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皖西大别山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规划研究
2018-01-17周振宏于涛
周振宏,于涛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1 研究背景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三农”问题愈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从精准扶贫到产业扶贫,解决“三农”问题已经从专家学者的纵论转向了各级政府的具体操作,农村内部的各项改革、国家的各项支农措施近年来不断出台,一场充满新内容、立意更高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正在全国展开,农村的面貌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在农村发展迈入关键时期,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这一重要战略,“美丽乡村”的建设必将会使安徽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别山区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横跨鄂豫皖三省,呈东南往西北走向,长270千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1]。皖西大别山区指的是六安市的霍山县、金寨县的全部,舒城县、叶集区、金安区、裕安区以及寿县的部分;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的全部,太湖县、宿松县的部分[2]。国土面积23055.69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总人口859.73万人。
2 皖西大别山区村庄发展现状
2.1 村庄建设现状
2.1.1 建筑现状
皖西大别山区绝大部分村庄位于山区,造成村庄空间布局较为分散,村庄依山和道路而建。由于大别山区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因此并不富裕,农房建筑质量各异,部分建筑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村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造成建筑风貌不够统一,与皖西大别山区的整体环境不相融。
2.1.2 生态环境现状
2.1.2.1 自然资源丰富
皖西大别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丰富的动植物分布。皖西大别山区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特征,具备森林的气候优势。目前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55处,AAAA级以上旅游景点19家。总体来说皖西大别山区是青山绿水,空气新鲜。这为皖西大别山区的美好乡村建设中的旅游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1.2.2 居住环境恶化
大多基层村中无垃圾桶和垃圾收集房,生活垃圾随地丢弃,众多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尤以白色垃圾污染严重,造成居住环境恶化。
2.1.3 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皖西大别山区大多数村庄交通依靠现有村村通水泥路,路面仅有3.5米宽,而且道路系统不够完善,且无路灯。
2.2 皖西大别山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2.2.1 皖西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概述
从《安徽统计年鉴》(2010-2017年)数据可知,皖西大别山区地域面积广阔,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年纯收入较低,低于全省每人年纯收入6300元。农业从业人口平均不到50%,尤其是男性从业人口相较其他地方较少,这为农业产业规模化提供了前期条件。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严重制约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制约农民增收,这也为皖西大别山区发展其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破茧重组的条件。
2.2.2 皖西大别山区产业比重分析
从《安徽统计年鉴》(2010-2017年),可知皖西大别山区当前县域经济第二产业占据比重过高,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由于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农村仍然以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不足。在中国农业大发展,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效益化的大背景下,皖西大别山区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以农业产业化发展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2.3 皖西大别山区村庄产业现状
当今的农村在新形势下依据自身的优势衍生出各种产业类型的发展趋势,调查显示皖西大别山区的产业已形成了以下四类。
2.2.3.1 传统农业型
调查显示,皖西大别山区以传统农业产业形式为主,其中以传统耕作型和林果业型村庄为常见。传统耕作型主要分布在寿县一带以及潜山南部和太湖、宿松一带的地区。林果业型村庄在皖西大别山区的金寨、霍山、潜山、舒城等地有所分布。如金寨地区的板栗种植、潜山地区的瓜蒌种植、霍山的石斛、舒城茶叶等。牧业型村庄是以牲畜养殖为重要产业,其特点是小而散。渔业型村庄以水产业为主要产业,包括淡水鱼捕捞和养殖,在宿松和太湖等地有分布。还有山区的蚕桑养殖,在皖西大别山区均有分布。
2.2.3.2 生态旅游型
经调查发现,有些村庄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本身就有优势的自然地理风貌或是具有观光休闲价值的果园、菜园、苗圃、茶园、生态农庄等农业形式。这类村庄称为生态旅游型村庄,皖西地区主要分布在霍山、金寨、潜山等地。
2.2.3.3 工业制造型
调查发现,在潜山西北部一带等区域村庄依靠当地工厂的兴建,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如返乡农民创业园等。它的特点是依靠工厂,促进农副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原来的农业村变身为工业村。
2.2.3.4 文化旅游型
调查发现,有些村庄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有文化传承载体、有文化活动队伍,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如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文化、山区古遗址等。主要分布在金寨县、潜山县、岳西县和宿松县等地。
皖西大别山区山林茂密,植被、旅游资源丰富,但耕地较少,且分布散乱。目前村域产业仍以传统农业型为主,生态旅游型产业目前有所发展,工业制造型为数不多,文化旅游型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调查发现村庄产业布局呈现散、小等特点,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较低且市场开拓不畅。
3 产业发展的引导措施
3.1 发展思路
党的十九大和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并存时期,村庄分布散乱无序,农业区域布局联系弱。这样的农业生产经营容易走向封闭性,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弱,使农业关联性产业得不到持续的发展,缺少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集中点”布置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历史人文背景、自然景观资源等合理布置集中点,使各种资源能够在更大的深度上得到集中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地区。
3.2 发展措施
3.2.1 政策层面
3.2.1.1 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布局,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增加财政性收入。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皖西大别山区应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3.2.1.2 提倡家庭农场主制度
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村空余闲置土地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水平。
3.2.1.3 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条件
开展农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政府引导,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规避农民生产盲目性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2.1.4 解决发展资金制约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让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高投资高回报的现代设施农业。
3.2.2 规划层面
3.2.2.1 产业布局规划
根据皖西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的实际具体情况确定发展模式,包括传统农业型、生态旅游型、工业制造型和文化旅游型村庄。
皖西大别山区的农业产业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发展的瓶颈。就要跨越其发展的瓶颈,抓紧机遇,迎接挑战,发挥皖西大别山区的农业优势和自然条件,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特点,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
3.2.2.2 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当地特色资源,以产业带动经济,引导村庄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在“集中点”的农村美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发展;在皖西大别山区的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的基础上发展皖西大别山区的旅游产业,带动美好乡村建设的发展。
3.2.3 发展目标
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的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有机联系,能够使农村村庄得到美化、亮化,产业生产得到发展,达到规模化、效益化、生态化的理想目标。农民就地就业,经济得到增长,实现美好乡村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中国。
4 实践研究项目介绍
4.1 生态旅游型——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
4.1.1 基本概况
本次规划点为千坪中心村,位于千坪行政村中部。规划区域总面积约12.2公顷,总户数84户,总人口约393人。规划区域成狭长形,两侧为自然山体,现状水泥路与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穿越地块,交通较为便捷,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优美,非常适宜生产、生活。
4.1.2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布局:结合本村地缘要素和产业现状,产业布局为“一核、一轴、两区”。
4.1.2.1 一核:千坪中心村美好乡村示范点
位置:位于千坪中心村,总用地面积约12.2公顷。
主体功能:充分发挥千坪中心村毗邻马鬃岭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4.1.2.2 一轴:旅游服务带
位置:位于千坪村通向马鬃岭景区的道路两侧,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
主体功能:旅游服务带为千坪村产业发展的犁梢,同时也是千坪村产业发展对外联系轴。
4.1.2.3 两区: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经济果林种植示范基地
油茶观光体验园
位置:位于千坪村通向马鬃岭景区的道路向东,直到千坪村界。
主体功能:本区域有油茶种植基础,所以布置油茶产业示范基地。主要用来油茶观光、休闲、加工。
经济果林采摘园
位置:位于千坪村通向马鬃岭景区的道路向西,直到千坪村界。
主体功能:本产业区域内有经济果林种植基础,但产量不高,通过引进和改良新品种,实现高产、高效。同时可以开发经济果林采摘园。
4.2 农业型——宿松县柳坪乡大坂村
4.2.1 基本概况
大坂村位于宿松县柳坪乡政府所在地,是2004年6月由原来的石壁村和大坂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373户,总人口1604人。现有山场面积2830亩;耕地面积483亩。2009年,工农业生产总值 1343万元,人均纯收入 3005元。是典型的深山贫穷、落后的小村。
4.2.2 建设规划
宿松作为安徽省直管县,具有政策优势,同时大坂村资源丰富,目前有茶叶、油茶、木瓜、板栗等种植产业。柳坪乡积极引进新科技,对大坂村100亩老茶园进行品种更新改造,同时运用现代栽培技术进行管理。
大坂村利用宿松的政策优势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契机,结合产业,编制大坂村产业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以大坂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点为中心,以此布置茶叶种植区、油茶种植区、板栗种植区、木瓜种植区、马陵瓜子种植区、葡萄园和柑橘种植区。
4.3 文化旅游型——潜山县痘姆乡吴塘村
4.3.1 基本概况
吴塘中心村位于安徽省潜山县痘姆乡吴塘村,吴塘中心村区位优势明显,105国道、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与东香高速公路在吴塘村内纵横交汇,吴塘中心村经由六潜高速公路和潜水北岸的G105天柱山路,可以承东启西传南接北,公路交通极为便利。本次规划范围宽度约480米,南北长1532米,规划总用地面积58.80公顷。
4.3.2 旅游发展规划
吴塘村依托区位和政策优势,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规划形成“一带、三环、五个板块”的空间结构。
一带:五丰河生态景观带。
三环:三条环线交通,包括一条外环线、一条环湖线、一条山包村内环线。
五个板块:吴塘人家综服板块、晓渡吴塘游乐板块、花样年华休闲板块、古皖农耕体验板块、吴塘岁月度假板块。规划的吴塘美好乡村示范点位于吴塘人家服务板块。依托村庄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业,构筑乡村经济新业态,以第三产业打造乡村经济增长极;以餐饮、休闲、贩物、旅游商品加工作为乡村第三产业的基本要素;其他农户以商品加工和原料供应为重点,辟建旅游商品加工基地。
规划将吴塘中心村建筑风貌统一为“灰瓦白墙”的皖派风格,按照旅游产业服务区的标准修建各项设施。
5 结语
皖西大别山区应当利用独特的资源和政策优势,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整治村庄环境的同时,发展村域经济,促进皖西大别山区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皖西大别山区村庄产业发展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形成具有皖西大别山区独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如部分村庄可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高产道路;部分村庄利用优美的环境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部分村庄利用文化遗迹资源,发展旅游观光及服务业。皖西大别山区的美好乡村建设在村庄合并上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形成独特的大别山村庄风貌,发展大别山区的农业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带动农业产业旅游的发展,增加农民就地就业的机会,农民收入得到增加,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皖西大别山区在建设美好乡村与发展村庄产业的同时,应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使皖西大别山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