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景观与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探索
——以重庆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2018-01-17李楠LINan
李楠 / LI Nan
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曾经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等问题。大面积的资源开发打破了生态的平衡,在地表造成了许多无法愈合的伤口,尤其是因资源衰竭而遭废弃的矿山遗迹更是严重制约了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造成许多社会问题,例如人口流失、产业衰弱、设施薄弱等。
矿山公园的建设为上述困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是展示人类矿业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保护与开发矿业遗迹,改善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推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于农村地区变革提出的,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产业优化为主体,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发扬农村文化。依托矿山公园的建设,以期达到生态优先保护矿山核心资源,产业先行以旅兴农,优化结构乡村复兴维育乡土特色文化的目的。
1 国外废弃矿山生态景观营造与可持续发展
国外不乏众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依托先进的科技和跨界融合互动打造出全新的体验式矿坑生态修复的旅游项目。这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应用创新的运营模式和营销手段,赢得品牌的社会效应,推动了当地经济振兴和本土文化的推广,对重庆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1.1 英国伊甸园(Eden Project)
伊甸园位于英国的康沃尔郡(Cornwall),是在废弃矿山上兴建的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在巨型空间网架结构的温室里,汇集了超过4500种、13.5万株来自全球的植物。其目标宣言是“促进对植物、人类和资源之间重要关系的理解,进而对这种关系进行负责任的管理,引导所有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该项目围绕植物文化而打造,融合高科技手段建设,以“人与植物共生共融”为主题,是具有极高科研、产业和旅游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矿坑植物景观性主题公园(图1)。
伊甸园项目增加了当地就业并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优化了产业结构。康沃尔郡曾经是英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伊甸园项目最初的资金募集得益于各界对于发展康沃尔郡旅游业的支持,而项目的成功带来了地区经济的繁荣,真正实现了通过生态景观修复达到乡村振兴。2000年5月,伊甸园试运营,对外开放接待游客。2001年3月,伊甸园全部设施正式投人使用。很快,这一工程成为康沃尔郡乃至全英国最具有吸引力的观光旅游胜地,被英国人票选为最受欢迎的英国建筑,使康沃尔郡一跃成为除伦敦外的英国第二大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远远超过预期,至今已有逾750万游客到访。一些大型的户外活动,尤其是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也选址于此。例如,2005年伊甸园承办的八大工业国联手扶贫的现场八方(Live 8)演唱会。截止到2013年年底,伊甸园项目已创造了16亿英镑的经济效益;约有400名员工,支撑着当地2500家企业的发展。通过跨界融合和内容运营,伊甸园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体验,甚至通过一些节庆集会,将游客的停留时间延长到了8天之多,在吸引了不同需求人群的同时,也产生了十分可观的收益。
伊甸园项目对康沃尔郡环境的改变影响巨大。康沃尔郡是远近驰名的采矿区,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产锡区之一,项目所在的废弃陶土矿坑被当地人视为“死地”。设计者将当地的粘土废弃物与绿色废弃物堆肥混合,通过堆肥分解了废弃物质,产生富含营养物质的肥料,成为了支持各种生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在该地区,种植了世界各地超过5000种植物,使土地得到重生,进而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
伊甸园项目致力于挖掘特色文化,发扬与传播当地文化,实现功能性与社会性完美结合。2014年,伊甸园与康沃尔大学合作开设培训项目,招收并帮助学生在启发灵感的难忘环境中学习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技能,课程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学、景观设计、媒体和创意设计等,并且学生可获得由普利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lymouth)或法尔茅斯大学(Falmouth University)颁发的学历认证。
1.2 美国红山公园(Red Mountain Park)
红山公园位于美国东南部的伯明翰市(Birmingham),该项目利用采矿废墟的环境整治,促进了大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原为采矿废墟的红山公园目前是全美最大的城市公园,包括9个矿坑的景点,40英里的步道,45英亩的公共用地,20英亩的湖泊,以及若干娱乐区。公园以绿道将周围区域联系起来,对整个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表现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促进公众健康;通过公园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确保社会公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表现在,公园内修建的酒店和会议中心,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同时出租、门票、餐饮、零售、演唱会等活动将为公园带来持续性收益,实现良好运营。
2 重庆矿山公园设计理念、创意点与整体布局
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从明清时期石灰的烧制,到近代碎石的开采,历时数百年。现今铜锣山片区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安全隐患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人口流失严重,区内矿山全部关闭,亟需进行矿山恢复治理和矿业遗迹保护。园区共有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矿坑41个,其南北绵延10km,是全国典型的石灰岩采石矿山群。其中有水矿坑12处,常年集雨水而成的坑塘湖,湖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形成了独特的矿坑奇景(图2)。基地内有石船镇、石壁、关兴、天坪三村。
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工程治理复绿、复耕等手段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培育绿色经济新增长点,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图1 伊甸园生态温室
图2 重庆矿山公园鸟瞰局部
2.1 设计理念
重庆矿山公园的设计首先以生态保育为前提,通过修复铜锣山山地大格局,建设生态健康涵养区,恢复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等措施,建设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基地,打造世界矿山环境治理的标杆;通过山体修复、景观设计最小干预化、利用植被修复建设洼地岩石花园,建设亚洲最大硬质岩复垦林。
其次,以乡村振兴为助力,围绕矿山核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旅兴农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回流;提升公服设施,维育乡土特色与文化,建设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和山清水秀大美之地试验区。
再次,明确以矿山公园为主线,坚持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域。通过生态修复,达到良好的环境本底,充分挖掘矿业文化,宣传矿业挖掘的历史。借助矿山公园的发展,同时带动乡村文化的发掘与振兴。
第三,以科普教育为核心,打造自然教育、文化展览、科研教学、环保示范等一系列特色功能,聚焦生态修复,促进对植物、人类和资源之间重要关系的理解,进而对这种关系进行负责任的管理,引导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人类的科普教育事业的贡献一份力量。
2.2 创意点
该项目坚持以生态修复为基础,形成国内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实验基地和矿坑修复示范展示区。矿坑如同珍珠一般,通过一系列浏览路线,串接矿坑景观簇群,疏理铜锣山脉及其传统景点,实现区域旅游统筹,同时联合周边城镇、传统景区、乡村社区,以促进区域与社区协同发展;通过立体三维的矿坑开发游览模式,打造独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主题,最终成为世界级立体矿坑景观体验群、国家矿山公园与社区协同发展示范基地、重庆市生态旅游经济产业增长极(图3)。
该项目设计了亚洲最长的国际休闲生态步行栈道,从北至南,串接41个矿坑景观簇群,以沉浸式体验为主,营造世界级自然奇观绵延带,形成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铜锣山因特殊的乡村地域环境与山地文化特征而具有可识别性,设计力图还原山地乡村文化魅力,营造诗意田园生活,以探索大规模矿山公园旅游发展新方向,从空间、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促进就业转化、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图3 重庆国家矿山公园总平面示意
图4 重庆矿山公园功能分区
2.3 整体布局
该项目整体布局在满足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矿山这一主题,通过“串珠”串接矿坑景观簇群,打造三大主题园区,九大特色亮点(图4),并利用生态措施修复矿山伤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建设具有较高科研、产业和旅游价值的国家矿山公园。
三大主题园区分别为“矿奇博览苑区”“矿野乐活园区”“矿育桃花源区”,结合主题布置“奇境探险”“繁荣盛景”“矿野奇观”“奇创天地”“世外天宫”“极限之巅”“牧野田园”“饕餮盛宴”“世外桃源”九大景区作为特色,涵盖了矿坑修复、地质展示、科普宣传、科技演艺、矿山园博园、矿山博物馆、矿山酒店、矿山主题餐厅、极限运动乐园、艺术家公社、民宿、亲子乐园、国际赛事、山水田园等多项策划内容。
3 矿山公园生态景观营造
对于重庆矿山公园,生态景观营造的涵义是多重的,包含了对已破坏的环境的生态修复,矿山的景观提升以及对矿业文化、园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示。
3.1 矿山遗迹的生态修复
根据建设强度与生境保护,将公园分为重点修复区、协调控制区、游憩开放区(图5)。重点修复区,为核心保育区周边及其他生态价值相对较高区域,在修复栖息地的同时允许人类相对低强度的活动(如旅游等);协调控制区,目标为人和鸟类等生物和谐共处,园区避免固定式建筑和过多硬化道路;游憩开放区,在所有季节都对游客开放,以亲近自然、环境教育等内容为主。3个区域里的生态修复主要从山、水、林、田4个方面进行。
图5 重庆矿山公园生态保护分区
3.1.1 山体
由于长期的开采活动,现状矿坑的石灰岩崖壁裸露面积大、陡峭,稳定性较差,景观破碎。山体修复通过台地花园、覆土建筑等人工手段进行修复和利用道路边坡修复;植被补植、生态固土等措施将裸露土地修建成生态护坡,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地灾风险隐患,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与安全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山体进行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和恢复矿坑特殊地貌景观。通过引入本土速生先锋树种,对原本裸露的山体进行生态修补,在场地中植入绿色;通过丰富场地内植物群落,使原本单一林相逐渐转变为涵养能力更强的混交林,丰富生态环境。漫山串连将改造前孤立的林木整合串联成整体的林带,形成漫山连海的氛围。上述一系列措施,营造了层峦叠翠、世外桃源的美景。
3.1.2 水体
矿山原有19处矿坑存在水体,均为雨水收集,由于多种原因各坑积水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是矿山公园独具特色的景观。个别矿坑水质较差,环境受污染,坑塘的亲水性与安全性问题待解决。因此,根据不同的矿坑情况,利用湿地浮岛、曝氧跌水、植物浅沟、生态消落带等方式进行处理。
3.1.3 林地
现状林地种类丰富,森林植被属亚热带温性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樟、楠、栲、栎等,但局部砍伐严重,生境退化。营造低维护的近自然化森林群落系统,利用多样的植被类型营造栖息地复合生境。对具有乡土特色的优势群落重点抚育,适量补植浆果类植物,为动物营造适宜的生境。
3.1.4 田地
现状田地以农作物为主,花卉种植是其特色,但模式较为单一。树立“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观,通过果鱼循环系统、稻鱼稻鸭循环系统实现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建立废弃物循环系统,将有机废物发酵为有机肥料,场地废水实现循环利用,建立能源循环系统,通过太阳能、风能的循环转换,供给园区内的照明及泵站用电。花田景观以春季观油菜花、秋季赏向日葵为主要特色,意图打造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整体意象。
3.2 矿山公园的景观提升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景观提升应尊重矿坑特殊的地貌特征,避免大规模的硬质景观设计,注重细节与安全性。例如在“矿奇博览苑区”中的“繁忙胜境区”,范围内有资源条件最好的心形矿坑池,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心形池的特点(图6),避免过多干扰。针对无水矿坑,则利用岩生植物的配植突出其崖壁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棕地景观设计理论,探索出适合该区域特点的景观设计方式,寻求发展,完成大地“伤口愈合”的过程(图7)。
图6 重庆矿山公园心形池景点鸟瞰
图7 矿山公园矿奇博览苑区鸟瞰
3.3 文化的挖掘
3.3.1 矿山遗迹文化
矿山遗迹本身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园区除了有集中展示矿山文化的博物馆、展览厅之外,还有许多反映矿山开采过程、地质知识科普、生态修复过程的景观小品、宣传材料、科普读物等补充。与此同时,大力保护遗留下的与采矿相关的料场、传送带、采矿机械等——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创意改造的载体。
3.3.2 园区历史文化
重庆渝北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巴文化发源地,上风上水之处,历史文化传说众多,先民活动交流频繁,有“上风都”的美誉。该地区流传着吕洞宾点石成船等神话传说;保存有三国蜀汉将领关兴驻守铜锣山期间带兵修建的烽火台;清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天然屯兵场——太平洞、练兵场遗址;重修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具有巴渝特色的天成古寨;以及融着巴文化精髓的石壁石刻、关口老街、天平村老民居、古战场等。因此,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对于实现区域旅游统筹,表现当地本土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矿山公园发展形势下的乡村振兴
在矿业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恶化的现实中,基地同样面临着现今村庄发展的诸多问题。例如,村庄文化消亡,景观环境恶化;传统产业产能低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优势不再;人口快速城镇化,农村快速空心化。如何破解村庄发展难题,抢抓乡村发展机遇?思路是利用当地现状,结合上位规划、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解决核心问题——人的问题,同时以全面产业提升为带动,助力全域自然与人居环境提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扶持、村民自治和游客提升共同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探索近郊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和发展策略以符合规划要求与当地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生态底线,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的规划才是科学、可持续的规划。自然生态本身也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对乡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矿山公园的生态景观营造,即为乡村振兴的基础。
(1)生态优先,保护矿山核心资源
通过空间划定,针对不同功能空间控制开发与建设强度;严守生态红线,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对于现存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进行生态搬迁并补偿。
(2)产业先行,以旅兴农优化结构
依托矿坑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如遗址观光、矿坑知识科普、极限运动等,展示、科普、发扬矿坑文化;旅游扶贫,一方面原住民就地安置,一方面吸引外流人口回村,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加速农业转型,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资金投入,构建“三产联动”的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农业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市郊休闲农业、体验式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以果蔬种植、养殖为核心的旅游业食材提供、市郊有机食品都市田园产业。
(3)设施保障,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
发挥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导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化,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优化乡村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保证承包-建设-运营-检修到位。
(4)乡村复兴,维育乡土特色文化
挖掘石灰矿的历史文化、生产聚居历史,通过主体公园、物品展示介绍矿石文化;保护其他人文景观及村庄历史发展遗址,关注村庄文化脉络,提升社区凝聚力;营造农耕文化,满足都市市民对田园生活的心理渴望。
(5)综合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生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围绕矿山核心资源做文章,以旅兴农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居住环境。
5 矿山公园生态景观营造与乡村振兴
曾经,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也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的岗位。因矿产资源开发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矿山的关停意味着环境重生的开始。赋予矿山新的综合发展方向与生态景观营造方式,迎来乡愁故土的回归,是大势所趋。
5.1 生态景观营造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矿山公园的建设需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使绿水青山资源产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原则是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并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石。对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矿山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厅发[2014]2号),指出建立国家矿山公园是保护人类矿业遗迹、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开展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也是开拓新的地质、矿业资源利用、发展地方经济、节约集约用地的需要。乡村振兴基本原则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因此,矿山公园生态景观营造,是园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5.2 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是生态景观营造的有力补充
园区乡村自然资源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2%,自成“古木葱郁、天然氧吧”的生态本底,保存有多种古树名木。农产品丰富,“四季果蔬,生态农牧”的农业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可兴建多个蔬菜、蚕桑、畜禽等种养基地。特色水果品种丰富,春有樱桃、枇杷、皮球桃、青水李,夏有葡萄、脆红李、胜天梨,秋有官溪密柚、美国红心柚,冬有清家脐橙、塔罗科血橙等。农副产品主要以“梅溪牌”榨菜、保健蔬菜、珍稀中药材、原种猪、水产养殖等为主。园区历史文化亦是丰富多彩,石船镇保存了较完整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神寺庙、回龙寺、凤凰寺、百灵寺、太平寺等为代表的寺庙类,以天坪寨、太洪寨、李家寨等为代表的古寨类,以民主村洞穴居、关兴村太平洞等为代表的穴居类,以石翔村东汉墓群、明清时代家族墓葬、南宋宝庆三年水文石刻等为代表的文物古迹类等。依托园区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可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此外,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也是对矿山公园发展的有力补充。
6 结语
重庆矿山公园通过将生态治理和景观建设结合,打造矿业遗迹生态恢复与改造利用的典范,成为一个集观光、科普、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通过公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从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重庆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的实践,探索出新的发展之路,即生态景观营造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绿水青山才能够留得住乡愁;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是生态景观营造的有力补充,突出自身的特色,才能成为有灵魂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