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共享经济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8-01-17李力陈晓琪
李力,陈晓琪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下诞生的一种新现象[1],在2008年被首次提及,并认为是分享、交换或出租资源而非拥有商品的活动过程[2]。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在线网络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人们便捷地共享闲置资源[3],数字化技术降低了其交易成本及风险[4]。而人口增长、经济危机、环境压力等社会问题更是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5-8]。2011年,《时代》杂志将共享经济称为改变世界的十大理念之一。显然,价格优势、环境可持续性、便利性、新的消费体验以及社会互动也能够促使共享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9]。2012年,Airbnb和Uber在共享经济实践方面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及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促使共享经济这一术语开始广泛地进入公众视线[10]。受其影响,基于这一成功实践的中国共享单车和共享住宿等共享商业模式正方兴未艾。与共享经济的实践相比,中国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成果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把握国外共享经济的研究动态,从中探讨共享经济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的共享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本研究以2010年为起点,笔者在Sage、Sience Direct、Springer和Wiley等四大数据库中以“Sharing economy”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09篇(文献采集时间为2017年5月20日~5月25日,书籍、会议、报纸和书评类资料以及非英语语种的文章未纳入本统计),期刊的分布涉及社会与行为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生态经济学以及商业研究等多个领域。表1是共享经济文献搜索情况,由表1可看出,在笔者所调查的4个数据库中,早期共享经济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直至2014年后,研究文献数量才逐渐上升,并在2015~2017年间呈现猛增。这表明在共享经济实践的驱动下,共享经济研究正逐渐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早期的共享经济研究中,国外较多研究者起初是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来塑造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模型及整体研究框架的。随后,共享经济的定量研究方法逐渐增多,并逐渐形成了定性与定量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方法体系。关于研究的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知,目前共享经济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共享与共享经济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围绕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商业模式、发展与管理研究等方面展开的。基于此,本文将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丰富对共享经济整体研究框架的认识,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表12010~2017年共享经济文献搜索情况*根据Sage、Science Direct、Springer、Wiley四大数据库检索结果整理。
一、共享经济的核心概念
基于具有显著多样性的共享实践活动来界定共享经济的概念是极具挑战的[9]。目前,国外学术界对共享经济的概念并无统一定义。而协同消费、协同经济、零工经济及网格经济等共享经济重叠术语的交换使用,加大了其概念界定的困难[10]。对此,笔者认为需纵观基于实践基础上已有的共享经济概念界定的研究,对共享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关注其中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特征,并注重剖析其重叠术语,以形成对共享经济核心概念的科学认知。
(一)缘起:共享
定义共享经济概念的挑战源于对共享一词内涵的争辩[1],国外众多学者都对共享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如Price认为共享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最普遍的行为,是对不计算投资回报的经济产品及服务的分配[11]。Belk将共享定义为,出于我们与他人的需要而相互给予或获取的分配行为和过程。他认为共享是一种不企图达到物质平衡或获得补偿的实践[12]。对此,Benkler也认为,共享是“非互惠的亲社会行为”[13]。
上述学者的定义均强调共享的非互惠性,强调共享是一种亲社会的、以他人为指向的行为,是一个基于他人需要而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分配的过程。该行为与过程最初发生在直系亲属间,因为这是除自我外可拓展的最直接层面。Belk对此提出了两种主要的共享原型,一是养育,二是理想家庭内部资源的共用与分配[14]。儿童的共享需求,以及对亲属全体开放的共享是其典型例子,这里共享的是亲属内部的共同财产[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共享的范畴与内容在不断扩大和丰富。在当代,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共享圈”从亲朋好友扩大到公众、社区这样广泛的圈子[15-16],而共享作为一种公共性行动,则促使我们与他人联结起来建立一种团结与联系的情感[14]。通过网络,人们也可进一步共享更多物品,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如想法、图像、建议、信息、价值与知识等。因而,信息化时代的共享被赋予更复杂的内涵,它既是资源联合与分配的行为,也是信任、理解、开放、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
(二)基础:协同消费
协同消费这一概念源于共享,而共享经济的概念是建立在协同消费概念基础上的[17]。协同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范式[8],最早由Felson等提出,它是指消费者通过与其他人联合或协作来共同消费产品或服务[18]。这一定义侧重于探讨消费的联合活动,但未能充分阐述资源的获取与分配问题[1]。Bostman等认为,协同消费是对传统共享、物物交换、借贷、贸易、出租、赠予和交换的合并[19]。但Belk认为这一定义过于广泛,融合了市场交换、赠予和共享数个概念。更准确来说,协同消费应当是指人们协调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以获取费用或其他补偿的过程[1]。这一定义不包括永久转让所有权的赠予,以及不予补偿的共享活动。在信息化时代,Barnes等更为关注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协同消费是人们利用在线市场和社交网络技术,实现个人之间资源对等共享的活动,使用者可能既是供应商又是消费者[20]。
在实践中,协同消费常与共享经济联系起来,作用于有机系统或网络,参与者通过交易产品、服务、运输方案、空间或是金钱等形式来参与共享[21]。Botsman等认为,协同消费案例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 service systems),在该系统中人们可以共享某个企业提供的产品或P2P(点对点)式地共享、租用别人分享的私人产品;第二,再分配市场(redistribution markets),在市场中,通过减少、循环、再利用、修补和再分配来实现物品的流转;第三,协同式生活方式(collaborative lifestyles),强调通过虚拟资产的共享实现群体聚集[19]。同样,共享经济的实践亦涉及如共享商用车这样的B2C业务,以及以再分配市场形式或协同生活方式呈现的C2C共享,如共享住宿市场[21]。
(三)形成:共享经济
虽然共享并不新颖,但共享经济却是一种新现象[22]。在现代社会里,它既是基于协同消费产生的经济模型,也是一个系统用以实现社会新旧经济活动重构的方式。目前学者对共享经济概念的探讨并不多,总结部分国外学者对共享经济的定义[5,9,17,19,23-31],如表2所示。
上述学者对共享经济定义的界定各有偏重,但其中均涉及到一些共性特征,如P2P(点对点)、闲置资源以及在线平台,这3个特征可概况性地描述共享经济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从而构建起共享经济概念的认知框架。
在共享经济的主体要素方面,部分学者认为以个人参与为主,突出共享经济的P2P(点对点)特征。P2P这一术语指向在线用户间的协同活动现象,如消费者对消费者的交换[17],基于此,可构建起在线对等市场(online peer to peer market place),在线对等市场是由直接与其他个人(提供者)进行交易的个人(消费者)所组成,而市场平台本身则由第三方来维持[32]。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目前共享经济的实践活动主体虽以个体为主,但并不局限于此,将来可能会衍生到企业、政府等[33]。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共享经济的主体泛化,认为其主体是具有买卖意向与能力的双方,这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组织等。同时,共享经济是依托在线网络平台发挥作用的,在线网络平台是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下诞生的新现象的重要特征。而共享经济的客体内容则包括各种未被完全利用的资源,广义上指可共享的任何资源、产品和服务[34]。
综上所述,共享经济是卖方基于盈利或非盈利目的,将闲置资源(有形或无形)通过在线平台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换而形成的统一系统。
(四)相似概念
共享经济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术语,基于不同的视角,可能会形成不一样的认识,进而产生各种与其相似的术语。目前,国外相关文献研究中涉及与共享经济相似的概念有:
第一,零工经济(Gig economy)。2009年,“零工经济”一词在美国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所刊登的《零工经济》一文中被提及,指人们可依照自身兴趣与技能,通过第三方平台,灵活地选择工作机会,而不长期依托于某一组织或机构。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通过Airbnb、Uber、Lyft、TaskRabbit等平台获得灵活的工作机会来赚取报酬[35]。这是共享经济催生的新型社会分工形式,改变了传统雇佣模式,促使个体向自雇型劳动者的角色进行转变。
表2 国外学者对共享经济的定义
第二,网格经济(Mesh)。网格是一个互联网术语,指的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它将计算与资源转化成为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并且相当经济的计算能力[36]。共享性是网格的重要特征,网格上的任何使用者都可以使用网格上的任何资源[36]。2010年,Gansky提出“网格经济”这一术语,强调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以崭新、有趣的方式获取产品和服务,人们通过网络数字技术去接触、使用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务,同时强调互联网社交媒体在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价值[37]。
第三,点对点经济(P2P/Peer economy)。P2P是指那些建立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商业行为,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的平台以租、售、借或者分享的方式与他人进行物品或服务的商业交换,而不是与某个生产销售商品或服务的机构组织发生交易,实现端到端的信息直接沟通、交易,打破中间环节和中介服务[37]。P2P经济已被运用到P2P商业模式的组织中,人们可通过使用平台与他人进行出租、销售、借贷与共享,这一过程中无商店、银行或机构的参与[35]。
第四,协同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Stokes等指出,协同经济指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联系分散的人群,使其更好地使用产品、技能以及其他有用的东西,其中包括协同消费、协同生产、协同学习及协同金融等内容[35]。
二、共享经济的研究主题
(一)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研究
共享经济是能够让使用者参与到新兴社会经济活动中,从而打开私人与公众界限来利用资源的过程[14],因而,对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其中又以对共享经济个体参与的研究为主。
1.参与主体的动机、行为及影响因素
不同的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其动机、行为及影响因素各异,在管理及营销方面需区别对待。而共享经济参与个体的动机主要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同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对其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Shaheen等对旧金山港湾区carpooling用户进行调查,指出共享汽车用户的使用动机主要包括便利、省时、省钱,而环境友好和社区导向的动机排名较低[38]。Böcker等则从使用者和供应者两个视角,将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动机总结为经济、社会与环境动机[39]。Tussyadiah通过对美国754名旅游者的调查发现,旅游者拒绝使用共享住宿服务主要是由于信任、效力以及经济利益的缺乏;驱动因素则主要为可持续发展、社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8]。
Hamari等研究动机、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个体参与共享的动机主要包括内部动机(可持续性、享受)和外部动机(经济利益和获得声望),内部动机对态度有正向影响,其中享受和经济利益动机对行为意向有正向作用[17]。Ert等在探讨影响Airbnb用户决策行为的因素时发现,基于网站照片体现的信任因素比基于网站评论体现的房主声望因素对用户决策的影响更大[32]。Möhlmann基于Car2go和Airbnb两个不同研究案例,探究影响参与者满意度和再次选择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因素,发现有不一样的结果,而其中一致的结论是节约成本、熟悉度、信任以及有用性均对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有用性与再次选择行为显著正相关[21]。
2.参与主体市场细分
共享经济参与主体的动机、行为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而可据其将参与主体划分为不同的市场细分类型。Ozanne等通过对toy library 397名用户的定量研究,按照友谊、归属感、责任感、反消费、父母调节、节约、实利主义、有效性和共享价值等不同动机的权重,将参与者划分为4种类型:社交主义者(socialites)、市场逃避者(market advoiders)、安静的反消费者(quiet anti-consumers)以及消极成员(passive members)[40]。Guttentag等对Airbnb用户进行调查,认为其动机因素分别为:交互、住宅收益、新颖、共享经济思潮与地方真实性,并据此将用户划分为金钱节省者(money savers)、住宅探索者(home seekers)、协同消费者(collaborative consumers)、现实新颖追寻者(ragmatic novelty seekers)、交互新颖追寻者(interactive novelty seekers)五大类别[41]。Hellwig等则进一步以消费者的特质、动机及其感知的社会经济变量为考量,通过定性研究,将1 121名共享经济消费者划分为共享的理想主义者(sharing idealists)、共享的反对者(sharing opponents)、共享的实用主义者(sharing pragmatists)和共享的标准化主义者(sharing nomatives)四大类别,进而深化对消费者集群消费行为的分析[42]。
上述研究表明,共享经济主体的参与动机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其中又以经济层面的动机及因素为主导。在此研究基础上,探讨不同参与主体的群体特征,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与方式,可进一步优化市场。但共享经济主体的角色并非单一,他们既是消费者也是供给者,而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个体作为消费者的视角,供给者视角的研究较少,后续研究仍需从供给者的角度对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行为机制进行剖析,从而丰富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相关研究。
(二)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系统,且这个动态系统能够决定厂商跨边界互动的内容、管理和建设[4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对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和优化共享经济的实践活动。
1.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类型
商业模式是不断发展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是在传统资源共享模式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散到C2C(个人对个人)等范畴而形成的新型商业模式[2]。基于此,简单来说,从共享经济的供给双方来看,可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划分为B2B、B2C、C2C、C2B等类型。进一步而言,Schor认为,共享经济平台是由“市场导向”与“市场结构”所塑造的,这两个维度构建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交易逻辑和对传统商业颠覆的潜力。因此,他将共享经济平台划分为盈利和非盈利,并根据供给者角色的不同划分为 P2P(个人对个人) 和 B2P(企业对个人),进而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划分为(P2P,非盈利)、(P2P,盈利)、(B2P,非盈利)和(B2P,盈利)4种类型,并据此列举范例[44]。与其相似地,Puschmann基于供应商类型(初创企业、成型企业)和互动方式(B2C、C2C)两个维度,将共享经济分为(初创企业,B2C)、(初创企业,C2C)、(成型企业,B2C)、(成型企业,C2C)4类[2]。上述提及的分类较为强调个人对个人以及企业对个人的互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了企业之间的共享模式。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商业伙伴、消费者的合作,建立基于生态环保与合作共赢的价值链,实现价值共创,从而获得成功[45]。
2.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要素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研究是共享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最终可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商业模式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二是这些要素具有哪些基本关系[43]。而部分学者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来探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这一问题。如Cohen等基于代理理论,以Boons等建立的BMFSs商业模式框架为依据,从价值主张、供应链、用户接口和财务模型4个方面认识carsharing、ridesharing和bikesharing这3种共享移动案例的商业模式(shared mobility business models)[25]。Muoz等通过文献回顾认识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7个要素:协同平台(platforms for collaboration)、未被利用资源(under-utilized resources)、点对点交互(peer-to-peer interactions)、协同管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使命导向(mission-driven)、替代性资金(alternative funding)以及技术依存(technology reliance),并通过对36家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一步根据其核心要素的不同,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划分为五类[46]。
3.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应用
企业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应用研究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成型企业的应对举措;二是新型初创企业的发展对策。由于大部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源于初创企业[47],初创企业的快速成长对传统成型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针对传统成型企业如何应对新的商业模式,突破困局获得创新这一问题,Belk概括总结了三大策略,一是提供需付费的服务内容或寻找其他收入来源;二是收购共享经济领域新的突破性技术;三是评估突破性技术带来的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反应[1]。Winterhalter等则针对基于硬件业务的传统企业提出了四大策略:(1)强调顾客参与的业务模式;(2)延续业务模式促进产品的再利用;(3)对硬件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4)让产品从协同消费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48]。此外,Pedersen等通过对fashion libraries案例的研究发现,采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企业也会面临与传统模式相类似的发展障碍,如资金与人力的局限性,对此,企业需致力于创造收入的新来源,吸引新的客户群[49]。
综上所述,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研究较为全面,涉及类型划分、要素剖析等多个方面,但对商业模式的科学认知需基于动态、要素、关系3个方面,当前研究对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关注不够,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三)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一种新型模式[19],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路径[23],但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对此政府需科学管控,正确引导共享经济的发展。
1.共享经济发展作用
共享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涉及到多个方面,作用也有所不同,综合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重塑个人价值。共享经济对个体的价值重塑具有重要作用。共享经济使得消费者能够逃离传统消费逻辑的束缚,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实现消费者的共同生产[50]。此外,Albinsson等认为个体在共享中可获得多重价值,既有产品和服务价值,也包括社区中个体交流的价值。显然,在可自由支配的市场中进行共享能够培育个人幸福感以及构建共享社区[16]。
第二,革新企业发展。对企业而言,有学者指出,一定时期内,共享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对传统企业构成冲击。如Zervas等通过定量研究发现美国德州 Airbnb 客房数量每增加1%,当地酒店季度收入就会下降0.05%。Botsman等指出,企业在共享经济中,由于参与者广泛接受基于使用权的消费观念,所有权和物质主义将逐渐被弱化。因此,就企业战略而言,企业只需控制住无形品牌、核心技术等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生产、管理、营销及客户服务的环节都可被外包,进而逐渐形成分工更为精细的产业生态体系[19]。
第三,影响生态环境。大多学者较为肯定共享经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共享经济使人们可通过租借方式更低价地获取产品,弱化了对所有权的依赖,据此可推测新产品的生产总量会有所下降[51];另一方面,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实践启示人们可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去培育更加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23]。但也有学者认为共享经济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未起到推动作用,如Schor提出,共享经济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出租方因赚了钱可能会购买对生态影响更严重的产品,旧物利用刺激再买新的,使用成本下降刺激更多消费等[44]。
第四,推动社会发展。共享经济对推动社会公平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共享经济以共享可用资源建立社会资本(如公民在“共享”过程中进行交互)促使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中更加公平化的分配(如相比拥有,可以以更低价格获取使用)[52]。在就业方面,Fang等通过定量研究指出,基于较低住宿价格,旅游者规模的扩大可为旅游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共享经济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53]。在城市建设方面,Teubner等指出,多样化的共享搭乘交通工具,显示了与其他交通运输模式的竞争优势,可极大地提升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城市的连通性[54]。
2.共享经济管理政策
对于共享经济,大多数国家及政府持支持态度并着力推动其发展,如2015年,美国FTC围绕“市场竞争、消费者保护与监管”等问题,举办共享经济政策研讨会[55]。阿姆斯特丹以“共享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建设,并通过了“Airbnb 友好立法”[56]。2016年,中国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获得合法认证。但也有部分政府管理者对此持反对态度,如法兰克福和马萨诸塞州的政策制定者就采取了一定行为抵制城市中Uber的发展[55]。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关于政府如何在现存体系中科学地促进共享经济与传统服务供应商二者综合作用的发挥等问题不断攀升[25]。在政府监管领域,传统监管体系面临挑战,特别是对于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传统企业而言,未受监管的共享经济服务的公平性受到了质疑[57];而Airbnb、Uber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扩张也已引起监管问题与政治斗争[44]。对此, Fang等认为政府不是简单地允许共享经济企业的进入,而是必须制定政策使其按步进入以保证社会从中获利,如若缺乏政府的监管,其弊端就会显现并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53]。
针对建立监管体系的问题,Bardhi等认为有必要掌握消费者对协同消费中控制办法与处罚方案的态度,以防止监管体系产生消极作用[34]。而 Sinclair则提出政策制定者需获知5个结论:(1)以同样的规则来监管共享经济是不公平或低效的;(2)规则需在安全与社会融合中获得平衡;(3)相比旧规则,新市场是重塑工作福利的更佳方式;(4)共享经济不会加大不公平;(5)不应假定共享经济趋向垄断[22]。
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多主体、多方面,而目前已有研究主要是着眼于从宏观视角关注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管理问题,但未能从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模型构建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这点可作为以后研究方向。
三、共享经济的研究总结与展望
根据数据库检索情况,国外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学者着重对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商业模式以及发展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和成果较为全面和丰富。同时,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不断提升研究的科学性。但对于部分主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未形成系统化的认识。由此可见,对共享经济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化,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第一,构建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已有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动机及影响因素为基础,着力分析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前因变量,注重共享经济对个体的影响,并将其作为结果变量,构建起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机理系统。
第二,基于主客关系理论探讨个体参与共享经济过程中的角色变化。在个体参与共享经济的过程中,个人既是使用者也是供给者。平台P2P的功能意味着主客关系将会被转移:主人成为了客人,反之亦然[29],后续的研究可以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主客关系的变化进行探讨。
第三,关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模型构建及范式探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该模式的构成要素,关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认识。同时,遵循共性与个性的逻辑思维,探讨不同行业与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发展模式,从中概括出共享经济商业范式,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特点及本质形成深入认识。
第四,丰富共享经济发展中政府监管与发展政策的研究。当前政府在共享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研究较少。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现象,目前未对其形成有效监管与法律规定,这是共享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突破的难题,组织保障问题的相关研究需要得以关注和重视。
第五,强调对共享经济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共享经济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进一步综合经济、政治及社会学理论,解读其内在价值和意义,丰富共享经济的研究成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外共享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目前国外学者对共享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商业模式以及发展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结合国内实践的具体情境,指导共享经济实践的发展。
由于研究文献的搜索时间较早,在对国外共享经济的研究评述上可能不甚完善,同时,由于本文仅对国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而未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成果可能不够充分,后续研究可以补充国内外共享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对共享经济研究的认识。
[1] Belk R W.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8):1590-1600.
[2] Puschmann T,Alt R.Sharing economy[J].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16,8(1):93-99.
[3] Tussyadiah I P, Pesonen J.Impacts of peer-to-peer accommodation use on travel pattern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16, 55(8):1022-1040.
[4] Nadeem S,Schor J B,Walker E T,et al.On the sharing economy[EB/OL].(2015-02-23)[2017-03-01].https://contexts.org/articles/on-the-sharing-economy.
[5] Botsman R.The sharing economy lacks a shared definition[EB/OL].(2013-11-21)[2017-05-20].https://www.fastcompany.com/3022028/the-sharing-economy-lacks-a-shared-definition?show_rev_content.
[6] Sacks D.The sharing economy[J].Fast Company,2011,155:88-93.
[7] Rousselet V.Sharing and owning: the rise of the hybrid consumer[J].Market Leader, 2014,4:24-27.
[8] Tussyadiah I P.An exploratory study on drivers and deterrents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in travel[J].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2015(10):817-830.
[9] Kathan W, Matzler K,Veider V,The sharing economy: Your business model’s friend or foe[J].Business Horizons ,2016,59: 663-672.
[10] Martin C J.The sharing economy: a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 or a nightmarish form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J].Ecological Ecics,2016,121:149-159.
[11] Price J A.Sharing:the integration of intimate economies[J].Anthropologica, New Series,1975,17(1):3-27.
[12] Belk R W.Why not share rather than own[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2007, 611:126-140.
[13] Benkler Y.Sharing nicely:on shareable goods and the emergence of sharing as a modality of economic production[J].Yale Law Journal,2004,114:273-358.
[14] Belk R W.Shar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6(5):715-734.
[15] Belk R.Possessions and the extended self[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8,15(2):139-168.
[16] Albinsson P A,Perera Y B.Alternative market- places in the 21st century:building community through sharing event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 2012,11(4),303-315.
[17] Hamari J,Sjoklint M ,Ukkonen A.The sharing economy: 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67 (9):2047-2059.
[18] Felson M,Speath J.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41:614-624.
[19] Botsman R,Rogers R.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10.
[20] Barnes S,Mattsson J.Understanding current and future issues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four-stage delphi stud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6,104(3):200-211.
[21] Möhlmann M.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a sharing economy option again[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5,14(3):193-207.
[22] Sinclair M.Fair and effcient regulation of the sharing economy[J].Economic Affairs,2016,36(2):204-211.
[23] Heinrichs H.Sharing economy:a potential new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J].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13,56(1):93-99.
[24] Botsman R.Sharing’s not just for start-up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4,92(9):23-25.
[25] Cohen R,Kietzmann J.Ride on !mobility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sharing economy[J].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14,27(3):279-296.
[26] Wosskow D.Unlocking the sharing economy:an independent review[EB/OL].(2014-11-26)[2017-05-25].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unlocking-the-sharing-economy-independent-review.
[27] Allen D.The sharing economy[J].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2015,67(3):24-27.
[28] Lampinen A, Huotari K, Cheshire C.Challeng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case of local online peer-to-peer exchange in a single parents’ network[J].Interaction Design and Architecture(s),2015,24:16-32.
[29] Richardson L.Performing the sharing economy[J].Geoforum, 2015,67:121-129.
[30] Browska A D, Gutkowska K.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s a new trend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J].Consumption and Business Cycles Research,2015,14 (2):39-49.
[31] Matofska B.What is the sharing economy[EB/OL].(2016-09-01)[2017-05-20].http://www.thepeoplewhoshare.com/blog/what-is-the-sharing-economy/.
[32] Ert E,Fleischer A,Magen N.Trust and reputation in sharing economy:the role of personal photos in Airbnb[J].Tourism Management,2016,55:62-73.
[33] 马化腾,张孝荣,孙怡,等.分享经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4] Bardhi F, Eckhardt G.Access based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car shar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2,39:881-898.
[35] Stokes, K.Making sense of the UK collaborative economy[EB/OL].(2014-02-09)[2017-05-20].http://www.nesta.org.uk/publications/making-sense-uk-collaborative-economy.
[36] 刘冠峰.基于网格经济模型的资源分配策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37] 倪云华.共享经济缺乏一个“共享”的名称[EB/OL].(2017-09-06)[2017-09-10].http://news.163.com/17/0906/10/CTL5QI58000197V6.html,2017.
[38] Shaheen S A,Chan N D, Gaynor T.Casual carpooling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understanding user characteristics, behaviors, and motivations[J].Transport Policy,2016,51:165-173.
[39] Böcker L,Meelen T.Sharing for people, planet or profit? analysing motivations for intended sharing economy participation[J].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17,23:28-39.
[40] Ozanne L K,Ballantine P W.Sharing as a form of anti-consumption? an examination of toy library user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10,9: 485-498.
[41] Guttentag D.Why tourists choose airbnb: a motivation-based segmentation study[EB/OL].(2017-04-27)[2017-05-20].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047287517696980.
[42] Hellwig K, Morhart F, Girardin F.Exploring different types of sharing: a proposed segmentation of the market for “sharing” businesses[J].Psychology & Marketing, 2015,32(9): 891-906.
[43] 程愚,孙建国.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41-153.
[44] Schor J.Debating the sharing economy[N].Great Transition Intiative,2014-11-21(2).
[45] Ogilvie T.How to thrive in the era of collaborative services entrepreneurship[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15,58 (5):24-33.
[47] Koetster J.The sharing economy has created 17 billion-dollar companies[EB/OL].(2015-06-04)[2017-05-20].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7veqeuy.
[48] Winterhalter S,Wecht C H, Krieg L.Keeping reins on the sharing economy:strategie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incumbents[J].Marketing Review St.Gallen,2015, 32(4):32-39.
[49] Pedersen E R G, Netter S.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business model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 for fashion libraries[J].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2015,19:258-273.
[50] Binninger A-S, Ourahmoune N , Robert I.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 discursive analysis of consumer representations and collaborative website narratives[J].Th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2015,31(3):969-986.
[51] Frenken K,Schor J.Putting the sharing economy into perspective[J].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17,23:3-10.
[52] Martin C J, Upham P, Budd L.Commercial orientation in grassroots social innovation: insights from the sharing economy[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5,118:240-251.
[53] Fang B, Ye Q,Law R.Effect of sharing economy on tourism industry employ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6, 57:264-267.
[54] Teubner T,Flath C M.The economics of multi-hop ride sharing:creating new mobility networks through IS[J].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rketing,2015,57(5):311-324.
[55] Cheng M.A novel approach on the review of the sharing economy literature: co-citation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6,57:60-70.
[56] Sharenl.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uropean cities:Amsterdam sharing city[EB/OL].(2015-06-05)[2017-05-20].http://www.sharenl.nl/amsterdam-sharing-city/.
[57] Ranchordás S.Does sharing mean caring:regulating innovation in the sharing economy[J].Minnesota Journal of Law,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1):41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