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渔学
—— 参加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骨干培训班有感
2018-01-17钟小庆谢海平吴亚梅
钟小庆 谢海平 吴亚梅
渔业是由传统的捕捞、养殖、加工和现代的增殖、休闲五大细分产业构成,其中人工养殖是最考量人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的细分产业,它是渔业的主体,在渔业中担当支柱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广东是全国水产养殖大省,拥有珠三角这一全国著名的淡水池塘养殖核心区和内陆山塘水库养殖中心区以及海水养殖主产区,在全国渔业行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工作部署和要求,为推动全省渔业发展获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8年7月底至9月初在广州举办了四期全省水产技术推广骨干培训班。其中前三期主要是围绕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业务骨干开展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培训,一是分片,分为粤东、粤中和粤西三个班,二是紧扣主题,即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及围绕这“三新”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防灾减灾为主题,共计100多人参加。在此基础上,根据水产养殖生产第一线的需求,按照一主多元模式,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发动组织社会力量于2018年9月6日在地处广州南沙东涌的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的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训室举办了第四期全省水产技术推广骨干培训班。该培训班得到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社会推广力量的积极响应,共计80人参加。该系列培训班立意高远,它告诉了我们新常态下如何构建新渔学以及在新渔学指导下如何开展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在构成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的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保护性人工增养殖、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防灾减灾五大环节中,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是基础环节,是新渔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前提条件。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开展渔业资源环境本地调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水域环境保护及其他限制措施,让渔业资源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而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鱼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捕捞强度的日渐加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诸多原因,造成海洋、江湖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许多名贵经济鱼类资源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这就突显了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在新渔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保护渔业资源,依照《渔业法》等法律规定在江河湖海等天然和山塘水库等人工渔业水域依法设置禁渔期、禁渔区,禁止电、炸、毒作业,在此基础上,引导和鼓励水产养殖企业、专业户创建原种场、良种场和种苗繁育、苗种培育场,以减轻野生渔业资源的负荷。
二是保护渔业环境,依照《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渔业环境监测,禁止向渔业水域排放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违禁品尤其是违禁药物,保护渔业水域环境。
二、人工增养殖生产
在构成水产养殖的五大环节中,保护性增养殖是关键环节,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是构成这一环节的三大细节。根据广东水产养殖区域分布,广东乃至全国数以百计的水产养殖品种可以划分为海水和淡水养殖品种两大系列,每一类都是由鱼、虾蟹、贝藻以及头足类、两栖、爬行类构成,由纲目到科属最终到具体一个种,分为原种、良种和新品种。通过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个独具个性的技术模式,打造出一个产业,最终造福一方群众。
一是品种、技术和模式具有空间地域性,即人们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按照其属地感优选生产场地、营造养殖设施和条件,开展驯化繁养殖生产,构建起原种保有、良种选育、苗种繁育和商品养殖生产,就此一大批原种被开发出来,新种被引进过来,良种被选育出来。
二是品种、技术、模式具有时间周期性,经过养殖生产和市场消费检验,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最终聚焦到数十个具有一定养殖规模和生产总量品种上。
三是极具个性,每一个品种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生产模式,该技术模式就是关键技术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和新模式推广是渔业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产增收、提质增效、富裕渔农和绿色发展的一只得力抓手,其中以新品种为之最。一鱼一世界、一虾一天地。
三、养殖病害及防治
在构成水产养殖上述五大环节中,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居中,一方面它上承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保护性增养殖,另一方面它下启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防灾减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危害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暴发性流行性病害,即疫病,该类病具有群体性和传染性;其次是常见病,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类疾病,该类病易控制;再次是罕见病、新病和疑难杂症,该类病极具个性化。而疾病的发生是需要条件的,当养殖环境因素恶化、致病因子强化和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抗病力弱化三者走到一起出现交集和共振时疾病才会暴发、流行。在诸多致病因子中最常见的病原依次是寄生虫、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要从头到尾全过程和全方位进行。
首先是要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将病害控制在水产养殖上游环节上。
其次是在商品养殖环节开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就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及其流行做出预报,而且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上游封堵和中下游疏导就会将养殖病害化为乌有,将损失降至最低。
同时,水产养殖病害有群体的共性和具体的个性之分,要在共性原理或原则指导下开展个性化的治疗。狭义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就是防治鱼虾病,而广义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就是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该环节可以延伸到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养殖、捕捞和加工生产领域,同时还可拓展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防灾减灾领域,为渔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筑一条坚固的防线。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属大农业范畴,它生产的是农产品,是加工制作水产食品的原材料,这就突显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生产更是监管出来的,因为广东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出口依存度高。广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规章,从广东渔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展该项工作。
首先是产地监管。将水产养殖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即便在可养区里也要开展养殖场地尤其是空气、水质、土壤和植被的监测,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最大的因子是水质和土壤,尤其是水质,该改变过去大排大放的透支环境的粗放式养殖模式,实施封闭式、循环水、零排放的集约式养殖模式,即通过优选场地和调节水质、改良土壤、营造植被,营造一个优良的能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养殖场地环境。
其次是投入品监管。这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要指导养殖企业和渔农户构建生产台账,就购进的苗种、投放的饲料及其添加剂和药品进行登记,严禁施用禁用渔药,严格遵循休药期制度起捕上市。
再次是市场监管,要以史上最严格的食品和药品法律规定监管国内水产品市场,通过抽检和准入制度就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实施全程全方位监管,以监管扩大内需,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国际市场而言,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要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监管,提高从事水产品出口的养殖、加工与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扩大外贸,增加出口创汇。
五、渔业防灾减灾
渔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同时是一个靠天收的行业,以广东为例,它每年都要遭遇到诸如热带风暴、暴雨洪涝、赤潮、低温冻害和病害、污染等一系列原生和次生灾害的袭击,灾害不但损毁、损坏渔船、码头和池塘、网箱、围栏、堤坝等渔业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每年开展的防灾减灾工作是政府以及广大渔业行业从业者一以贯之的工作。以2017年为例,在广东水产养殖诸多灾害中,按照危害性和造成损失大小,损失最大的是台风和暴雨洪涝,其次是病害、污染、干旱等,其实,因为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人们养殖的主要是暖水性鱼虾类,因寒潮造成低温冻害的损失更为严重。这就意味着广东渔业灾害主要是天灾,这就给渔业行业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个共性思路和方法。灾前防灾的关键就是高度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收捕成品上市,以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完善场地条件和检查加固养殖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加高塘埂,加固大棚、顶盖等设施,检查供电线路,发电机、增氧机等,保证排灌畅通,适当降低池塘水位。灾后减灾的关键就是抢修养殖基础设施,检查养殖生物存量,中心是抓好亲本培育和鱼种生产,尽快落实灾区所需的亲本、种苗调运等工作。例如及时购进原良种亲本,加强对亲本的强化培育,恢复育苗生产,增加苗种供应量;抢抓鱼种调剂,保证养殖生产需要。同时,抓好水生生物疫病的防控。此外,开展渔业保险也是一个防灾减灾的有力举措,该方法正在探索中。
结论
渔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其中以水产养殖为之最,新渔学就是根据全局观和长远观,结合广东渔业发展实际,构建起的一个思想体系和工作方法,它将给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推进该行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