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动力增强质量效益齐升
——吉林省2017年“三农”工作综述

2018-01-17

吉林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三农全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次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2017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题,突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吉林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进展

粮食产能稳定生产结构优化。2017年在上年基础上继续调减籽粒玉米221.10万亩,增加水稻50万亩、大豆88.76万亩、杂粮杂豆27.39万亩、花生12.61万亩、粮改饲20万亩,蔬菜、薯类、中药材等22.34万亩,两年累计调减553.68万亩,超额完成调减任务指标。粮食总产量达到744亿斤。

棚膜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2017年,全省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新增32万亩,累计达到146万亩,同比增长28%。全省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将实现175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人参、食用菌产值都有较大提高。园艺特产品加工产值实现900亿元,同比增长15%。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向好。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等项目建设,初加工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设储藏窖库4400座,增加储藏、保鲜能力33.44万吨。2017年,玉米加工业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工量增长20%,平均利润增长近1倍。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00亿元,同比增长7.5%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突出龙头企业培育,实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敞开认定,到2017年末,龙头企业发展到5700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530户,超亿元企业发展到280户;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实现利润120亿元。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到85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镇达到61个。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培育休闲农庄、农场等休闲农业龙头带动农家乐、林家乐和渔家乐等加快发展。全年建设试点示范农村三产融合整体推进县6个。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1个、示范点15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0个、三星级以上示范企业35个,营业收入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继续整合省发改委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省国土、省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去年安排建设任务215万亩,其中高标准水田86.5万亩,高标准花生、大豆、高粱、葵花、马铃薯等特色作物基地85万亩,玉米高标田43.5万亩。年底前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农机装备建设继续加强。争取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48亿元。在九台等1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30个。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2853万亩,完成深松整地作业6328万亩。安装应用远程电子监测设备5000余台,监测技术覆盖27个县(市、区),监测作业600余万亩。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比全国高20个百分点,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测土施肥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手机信息化服务全覆盖。实施农田灭鼠1600万亩、生物防螟3340万亩、航化作业300万亩。“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到5家。榆树等4个县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扎实推进,年底前完成为期3年的试点任务。

“五区三园”建设陆续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序推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长春市和8个县启动创建,舒兰市和通化县被确定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认定集安人参为国家产业园,认定榆树玉米、集安人参为省级产业园,认定一批农业科技园和农民创业园。

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面积23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7.56%,从事种植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6.8万户。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81个,覆盖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全省统一标准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备案制度,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到各级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选择1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德惠市等16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示范县创建。

农业信息化加快发展。基本完成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建设,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新增标准化信息服务站7362个。建成省级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和杂粮杂豆五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全省共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点90个,可实现包括视频数据在内的15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警处理。推广应用“易农宝”手机客户端用户51万户。“12316”信息服务每年为全省农民减损增收15亿元左右。开展农资下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开发建设吉林省好汇购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商销售各类农产品20.42亿元,其中开犁网累计交易额达到2.53亿元。

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加大。推进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吉林杂粮杂豆、吉林长白山食用菌、吉林玉米和吉林优质畜产品等6大“吉字号”品牌建设。启动梅河大米、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双阳梅花鹿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黄松甸黑木耳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百个区域公用品牌”、长白山人参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被为“2017年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建设,经质监部门颁布的农业地方标准50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合格率分别为97.8%、100%、100%。全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1900多个,监测面积达1150万亩。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6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9个、省级安全县11个,创建蔬菜、水果标准化示范园500多个。农资打假和农药专项抽查成效明显。

以保增降减为重点,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四年行动计划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棚膜经济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及促进农民增收等配套支持政策,落实低保、救助、保险、补贴等政策措施。

强化产业挖潜。重点挖掘结构调整、设施农业、畜牧业、转移就业和脱贫攻坚的增收潜力,发挥流通服务、节本降耗、品牌带动、规模经营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强化督查落实。紧扣“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和“以乡保县、以县保市、以市保省”的工作要求,加大协调调度和督查落实力度。

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92.9元,同比增长5.7%,实现了农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目标。

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于2017年8月16日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实施。全省外业实测基本结束,正在统筹推进内业编辑处理、信息平台建设、确权归户、建档立卷和自查验收等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任务。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村从4个扩大到22个,清产核资已完成,股权设置、成员界定和股权量化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待省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力争3年完成清产核资,5年完成改革任务。

农垦改革。制定实施全省农垦土地确权工作方案,到去年年底,全省完成权属清晰、无争议土地确权发证任务70%以上。制定实施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35家农场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57家农场建立任务台账,明确具体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实施省级农垦改革试点和综合示范工作方案,探索推动辽河垦区、前郭灌区组建区域性农垦集团。开展改革综合示范区建设,在白城洮北保民农场、农安县洼中高农场等9个单位组织开展专项试点。

农村金融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389笔、金额14亿元、抵押面积81.3万亩。全省所有县份采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玉米、水稻、大豆、葵花子和花生五大作物参保面积4395万亩,同比增长6.6%,保费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9.2%。

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村公路总里程超过8万公里,通村率基本达到100%。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居民1000多万人及农村学校师生70多万人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基本解决农网低压电“卡脖子”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76.4万户、危房24.8万户。

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较5年前大幅提高。资助152.5万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供养农村特困人员近11万人,平均补助水平达到3300元。建设农村社区3090个,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5037个。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达到887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约95%。建立村规民约的村达到7969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5%。累计创建美丽乡村389个,创建美丽庭院20万个,干净人家50万户,打造文化品牌村800个。

重点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启动3批1276个重点村建设,建设项目3888个,重点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有效助推贫困村脱贫。

投入力量不断加大。省级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全省设立专项资金的市(州)达一半以上,县(市)达60%。

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三农”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最是一年春好处”,让我们借助这鼓荡的春风,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扬帆远航,直达胜利的彼岸。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三农全省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