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2018-01-17
“海洋与渔业中介服务单位”入驻网上服务超市
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诚邀各有关单位入驻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共同营造该省海洋与渔业领域中介服务良好环境,共同推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快速发展。该做法旨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便捷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着力解决全省各地海洋与渔业领域中介服务资源不均、地方保护、中介垄断等问题,打通群众办事“中梗阻”,推动全省海洋与渔业领域中介服务市场更加规范、高效、透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中国海洋报)
广东海洋协会换届 广船国际董事长韩广德任会长
8月21日,广东海洋协会第一届换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汕头举行,会议选举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广德为新任会长。
大会首先通报了广东海洋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一届财务报告,并举手表决通过了第二届理事会选举办法及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章程修改草案。大会还选举出 19名副会长,22名常务理事,24名理事,1名秘书长,2名监事。
新任会长韩广德在会上表示,接下来的 4年任期内,他将认真履行会长的职责,围绕着广东全面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会员单位服务。第一,要做好调研,了解政府所需,未来所求;第二,组织好新一届会员发展思路的研究,为协会发展提供支撑,做好协会的桥梁和纽带。第三,团结所有会员,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
(本刊记者 方琼玟 罗茵)
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落户南沙
8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在广州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建设,支持该研究院落户广州市南沙区。共同推进海洋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和广州南海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建立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与工程研发基地。研发南海生态环境和岛礁可持续发展、水合物资源开发等核心技术。组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开展国内国际海洋研究合作。
(南方日报)
拱北海关向白海豚保护区移交红珊瑚等一批濒危动物制品
8月14日,拱北海关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向其下属单位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移交 6只玳瑁、1件红珊瑚、1张鳄鱼皮、5件砗磲外壳。据了解,此次移交的罚没濒危动物制品将用于科普、宣传、教育,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标本教材。
据介绍,该批濒危动物制品均为拱北海关近年来在旅检、快件渠道查获,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红珊瑚,它重达 7.04千克,颜色明亮鲜活,观赏价值很高;此外,本次移交的鳄鱼皮质地结实,皮质柔韧有光泽,为国家二类濒危保护动物制品,十分稀有。上述物品均因其实际物品与寄件人向海关申报的品名不符,以企图逃避海关监管的方式邮寄濒危动物制品进境,被海关依法扣留。
(南方网)
“海洋六号”向我国富钴结壳资源合同区海山进军
因外事原因返回广州的“海洋六号”船,在经过一周对关键设备的调式和后勤补给后,于8月16日在东莞地质码头起航,前往西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51航次任务和深海地质第 6航次后续工作。
抵达作业工区后,“海洋六号”将利用海马号ROV深海浅钻、声学深拖等高新技术装备开展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勘探,同时,进行富钴结壳规模取样装置海上试验,该装置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富钴结壳采矿设备。此外,还将开展海洋微塑料等环境调查,为掌握西太平洋海域微塑料分布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开发保护再添利器
8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叶家玮教授与珠海海事局港口海事处合作共建的波浪能无人艇试航成功,该项目具有重大的前沿性和应用性,为高栏港区探索发展海洋经济找到新路径。
海洋执法、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海域动态监管需要能长期滞留水面、能“站岗放哨”且续航能力强的移动平台,以承担海洋环境参数采集、水面光电 /水下声呐监控、水面 /水下通信中继的任务。该无人艇由多艘中型无人艇子系统加两套岸站监控系统组成。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思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海上移动平台不仅具有高机动性,无需母船及岸基支持,其总费用也大幅低于一般无人船(艇)技术。
(珠海特区报)
惠州将建首个海上风电场
近日,惠州市发改局发布关于中广核惠州港口一海上风电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建设该海上风电场项目,总投资为 81.79亿元。成为惠州首个海上风电场。
根据该批复,项目单位为中广核新能源(惠州)有限公司,海上风电场建设地点为惠东县港口南部海域,陆上控制中心建设地点为惠东县黄埠镇,项目建设规模为40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海上220kV升压站、35kV集电海缆、220kV登陆海缆、一座陆上控制中心。
(南方日报)
我国卫星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海洋监测能力
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启动海洋水色卫星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现场观测系统项目,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卫星遥感数据,提升海洋卫星遥感产品的准确性,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2002年 5月,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发射升空,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发射 4颗海洋卫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海洋监视监测能力,海洋卫星遥感已进入系列化和业务化发展阶段。
(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