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药制剂生产中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2018-01-17姚树萍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职业病场所

景 平,姚树萍,王 旭

(1.陕西亿农高科药业有限公司,陕西 商洛 726000;2.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 西安 710003;)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及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药品种繁多,中小企业在农药生产过程中,员工要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也较多。因此,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加强职业病防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1 农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因素

1.1 农药制剂生产工艺 农药属精细化工产品,危险危害物质种类多。目前我国农药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和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等。农药生产过程为物理过程,主要包括复配、分装生产过程,不同剂型工艺流程虽然不同,但工艺流程基本都经过混合器混合均匀,在经粉碎、制粒或砂磨、高速粒子剪切等工艺后,转入储料罐,经包装机进行分装,成品检验合格后入库。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2.1 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3大类:

化学因素:农药制剂企业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原药、助剂、有机溶剂、成品、半产品或废弃物等,这些原料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物质,经常以气体、蒸汽、粉尘、雾等形式出现或停留在生产环境中,在复配、包装及化验员在取样、样品配置分析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长期接触到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极易危害到身体健康。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在空压机、真空泵、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及物料运输时接触的噪声。

生物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1.2.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或任务与作业者的生理状态或体力不相适应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腰背肌肉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工具不合理。

1.2.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有包括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高温或寒冷低温,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空间或作业通道不合要求,如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场所不分开;工作场所多种职业有害因素同时存在,对作业者健康产生联合作用;采光、照明、能见度不合要求;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1.3 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依据各车间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及其布局,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等基本情况,对职业病有害因素进行识别。通过识别全面辨识出作业场所、工艺流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 农药制剂生产过程中职业健康管理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细化《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全面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等,从制度、标准上进行约束规范,从而保障职业健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工艺技术管控措施

2.2.1 农药生产中有害液体、有害气体等毒物技术控制 由毒物引起的危害常常是可以预防的,从防止毒物危害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操作等方面进行设计、检查和保养,毒物的控制对于有害液体的控制主要包括防止有毒物质的泄漏,以密闭代替敞开,生产设备应尽量选用密闭型,作业过程中注意巡视,设备应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存放有毒物质的带压或常压容器应当密封有效、无泄漏,为应对泄漏应备有应急预案和相应的措施和设施;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监测。

另一方面对作业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采取通风、污染废气净化等措施。有条件时应首先采取工艺措施,设置通风换气装置降低有害气体危害的风险,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要保证自然通风,防止有毒气体聚集。有毒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标识。

2.2.2 生产性粉尘的技术控制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采取局部通风措施等,使生产过程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避免粉尘与人体直接接触。生产设备应尽可能隔开,各自独立。生产设备应选用密闭效果良好且带有除尘设施的设备。对粉碎过程及包装等存在生产性粉尘危害的工序,应根据需要采取局部通风措施以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

2.2.3 设置警示告知标识,提高防范意识 在有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区域设置警示标识,针对不同危害物质,采取相应的处置办法,提醒从业人员提高防范意识,佩戴相关劳保用品,设置警示标识“当心中毒”“注意通风”和告知牌,告知牌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危险性、储运要求、泄漏处理、预防措施等。有毒物质和危险化学品区域应设置“当心中毒”警示标识,“佩戴防毒面具”“注意通风”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等提示标识,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告知牌。

2.3 做好个体防护,建立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发放、使用和检查制度 做好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措施,在生产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用品,如粉剂车间包装工应有防尘面罩、防护眼镜、防酸碱手套等;液体制剂配备防护手套、防毒面具、防护鞋等防护用品;在噪声环境中,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同时加大防护用品使用监督力度,要求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对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加强教育,并按制度进行考核。设置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如设置更衣、淋浴等卫生设施,改善个人卫生防护的状况。

农药生产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并必须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4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培训教育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工种及风险的种类,有针对性的做好培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对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要严格执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专业技术知识,让员工能够对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危险源和隐患辩识,熟悉本岗位生产特点、物料特性、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本岗位(装置)生产流程及职业健康注意事项、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内容进行操作,让员工掌握在紧急状况下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保证职业健康管理稳定运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2.5 做好定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纳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通过检测可以了解生产场所污染的程度、污染的范围及动态变化,以标示毒物的程度,是评价劳动条件、完善职业健康管理的依据。

2.6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农药企业应每年制定职业健康体检计划,委托具有职业病体检资质的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依法做好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书面向员工告知检查结果。建立员工的职业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健康状况。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定期组织进行职业病预防体检,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查出有健康损害的人员及时进行医学观察、诊断、治疗,或采取调换岗位等措施。

3 结束语

在农药生产中,尤其是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和员工缺乏职业卫生防护意识,职业健康管理不能落到实处,职业病防护设施不足,或者仅有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不能真正起到防护作用,存在严重的职业危害隐患,企业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职业健康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在有效地采取了以上职业危害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后,职业危害风险将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企业才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职业病场所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父亲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