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长了 新农人来了
2018-01-17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喜悦最醉人。
笔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采访观察发现,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农民们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的品质越来越高,活跃着的新农人也越来越多。
走进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兴隆峪村,不大的展厅内摆满了豆油、花生、高粱米、小米酒、高粱酒等特色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品种类型丰富、包装精巧别致。自2011年成立兴旺腾隆农业合作联社以来,这家小乡村生产的农产品已远销到新西兰等地,形成了从种植到生产到深加工销售的综合一体化发展模式。
“很多合作社原本发展特别好,但由于只做单一种植,遇上坏年头或者严重自然灾害,一下子就黄了。”合作社负责人王亮说,兴隆峪村以前也没有晾晒场,村民们收了粮价格再低也得卖,如今不仅有了晾晒场,还建了烘干塔和粮食储存库,形成了以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为重点的粮食产业链。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以村带社,村社共建,农业合作社才能越走越宽,越干越好。王亮说,合作社还大力发展乡村特色观光旅游,目前已形成以香瓜采摘、绿色五谷杂粮认领、水库农家院等为主的综合一体化旅游项目。
高质量正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词,高品质农产品的不断增多使得农民丰收更增收。在黑龙江,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种植者将目光瞄准了高质量农业,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更大效益。
富锦市乔楚种植家庭农场是其中的佼佼者。负责人乔志国说,农场已具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15 000亩高品质水稻的能力,还建设有可一次浸种催芽200吨水稻的智能化催芽车间,覆盖范围为10万亩。
早在2012年,乔志国就开始谋求转变,他狠心放弃了经营多年运行平稳的市场,着手调整种植结构,以优质水稻品种为突破口向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之后还打造了专属的有机大米品牌,并与多家客商和电商网站合作销售大米。
“高质量带来了高效益,这几年农场生产的水稻品质越来越好,价格也水涨船高,” 乔志国说,下一步,农场还将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可追溯体系,以确保每一粒优质特色大米都真正出自农场。
大米还能玩出新花样?吉林省舒兰市吉米稻香现代有机农场负责人蔡雪给出了答案。紫薯粒、玉米粒分别和优质小町米混合,不仅摆脱了传统大米的单调色彩,更融入了当代人追求粗细搭配的饮食理念,广受市场欢迎。
走进蔡雪的农场种植区,粮食生产与景观布局合二为一,不足1 000亩的土地上种植着128个新品种,田间装有太阳能生物防虫灯,水稻田深处的玻璃栈道底部种满了菊花、串红等鲜花,有机鸭田、蟹田穿插其中……
“我是一名逆行者,”蔡雪说,这位曾经在上海工作的公司白领,说起自己对农业的了解和热爱滔滔不绝。“做农业战线长,需要韧劲儿和积累”“普通稻米附加值低,市场饱和必须寻求突围”“现在的生活虽不再色彩斑斓,却是一步步积累和蜕变”“做农业不是工作是事业”……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正活跃着越来越多和蔡雪一样的新农人。他们年龄不同、相貌不同,却共同怀揣着一颗热爱农业的炙热之心,为农村的发展和变化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