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思考

2018-01-17官章全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种养小龙虾稻田

官章全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高效、立体的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易推广等特点。如何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在我市建设湖北新兴增长极中体现水产担当,市水产局组成专班进行了调研,结果值得肯定。

一、义在何处?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市推广发展有效破解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剩和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等难题。其意义和作用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维护等多个领域得到充分显现。

(一)振兴了农村经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有效拉动了农村经济。从养殖效益看,传统稻田种植业每亩纯收入平均在800元左右,通过一定改造实施稻虾、稻蛙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而我市独创的“香稻嘉鱼”综合种养模式效益则更高。据调查,在除去固定资产、生产成本等投入后,每亩纯收入达到8000元,比传统种植业扩大了10倍,而且这些固定资产还是一年投入多年使用,效益还有继续放大空间。从社会效益看,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盟。据统计,全市登记注册新型经营合作主体152家, 50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达到23家。建成了湖北楚玉、湖北兴祥2家小龙虾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年出口创汇达6500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小龙虾养殖、餐饮、流通的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除在自己承包稻田中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增收外,部分农民还通过土地流转、外出创业、就地打工等形式增加收入。据调查,我市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土地流转价格在每平方米1元左右,农民将土地流转后每亩可获得700元左右不等的纯收入,看似农民收入有所下降,但却可腾出大量自由时间,年青农民可自由外出务工创业,年长农民也可以在就近基地打工。东宝区子陵镇四平村罗德军将自己承包15亩地除预留2亩作为口粮地外,其余土地以800元每亩进行了流转,土地流转收入1.2万元,流转后基地又以每月2500元工资聘请务工,一家两口在自家门前年增加收入5.8万元,年家庭收入7万元。京山盛老汉家庭农场在用工高峰期吸纳当地农民用工达300多人,长年在基地务工人员就有120余人。从统计数据看,2017年我市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0.3万亩,实现产值35.6亿,仅此一项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贡献500元。

(三)保障了产品质量。水稻种植在生长季节,需要依靠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维持正常生长。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由于水产品产值远远高于水稻产值,而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会影响水产品的生长,甚至会导致水产品死亡,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直接倒逼农户采用灭虫灯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方法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为保证水产品正常生长,在生产过程中还不得不长期对稻田水质进行调控,改善稻田生态环境,鱼与稻的品质都得到有效提升,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市水产局质量安全抽检数据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的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目前小龙虾、中华鳖等13个稻渔产品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通过商标注册3个,其中京山盛老汉家庭农场注册的“盛老汉”牌中华龟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四)担负了社会责任。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难题,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安全,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且在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得到有效体现。京山县罗店镇梅李村将13户贫困户承包土地进行调整后,建成了100亩稻虾连作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经营,年分红12.36万元,户均9500余元,同时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切实增加贫困户造血功能。目前,全市已建立了10个小龙虾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以土地入股、就地务工等形式帮助贫困户户平增收近万元。同时,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还吸引了能人、市民回乡创业,解决了农村集体无产业、无资金、无人气的现实问题,目前全市注册新型经营合作主体参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达86家。农村土地有效开发利用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人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困为何因?

我市是全省的水产资源大市,也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市现有300余万亩稻田,其中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达200多万亩,但目前全市发展面积仅为70.3万亩,而且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制约发展的因素亟需破解。

(一)缺乏项目资金支持。稻渔综合种养除政府在土地流转方面有一些政策支持和奖励资金外,在项目支持上还尚属真空地带。不少经营主体反映,在养殖类基础设施改造的财政项目申报条件中,都将水域滩涂养殖权证作为前置条件,而稻渔综合种养是以稻田为载体,不属于水域滩涂,渔业主管部门不能将稻田作为水域办理养殖权证,直接影响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申报,无缘国家对农村政策的红利。

(二)缺乏参与发展信心。稻渔综合种养效益已得到农民广泛认可,同时以小龙虾为代表稻渔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工商企业和农民心存顾虑,一是当前稻渔模式主要品种小龙虾价格完全依靠餐饮业支撑,发展过快后,担心餐饮市场一旦疲软,价格急剧下滑,对市场信心不足,还在持观望态度。二是部分工商企业,看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效益持续增加,想涉足又担心农民高价流转或收回土地,造成不必要纠纷和损失,在投入时犹豫不决。

(三)缺乏养殖技术信息。受稻渔综合种养效益刺激,一些农民和企业只顾追求利润,盲目上马,无序扩张,既没考虑到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的承受能力,也没有考虑生产中自身的管理水平。在走访中了解到,养殖亏损企业和农户大多为近两年新发展企业,没有专门技术人员,没有考虑基础设施条件,技术管理经验严重不足。掇刀区团林镇农民王乐民介绍,他在刚从事稻虾种养中没合理调控水质、投放水草,导致病害扩散,过早成熟,由于技术缺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

(四)缺乏底线思维意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产品价格远远高于稻谷价格,一些养殖户受利益驱使,直接放弃稻谷种植,将稻田过度改造后,实行专养模式,完全改变了稻田用途,局部地区“重渔轻稻”现象突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一些养殖户只追求短期效益,过度提高产量,私自调整饵料配比,过度使用投入品,缩短水产品上市周期,影响了水产品品质,降低了市民的消费信心,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路在何方?

据调查,我市有200多万亩稻田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如果只推广发展150万亩,按最低300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近45亿元纯收入,还不含农民务工、加工流通等其它收入。为让稻渔综合种养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力量,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起点谋划。从政府层面科学编制《荆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行动规划》,充分考虑水源、水质等现实条件,按照资源禀赋,划定适宜区和非适宜区,以规划引领市场配置,解决无序发展问题。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列入我市农业推广的主推模式之一,根据发展实际,规划虾稻、稻鳖、稻渔三大养殖区,分类打造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我市区域特色。适时出台《关于加快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种植、水产、财政、水务、国土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形成发展合力。

(二)大手笔扶持。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和政策资金,全力支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列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乡工程等财政支持范围,对一次性流转土地200亩以上的同等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将一次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招商引资政策给予支持,纳入部门招商引资任务,吸纳工商资本投入。将稻渔综合种养工程设施纳入土地平整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减少围沟开挖等重复设施建设,降低投入成本。将稻田综合种养纳入金融保险范围,出台保险政策,降低稻渔综合种养风险。将稻渔综合种养申报财政项目的前置条件由水域滩涂养殖权证调整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让稻渔综合种养同等享受国家对农村政策红利。

(三)全方位服务。要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服务体系,形成一个模式一个专家,一个区域一个团队,一个基地一个技术员,为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跟踪服务。要分品种、分模式的制定稻渔综合种养地方养殖技术标准,规范养殖行为。发布稻渔模式简明技术图册,便于农民易学易懂会用。要畅通技术信息的发布渠道,对养殖户进行登记建档,纳入渔业科技短信平台、荆门水产微信公众号接收用户,及时发布各个时期的养殖技术要领、市场行情信息,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服务,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评估和监管机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条件下,给予承包商经营权限,稳定承包商经营信心。

(四)多渠道开发。要全力延伸稻渔综合种养的产业链条,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城郊养殖基地与休闲观光相结合,积极发展稻田花园、龙虾小镇等体现式农业,进一步拓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增收渠道。积极打造稻渔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全力唱响“漳河清水”小龙虾、“香稻嘉鱼”系列产品、“虾米”大米等稻渔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引导企业与各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甲壳素、整肢虾、米汁等产品加工,提升稻渔产品附加值。引导有条件的基地发展电子商务分销模式,建设电商和实体店配套,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五)全领域监管。要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的质量监管,坚定市场消费信心。把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纳入“荆渔慧”智慧渔业平台质量监管追溯范围,并与互联网对接,实现养殖生产全过程网上实时查询。要长期开展小龙虾、中华鳖等稻渔模式的投入品监管,净化渔需市场,从源头保障质量安全。要定期组织开展稻渔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主动向社会公布抽检数据。要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的生产监管,保障有序经营。要合理引导养殖户生产,确定稻田养殖区域开挖标准,严格执行耕地红线政策,要坚持以粮为本,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对改变稻田用途发展养殖,或以水产品养殖为主的稻田,要坚决予以制止,防止稻田养殖呈现“非粮化”。

猜你喜欢

种养小龙虾稻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龙虾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