨质增生,引起患者常以不同程度的腰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4]。

目前临床中,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在近年来诸多文献研究表明,采用腰椎非融合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同样显著[7]。本组研究采用该两种手术方案对老年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整理、分析资料后发现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及时改善患者临床疼痛情况及ODI指数,该结论表明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为及时、有效的。另一方面,腰椎非融合技术作为目前临床一种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新的治疗手段,在稳定固定节段的基础上同时可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本组研究发现非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后可提供向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与一定的活动度,与既往研究报道相似,此外本研究认为非融合内固定术可防止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在近期其治疗效果较佳[5]。同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进行非融合术后的优势在于保留了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在后柱的动态固定方面进行增强后,更佳贴合了正常生理,基于此,并发症较少更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术及腰椎融合术治疗老年稳定性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佳,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术可保持部分椎间活动度,更利于控制退变速度。

[1] 卫秀洋,董卫星,陈勇忠,等.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与非融合固定的对比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5,29(1):35-37.

[2] 黄强,邹守平,胡维帆,等.跨节段固定有限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J].颈腰痛杂志,2015,36(2):158-159.

[3] 李桂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60-61.

[4] 蒋西嘉,朱瑞霞,徐南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1):29-31.

[5] 马欣,顾振芳,张中斌,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出现椎间盘真空现象的相关因素[J].山东医药,2015,58(7):56-57.

[6] 赵香元.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22):23-24.

[7] 刘明立,李放.腰椎融合联合非融合技术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应用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8):2762-2765.

[8] 邓桂,李宁,梁届东.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101-103.

猜你喜欢

变性节段腰椎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征兵“惊艳”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研究进展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