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而不破:急收辞格的礼貌功能探究

2018-01-17蒋庆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面子礼貌威胁

蒋庆胜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西南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一、引言

传统修辞学从理论工具角度看具有一定程度的寄生性,修辞学家们基本上着眼于引进而不是输出理论(刘亚猛,2008:319),需要从其他学科吸收理论养分来解释语言的修辞问题。比如,对于使用中的语言修辞分析者可以借助语用学理论,从不同的维度对话语的修辞机制和效果进行研究。修辞从来都不只是文人墨客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如果从社会维度观之,话语修辞可能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而有关人际关系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话语的礼貌问题,因而,话语中的礼貌问题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修辞格的研究一度是传统修辞学的主要内容。修辞格不是脱离现实的文字游戏,而是时常用来点缀话语,使话语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辅助说话人更好地达成话语目的。一些修辞格还有人际方面的价值,如委婉、反讽等,这些修辞格都受到了关注,但有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急收尚未引起充分注意,也可以用来实施礼貌功能。例如:

(1)语境:一学术论坛专家讨论环节,某教授回应另一知名教授的发言,说明研究不礼貌现象的必要性。

“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呢,刚才顾曰……顾老师呢也说到了……”

划线部分出现了急收现象,说话人为了避免直呼顾教授的名字而突然停下来,然后重新启动,使用“顾老师”,使得自己的话语听上去更礼貌。

纵观现有文献,笔者发现现有研究主要触及急收的表情功能、增效功能、经济功能等,但对其礼貌功能尚未予以足够关注,因此本文拟在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二、关于急收功能的现有研究

在古罗马修辞学家西塞罗(Cicero,约106-43 BC)(1954:331)看来,“急收是这样发生的:说话人说了一些但却没有将已经开始说的话说完”,并紧接着说“这种令人起疑的、未明说的方式比详细的说明表达得更多”。同时代的另一位修辞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约100-30 BC)(1920:407)从功能角度定义了急收,认为急收可以“用于表示说话人的激情或愤怒”,或“表示焦虑或踌躇”。上述定义是认识急收的两个源头,前者强调急收的句法特征和效果,后者强调急收的功能。急收的句子特征表现为不完整性,后部分整个省略掉了,常用“……”或“——”代替。语义上被省略的部分往往能够被恢复,如果不能恢复,说话人的话语方式也会引起听话人的兴趣,进而思考背后的原因。鉴于本文只研究急收的礼貌功能,这里只回顾关于急收功能的已有研究。从现有文献看,急收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类:(1)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或态度;(2)增强语效;(3)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4)避免不良后果。

在昆体良(1920:407)看来,急收可用以“表明说话人的激情或愤怒”。如例(2)中的说话人过于愤怒,以至于无法把话说完①。Alexander(2006:40)也认为,急收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害怕、羞愧、愤怒或悲伤。例如:

(2)语境:真人秀节目《爱情保卫战》某期,女嘉宾看完公公说自己的鞋子太贵、短裤太小的视频情绪有些激动。

“第二,我脾气不好,这是我的天性。想过改,但是没改掉,但是我也指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吵架,我一……”

根据语境,女嘉宾可能是想说一次也没跟男方父母争吵过,但因情绪激动而无法说下去。Sullivan(2008:4)曾指出:“急收常常作为强调手段被称赞,但同时可表示不敬和简慢”的态度。

增强语效主要是指引起读者兴趣或表达比明说更丰富的效果。急收“可以加强因为不能而没有明说的话的效果”(Feagin,1984:51)。“如果开始说话随即停止,会引起听话人的好奇,从而起到强调作用。”(Richard,2000:403)Alexander(2006:40)认同古希腊历史学家Plutarch的看法,认为有时候“急收省略比明说更有力量,更具效果”,“有人不仅认为给推理留下空间比明白陈述更有力量,他们还认为沉默具有表达力”。Newbould(2008:2)指出,在Tristram看来,急收是“最讨巧(neatest)的修辞手段之一,什么也没明说,但却激起一系列未明说的可能性”。“诗人拜伦也擅长使用急收,给读者造成作者就在眼前的印象,省略部分让读者参与意义的创造”(Shears,2008:184)。Kim(2013:37)认为,听众可能放大(magnify)说话人没有说的部分就是因为“通过自己推理出来的要比说话人直接说出来的效果更好”。例如:

(3)(2016年10月31日搜狐新闻网标题)上海婚恋调查:男性看外貌 女性看重竟是……

此条新闻标题确实会吸引读者兴趣,由于没有明说,读者根据“男性看外貌”会自行推理女性看重的条件,并希望看到文中的答案,就会点击标题。如果标题将“女性看重竟是”后面的内容补全,就无甚吸引力可言了。当笔者点击进入正文,发现内容平平,无非老生常谈的观点,如果不是因为标题的吸引力,可能无法获得较多点击量。

急收的这一功能主要是指某些内容不必说,说了还显得多余。Mussio(2004:158)基于但丁的诗歌发现但丁使用急收的动因之一是为了表述的经济性。Weideman(2007:631)也认为,使用急收是为了语言的经济性。例如:

(4)语境:2016年10月29日,北外举办的第一届语用学高层论坛,某教授主持完上午的最后一场报告。

“那今天的讨论就……看会务组是否有通知?”

本例中的急收无意于取得何种表达效果,就是打算通知讨论就到此结束。当然如果要解读为说话人意识到自己讲座主持人的身份不必宣布结束而临时急收也是可能的。但无论如何理解,表达的经济性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会议主持人示意并无通知,与会者就自行离开了,说明听者都准确地理解了讲座主持人所省略的话语,不会因为说话人的身份而追问今天的讨论就怎样。

急收可用于“跳过故事中的尴尬部分”(Berry,1954:187),还可表示说话人的焦虑或踌躇(昆体良,1920:407)。《修辞学百科全书》中解释道:“急收能够摹写说话人因情感过于强烈而无法继续说话的形象。也可以传达因淫秽表达或者是日常闲谈引起的羞涩。”例如:

(5)语境:粮站主任谷燕山面对李国香说他与胡玉音有男女私情的无理指责勃然大怒。

谷燕山:“我……我……李国香,你……你……你把你们工作组的成员全部叫来,我……我当着你们的面,我脱了裤子给你们看!”

李国香:“谷燕山,你耍什么流氓?好你个老单身公啊,你还要脱裤子?好,我让你脱,我就开全镇大会,让你当着群众的面你给我脱!”

谷燕山:“我让你给逼的,我在战斗中负过伤,我不能……我有病。”(电影《芙蓉镇》)

本例中的前五处急收表达了谷燕山的极端愤怒,最后一处表达极端的矛盾和无奈,不想说是因为说出来会暴露隐私,失掉尊严,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又不能不说。如果都换成明说,不仅显得不真实且毫无艺术魅力。

Fahnestock(2011:266)认为,使用急收还可能是为了避免涉及诽谤、自证其罪、浮夸或危险话题等。Fomenko(2013)称急收的使用可以避免说出“不吉利的词”(ill-omened words),从而起到委婉的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第四类功能跟礼貌有一定关系,但急收的礼貌功能没有被明确提出过。就如 Chrzanowska-Kluczewska(2014:114)的论断:“急收的停止及拒绝继续下去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是为了避免违反礼貌原则”一样,只是一个陈述,并无详细论述。本文拟以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理论及其新发展为工具,以《红楼梦》中的急收为语料,分析急收的礼貌功能,展示其作为一种面子补救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使急收得到更多关注。

三、面子理论简述

结合急收欲言又止的特征及其功能,尤其是上述第四类功能,使用急收的目的从直觉上看主要是顾及对方或己方的面子,因此,尽管关于礼貌,在文献中有很多定义,但本研究拟采用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的礼貌定义,将礼貌看作是一种面子工作。

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的研究是近40年来礼貌研究的发源之一。他们将面子看作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可以失去、保持、提升的东西,并认为面子是典型人(MP)的基本需求(Brown & Levinson,1978:66-67)。他们将面子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前者指个人的行动自由、自主权不受干涉,后者指个人为他人所接受、欣赏的需求(ibid.:67)。在语言活动中,话语双方要考虑到对方的面子需求而选择礼貌的话语。但是生活实际中的各种言语行为可能会威胁到面子,这些行为被称为面子威胁行为(FTA)。为了对方或自己的面子,说话人需要选择不同的礼貌策略,让损害减到最低。可采用的策略根据面子的分类分为消极礼貌策略和积极礼貌策略(Brown & Levinson,1978:74)。为了反映实际生活中语言活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Brown和Levinson(1978:81)提出了面子威胁权重的计算公式:Wx = D (S,H) + P (H, S) + Rx,其中Wx指具体的面子威胁言语行为FTA的数值,D指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社会距离,P指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的权势,R指一个具体的FTA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的胁迫程度,S是说话人,H为听话人。他们还强调了D,P,R的语境依赖性,在不同的语境下各个方面的凸显程度不一样,礼貌策略的选取也相应地不一样。虽有过于简单化之嫌,但上述内容是Brown和Levinson(1978)面子分析的理论准备。

当然他们的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如Chen(2001:88)认为,Brown和Levinson(1978,1987)以及后继礼貌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只关注对他人(而不是说话人自身)的礼貌,说话人自身的礼貌被忽视了”。虽然这一批评对 Brown和Levinson来说不一定中肯,因为他们详细列举了会对说话人自身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造成损害的情形(Brown & Levinson,1978:72-73)。但Chen(2001:88)将自我礼貌(self-politeness)定义为“说话人出于维护和提升自身面子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说话内容和话语方式的交际情形”,并将自我扩展为包括说话人及说话人一方的其他人(如亲戚、朋友、同事、顾客等)甚至组织、职业等,对他人的礼貌就是说话人为了维护和提升他人的面子而选择相应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还把他人礼貌中的他人扩展为包括听话人及听话人一方的人或者组织、职业等。这无疑是一个贡献,对于更好地理解礼貌现象颇有助益。时至今日礼貌研究已有很大发展,根据Locher(2015:5)考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礼貌研究已经从“面子维护和面子提升转向冲突和面子威胁行为”,他主张从人际语用学(interpersonal pragmatics)视角来研究礼貌。

本文拟用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威胁计算公式,并结合他们和Chen(2001)扩充的自我礼貌与他人礼貌的概念以及混合语言学方法(Locher,2015:7)来分析急收的礼貌功能。在Brown和Levinson(1978:219)的框架下,本文研究的急收属于婉言(off record)大类下通过违反Grice合作原则下的方式准则,造成模糊和歧义,从而减轻面子威胁的五种策略中的一种,即使用省略(ellipsis),但他们并没有提到急收这种特殊的省略。在Chen(2001)根据Brown和Levinson(1987)的策略对应提出的针对说话人自身的礼貌策略中没有急收这样的间接话语方式。急收作为一种间接话语策略,其礼貌功能未获得足够关注。

四、急收的礼貌功能

1 语料的选择与提取

急收无论是在日常话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不少见。《红楼梦》作为白话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描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各种语言事件自然也极其繁多,可以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采用西塞罗的急收定义:“说话人说了一些但却没有将已经开始说的话说完”,并结合急收的形式特征,即以“……”或“——”替代省略的内容查找《红楼梦》文本中的类似现象,再初步排除其中的一般性省略,即不是说话人主动停止的为取得比明说更好效果的修辞性急收,由此得到急收 25例。例如:

(6)凤姐儿想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节,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媳妇、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众人听他说着,已经笑了,都说:“听这数贫嘴的!又不知要编派那一个呢。”(第五十四回)

该例中的划线部分虽然也是以省略号结尾,但却不是说话人为了取得更丰富的效果而在一句话的关键处停止,只是表示不完全列举。

(7)宝玉和黛玉使个眼色儿,黛玉会意,便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照,只见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仍旧收拾好了,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了我们来大玩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你明儿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第四十二回)

根据语境,该例是笑谈,其中急收省略部分无非是说“恨得我牙痒痒”之类的玩笑话,即便粗鲁也仍旧是玩笑,可能说话的同时还伴有肢体动作,属于不必说完的情形,不一定是为了礼貌。

(8)翠缕道:“林姑娘昨日夜里又犯了病了,咳嗽了一夜。我们听见雪雁说,吐了一盒子痰血。”探春听了,诧异道:“这话真么?”翠缕道:“怎么不真?”翠墨道:“我们刚才进去去瞧了瞧,颜色不成颜色,说话儿的气力儿都微了。”湘云道:“不好的这么着,怎么还能说话呢?”探春道:“怎么你这么糊涂,不能说话,不是已经……”说到这里,却咽住了。(第八十二回)

该例中急收的完整句子类似于“不是已经死/不行了么?”但是即便已经死了,由于文化禁忌,也不宜直说,更何况黛玉还没有咽气,这里的急收是一种避免忌讳的委婉方式。Brown和Levinson(1978:72)明确将禁忌话题看作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的行为,因此委婉语也是与面子和礼貌紧密相关的。排除非礼貌急收后得到19处与礼貌相关的急收②,占急收总数的76%。

2 急收的面子威胁数量

我们从上文所述的分析维度:积极礼貌与消极礼貌、自我礼貌与他人礼貌对所得的19处与礼貌相关的急收进行了标记和讨论,得到如下结果。

表1 《红楼梦》中急收的面子威胁数量及分布

首先就急收的识别以及威胁何种面子进行标注,再通过讨论解决分歧,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从上表可以看到急收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补救对他人面子造成威胁的言语行为。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表中数量一列的总数(22)超过了急收的总数19,这是因为一个急收行为可能同时威胁到自身面子和他人面子甚至同一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Brown和Levinson(1978:73)指出,“支支吾吾(shuffling)的说话方式”会损害到说话人自身的积极面子,急收的使用可能影响到说话人的积极面子。但说话人不惜威胁自身的积极面子而使用急收作为面子维护策略,说明有更重要的理由。由上表数据可见,维护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是急收策略的主要礼貌功能,约占总数的55%。

3 急收使用者的性别与权势

从急收欲言又止这一主要特征看,似乎说话人常处于弱势,或多见于女性。带着这一假定,我们调查了说话人的性别以及与听话人的关系。

表2 《红楼梦》中急收使用人的性别与相对权势

如果说话人是主人、上辈(如宝玉对于袭人,贾政对于贾环),则标为上,反之标为下,平级如宝玉与黛玉、探春与惜春的关系标为平。由表中数据可见,处于高权势的男性未有使用急收的情况,使用急收的女性占总数的74%,但女性上对下的情况只有两例,说明急收使用者多为处于弱势的女性。

4 案例分析

数据虽然直观却无法展示细节,有12处急收是为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但每一例的细节肯定都不尽相同。例如:

(9)语境:周瑞家的给王熙凤回话,顺道说外人如何议论贾府。

“有人还说:‘他门前的狮子,只怕还是玉石的呢。园子里还有金麒麟,叫人偷了一个去,如今剩下一个了。家里的奶奶姑娘不用说,就是屋里使唤的姑娘们,也是一点儿不动的。喝酒下棋,弹琴画画,横竖有人伏侍呢,单管穿罗罩纱。吃的带的,都是人家不认得的。那些哥儿姐儿们更不用说了,要天上的月亮,也有人去拿下来给他玩。’还有歌儿呢,说是:‘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吃不穷,穿不穷,算来……’”。说到这里,猛然咽住。原来那时歌儿说道是“算来总是一场空”,这周瑞家的说溜了嘴,说到这里,忽然想起这话不好,因咽住了。凤姐儿听了,已明白必是句不好的话了,也不便追问。(第八十三回)

即便原文作者不在后文说明省略的内容,根据自古以来的民俗观念,我们也知道后面是“算来总是一场空”,以听话人王熙凤的智慧必然能够听明白。此例的有趣之处在于即便是转述他人的议论,说话人在此也选择了急收而不是明说。由于引用别人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引用者附和的态度,但熟悉故事的人知道周瑞家的在前面不断表明自己对这些传言的态度,且议论的对象并非听话人王熙凤本人,而是荣、宁二府,但她还是选择不说完,是因为听话人的身份是贾府的直接管家,其命运与贾府的命运紧密相连,说贾府不好也会威胁到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如果说话人不假思索地转述“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会建构一种对贾府日渐式微的状况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的局外人身份,这与她作为贾府的一员(虽然是下人)的身份冲突,还可能招致惩罚。通过急收说话人隐含地建构了自己与听话人站在一方的身份立场,维护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也维护了自己的积极面子。又如:

(10)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梦中唤他的乳名,心中纳闷,又不好细问。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遂起身解怀整衣。袭人过来给他系裤带时,刚伸手至大腿处,只觉冰冷粘湿的一片,吓的忙褪回手来,问:“是怎么了?”宝玉红了脸,把他的手一捻。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省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了一半,不觉把个粉脸羞的飞红,遂不好再问。仍旧理好衣裳,随至贾母处来,胡乱吃过晚饭,过这边来,趁众奶娘丫鬟不在旁时,另取出一件中衣与宝玉换上。宝玉含羞央告道:“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袭人也含着羞悄悄的笑问道:“你为什么……”说到这里,把眼又往四下里瞧了瞧,才又问道:“那是那里流出来的?”宝玉只管红着脸不言语,袭人却只瞅着他笑。(第六回)

“你为什么……”后面显然是省去了她不好意思说的内容。文中描述的情形对于宝玉和袭人都是头一次遇到,因此都显得羞涩,但又有些好奇,所以袭人欲说还羞,既想问清楚,又不好意思说完,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如果袭人把话说完,如“你为什么弄湿了裤子?”既是问题又有责怪之意,说出这样的话是比较冒失的,会威胁到她的积极面子(Brown & Levinson,1987:68)。揭穿宝玉的隐私会威胁到他的积极面子,要求他回答问题又威胁到他的消极面子。从上文的面子威胁公式看,就袭人与宝玉的关系看 D(istance)值较小,但 P(ower)值颇高,一个是主一个是仆。隐私在各种文化里都是忌讳说破的,明说绝不是好的选择。选择急收可以降低面子威胁,既传递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心,不至于让对方很尴尬,因此听话人并没有生气,只是红着脸不说话。再如:

(11)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殒轻生的祸来。若外人知道,祖宗的颜面何在!”喝命:“叫贾琏、赖大来!”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去叫,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袍襟,贴膝跪下道:“老爷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屋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句,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其意,将眼色一丢,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第三十三回)

这一例急收初看起来似乎与礼貌无关,因为只是不想让外人听到接下来的内容。既然不能为外人道,接下来一定是负面内容。贾府大小事无不与听话人贾政相关,根据Chen(2001)的观点,听话人一方有时候不仅是听话人一个人,具体到本例就不是贾政一个人,还包括贾政作为贾府管理者的身份、贾政一方其他人甚至整个贾府的声誉。听话人的P值很高,如果当众说出下文不仅会伤害贾政的积极面子,还会威胁到整个贾府的声誉。从说话人面子角度看,听话人贾政虽贵为朝廷命官、贾府总管,但同时也是说话人的父亲,虽然他与儿子贾环并不亲近,但毕竟是父子,相对于外人他们的距离自然更近,说话人通过急收的方式表明他将听话人视为己方。如果当众明说会导致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严重对立,这对双方的面子威胁都很大。说话人策略性地选择了急收,听话人也会意,示意其他人退下,证明急收取得了说话人所期待的效果。

五、结语

本文首先回顾了修辞格急收的功能研究现状,发现已有文献对急收的礼貌功能研究尚存不足。本文选取了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理论为分析工具,融合了礼貌理论的后续发展,如Chen(2001)所强调的自我礼貌,并将拓展的己方与他人的概念融入分析过程,以《红楼梦》中的急收现象为例对急收的礼貌功能进行考察,发现急收用于礼貌的情形占大多数,其中用于补救威胁他人的积极面子又占很大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急收的主体是处于低权势的女性,这似乎与急收欲言又止的特征有某种相关性。结合典型例子分析了急收的礼貌功能,发现与礼貌紧密相连的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权势关系、距离等因素不是给定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凸显的方面不一样。说话人据此在合适的时候选择急收往往收获很好的语效,体现了很好的策略性,也证明急收在维护面子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由于本文选择的急收语料来源的局限,所得数据难以扩展。《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之古代白话文的代表性,随着现代语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与距离也在发生改变,急收辞格的礼貌功能可能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于《红楼梦》中急收使用者的身份考察还不够彻底,对于作者如何使用急收来塑造某些人物形象甚至是否暗示人物的命运等没有深入探讨,留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 我们对于因情感的突然迸发所致的话语无法继续的现象是否属于修辞现象持保留意见。由于我们对母语有更好的直觉,本文使用中文语例,但不表示急收这一辞格在中外文里有别。

② 本文主要关注急收的礼貌功能,并不意味着文本讨论的急收只表达了礼貌功能,还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只是礼貌功能更加凸显而已。

[1]Alexander, G. 2006.Writing after Sidney: The Literary Response to Sir Philip Sidney 1586-1640[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erry, F. 1954. A Suppressed Aposiopesis inThe Fight at Finnsburgh[J].Notes & Queries, (199):186-187.

[3]Brown, P. & S. Levinson, 1978.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A]. In E. Goody(ed.)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Brown, P. & S. Levinson. 1987.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Chen, R. 2001. Self-politeness: A Proposal[J].Journal of Pragmatics, (1): 87-106.

[6]Chrzanowska-Kluczewska, E. 2014. The Figures of Suppression. Gappiness of Language and Text-worlds and its Reflection in Style[A]. In E. Willim (ed.)Continuity in Language: Styles and Registers in Literary and Non-literary Discourse[C]. Kraków: AFM Publishing House.

[7]Cicero, M. 1954.Rhetorica ad Herennium[M]. H. Caplan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8]Dimit, R. 2006. “Why, you. I oughta’…”: Aposiopesis and the Natural Language of the Passions,1670-1770[J].Studies in Eighteenth Century Culture, (35): 161-176.

[9]Fahnestock, J. 2011.Rhetorical Style: The Uses of Language in Persuas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Feagin, S. 1984. Some Pleasures of Imagination[J].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1): 41-55.

[11]Fomenko, E. 2013. Transformations of Sterne’s “Tristramshandiness’’ in Joyce’s Era[J].Jazyk a kultúra číslo, (14): 43-48.

[12]Kim, L. 2013. Figure of Silence in Dio Chrysostom’sFirstTarsian Oration: Aposiopesis,Paraleipsis, and Huposiopesis[J].Greece & Rome, (1): 32-49.

[13]Locher, M. 2015. Interpersonal Pragmatics and Its Link to (Im)politeness Research[J].Journal of Pragmatics, (86): 5-10.

[14]Mussio, T. 2004. The Poetics of Compression: The Role of “Aposiopesi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nversion in Dante’s “Commedia”[J].Italica, (2): 157-169.

[15]Newbould, M. 2008. Sex, Death and the Aposiopesis: Two Early Attempts to Fill the Gaps of Laurence Sterne’sA Sentimental Journey[J].Postgraduate English, (17): 1-27.

[16]Pinker, S. 2011. Indirect Speech, Politeness, Deni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Negotiation: Comment on Marina Terkourafi’s “The Puzzle of Indirect Speech” [J].Journal of Pragmatics, (11):2866-2868.

[17]Quintilian, M. 1920.Institutio Oratoria[M]. H. Butler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8]Richard, T. 2000. A Trope by Any Other Name: “Polysemy”, Ambiguity, and Signification in Virgil[J].Harvard Studies in Classical Philology, (100): 381-407.

[19]Shears, J. 2008. Byron’s Aposiopesis[J].Romanticism, (2): 183-195.

[20]Sullivan, C. 2008.The Rhetoric of the Conscience in Donne, Herbert, and Vaugha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Weideman, A. 2007. The Idea of Lingual Economy[J].Koers Bulletin for Christian Scholarship,(4): 627-647.

[22]刘亚猛. 2008. 西方修辞学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面子礼貌威胁
面子≠尊严
人类的威胁
某贪官的面子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做错题》《给足面子》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搞笑图片
暗恋是一种礼貌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