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出鱼经常出现的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案
2018-01-17韦新兰马良骁
韦新兰 马良骁 周 乔
本文主要就出鱼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以详细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拉网出鱼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析
1.1 脱黏
鱼体黏液由体表黏液细胞分泌,其成分含有黏多糖、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种水解性酶类等,是鱼体的一道屏障。黏液具有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调节渗透压,阻止病原菌、寄生虫对鱼体的侵袭,免疫防御等功能。
黏液细胞在一定限度内对外界的物理(拉网)、化学(水环境)及生物刺激等胁迫具有保护性反应作用。当鱼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比如拉网),体表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再加上肝脏病变,功能异常,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等过氧化酶分泌不足,不能将体表的自由基及时清除,这些过多的自由基会使黏液细胞失去生物活性,表现出黏液分泌不足,脱黏现象。
1.2 掉鳞
鳞片具有与黏液类似的功能,其紧密程度和铜、锌等微量元素有关。而肝脏正是吸收这些微量元素的重要器官,肝脏一旦受损,会出现微量元素吸收障碍,使鱼鳞基部胶原蛋白减少,导致鳞片松动,起捕时易出现掉鳞情况,严重者影响运输成活率和卖相。
1.3 出血,充血发红
当水质环境恶化,投喂不当,拉网应激时都会导致鱼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分布在鱼体体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之肝脏不好的话,会使血液中缺少血纤维蛋白酶、凝血酶,这两种酶具有止血作用,一旦鱼体毛细血管破裂,会使血液难以凝固。一旦受到拉网、运输等较强烈的刺激时,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出血,特别是颊部、腹部、鳍条及其基部易充血发红,严重者甚至全身出血。
1.4 不耐运输
鱼不耐运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1)鳃丝受到自由基侵蚀,不完整;或者鳃丝有较多淤泥,导致吸收水体溶氧障碍;
(2)体内供血不足。鱼体内约有20%~25%的血液来自肝脏,因此肝脏是鱼体内最大的造血、储血器官,肝脏病变会导致供血不足,不耐低氧等现象。在高密度、长途运输过程中,机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溶氧供应,易出现死亡。
二、针对上述主要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2.1 调水增氧,保证卖鱼前水质良好
养殖后期,池塘水体中积累了大量的鱼体排泄物、残饵,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易导致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容易造成鱼类中毒,通过泼洒复合芽孢杆菌(以低耗氧芽孢杆菌为主)、粪肠球菌(兼性厌氧,不耗氧)强效分解过多的有机物,减轻水体负担,另外水体有机物过多,会造成COD升高,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缺氧浮头后的鱼类体质非常之弱,需要几天才能恢复,不易拉网卖鱼。可在晴天时候多开启增氧机,并配合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或高铁酸盐等强氧化底改制剂,氧化底部有机质,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降低COD,减少鱼类缺氧浮头的机率。
2.2 停料及抗应激
出鱼前提前3天左右停止投喂,促进鱼体消化系统的排空,减少消化代谢的能力消耗,降低耗氧量,同时泼洒食盐,起到调节鱼体渗透压,紧鳞的作用;拉网时泼洒葡萄糖、VC等抗应激药物,尽量使用高含量VC,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减弱拉网过程中鱼的活动力,减少机械损伤,将拉网过程中的应激降到最低。配合使用硫酸铜挂袋,平均每20m2一个挂袋,每个挂袋装500~750g硫酸铜(硫酸铜处理:用塑料袋装好,并用牙签戳洞然后用尼龙丝袜装好系袋),可防治鱼类出血、身体充血发红。
2.3 杀虫灭菌,防止鳃病发生及寄生虫滋生
鱼类鳃部病变,鳃丝末端愈合、发炎、增生,鳃丝相对表面积减少,使鳃与水接触的相对面积减少,通透性差,并易出现鳃丝淤血、出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呼吸困难,耐低氧能力差,长途运输不抗应激,易缺氧死亡。建议卖鱼前提前一周检查鱼的疾病状况,要重点检查鳃,不能只检查1~2条鱼,尽量随机抽样检查5~10条。有针对性地进行杀虫灭菌,特别是杀灭寄生在鳃上的寄生虫,寄生虫感染率越高,运输中的死亡率就越高。
2.4 保肝护胆,清除自由基
由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鱼发生脱黏、掉鳞、出血、不耐运输这些状况,都与肝脏功能异常和体表自由基太多密切相关。维生素E可清除过多自由基,但需要肝脏中酶和维生素C协同发挥作用,因此,出鱼前半个月左右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复方中草药保肝护胆,既能增强鱼的肝脏功能,又能减少过多的自由基带来的损害,减轻鱼的应激反应,避免出鱼时不必要的损伤,使鱼体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顺利出塘、提高运输成活率。
发红需要紧鳞,脱黏需要降低应激,而体质问题(肝脏好坏来反应)是皮毛好坏的核心根本,看黏液和鳞片侧重于调整方向,当两者出血问题较为严重,看肝脏问题进行决策出鱼节奏。通过调水、改底、增氧给鱼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添加维生素、复方中草药给鱼体打造一个健康的内部环境,内外结合才能养好鱼,卖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