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200m3水槽养殖相当于10亩水面
2018-01-17李德勇
李德勇
原来是“满塘放鱼”,现在只用不到5%的面积来养鱼,其余的水面则用来进行水质净化。这样的养殖模式,不仅能保证产量不减,而且由于水清、水活,养殖用药量下降了85%,鱼的肉质更加鲜美可口。
6月29日,笔者来到江苏省溧阳市,看到工业化养鱼模式给农产品安全带来的新变化。
在溧阳市南渡镇的如春家庭农场,笔者看到一块约3000m2的养殖水面,与常规鱼塘不同的是,这块水面的中间部分建了20条水槽,水槽一端安装了一排电动装置,使槽里的水一直处于流动状态。水槽里养着草鱼、青鱼、鲈鱼、鳊鱼等,在水流的带动下,鱼儿们一刻不停地游动。水槽的另一端则安装了收集器,据农场负责人张如春介绍,这是专门收集鱼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的,并将养殖废弃物通过水下管道运送到塘边的集污池进行沉淀、净化,所获得的沉淀物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肥料,而净化达标的养殖废水则会重新回到鱼塘里。
在张如春的指点下,笔者发现,除了养殖水槽,鱼塘里绝大部分区域都成为一个水质净化区,里面栽种了竹节草、扁担草,并养殖了螺蛳、花白鲢,依靠它们的净化水质功能,这块养殖水面的水质可以得到保障。
工业化养鱼为何要将绝大多数水面用来净化?溧阳市水产站站长余水法解释说,传统的“散养式”鱼塘养殖模式,水产品的“吃喝拉撒”全在一个塘里,它们产生的大量排泄物一方面使养殖水质下降,自身感染病害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又在鱼塘内产生淤泥,需要耗时耗力进行清淤,清塘时的养殖水排放又会带来环境压力。采用工业化养殖后,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不仅养殖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水产品病害少、用药量下降,而且由于整个水面有循环自净功能,所以不需要清塘、换水,渔业产量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养殖水槽一侧的电动装置其实是一套推水增氧设备,可以提高水体溶氧量,增加养殖密度,甚至可以达到常规养殖密度的20倍。这种清洁高效的水产养殖方式正越来越受到溧阳市规模养殖户的认可。溧阳市前马塘陈强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在已有2300m2工业化养殖水面的基础上正加紧改造旧鱼塘,预计今年这里将形成1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化水产养殖规模。该公司老板陈强告诉笔者,今年是该公司第一次采用工业化养殖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由于养殖水质好,鱼的运动量大,养出的黄颡鱼肉质好、味道鲜,市场售价比普通黄颡鱼要高出20%。虽然第一年他们设置的养殖密度并不大,但目前一个200m3的水槽可以年产黄颡鱼1万kg,在以前,这需要10亩的养殖水面。等到公司积累一定经验后,养殖产量还会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