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配套 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粮改饲试点
2018-01-17张明海
(本刊记者 张明海;特约记者 吴 洋)
为有效调整玉米去产能、去库存,扩大优质饲草料生产,加快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调整,推动草牧业快速健康发展,自201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开展粮改饲试点。山东省按照“稳猪禽、扩牛羊、兴奶业”的发展思路,以大力发展草牧业为契机,坚持“以养带种、草畜配套、产销平衡”的原则,加快推进粮改饲试点,构建新型种养关系,取得一定成效。
一、总体情况
自2015年起,山东省财政已连续3年每年补贴4000万元,支持16个县整县制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2016年,山东省首次纳入国家粮改饲战略实施范围,当年即获得中央财政资金9178万元,建立国家级示范县11个,完成粮改饲种植面积4.27万公顷,收贮全株玉米等青贮饲料188.79万吨。2017年,中央财政拨付山东省补贴资金23908万元,扶持39个试点县,下达粮改饲任务面积不低于8万公顷、优质青贮饲草料收储量不低于358.6万吨,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及粮改饲任务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各级紧抓机遇,瞄准政策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强化技术支撑,积极作为、勇于探索、多措并举,加快粮改饲试点步伐。经第三方绩效评价统计,全省累计完成青贮收贮量356.29万吨(全株青贮玉米、甜高粱342.55万吨,苜蓿鲜草、构树、巨菌草等13.74万吨),完成收储面积8.43万公顷,如期完成项目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立足于早、着眼于细,2017年初省畜牧兽医局即联合省财政厅安排部署粮改饲项目申报审批。经市级择优推荐、省级专家评审,筛选确定项目县39个、项目实施主体455个,并在山东畜牧网予以公示。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绩效考核为着力点,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财政、审计部门协调配合,开展项目周报调度,实施全程动态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进展有效有序。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2017年9月20日组织召开了山东省粮改饲现场观摩暨优质饲草生产利用培训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典型发言、座谈交流、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培训市、县畜牧部门工作人员140余人。通过山东电视台、山东畜牧网、山东草业网等媒体加大粮改饲政策、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粮改饲工作深入推进良好氛围。
(三)加快推进形成新业态。服务型业态,结合种、管、收、贮、用各个环节,细化生产分工,充分利用好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技术服务。比如,饲草料生产企业,枣庄市台儿庄区“胜元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利用周边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与临近港口水运优势,应用秸秆袋装微贮技术生产玉米秸秆青贮,产品直接通过京杭运河销往上海、重庆等地的牛、羊养殖企业;饲草料机械收贮服务企业,济南建立了群生青贮收割队,配备克拉斯、约翰迪尔青贮收割机4台,在山东及周边省份开展全株玉米青贮收割服务。联合体业态,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山东省组织成立了农牧循环产业联盟粮改饲分盟,为全省粮改饲搭建对接平台;德州市成立了饲草产业化联盟,由合作社开展机械收贮裹包等各项专业服务;滨州市成立了草业科技联盟,以饲草加工为主,开展优质苜蓿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机械研发业态,畜牧部门积极与农机、农业等部门沟通,依托山东五征集团等农机生产制造企业,顺应粮改饲大势,集成青饲料收获和打捆功能的自走式设备,实现了收获、切碎、输送、打捆一站式作业,被行业专家誉为打通粮食与秸秆直接转化为商品最后一千米的利器。示范模式业态,围绕不同规模养殖企业、不同品种种植模式,逐步形成了自种、订单、合作、兼售、专业生产等5种草畜配套生产组织模式,以及“小黑麦/燕麦/冬牧70黑麦+青贮玉米/甜高粱”草草轮作、“小麦+青贮玉米/甜高粱/饲用豆类”粮草轮作、“苜蓿+小黑麦+青贮玉米”以及“青贮玉米+扁豆”等的套种混播等4种种植技术模式。
三、粮改饲工作成效
经过三年多快速发展,山东省累计投入省以上财政资金4.5亿元,扶持47个县(市、区)整县制开展粮改饲试点,引导带动全省种养结合工作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提升。一是养殖场户认知度大幅提升,目前奶牛规模养殖场全株青贮玉米饲喂基本实现全覆盖,肉牛规模养殖场全株青贮玉米饲喂覆盖率达到30%以上,饲喂畜种由奶牛、肉牛、肉羊等草食畜逐步拓展到生猪等畜种。二是种植结构调整加快,优质饲草供应能力明显提升,引导带动全省发展粮改饲试点面积17.3万公顷,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约5.4%。其中,山东阳信县作为全国肉牛大县,已连续两年承担中央粮改饲试点任务,年存栏肉牛27.78万头,县域内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以上,种植全株青贮玉米面积达近7000公顷,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近20%。三是种养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收获全株玉米青贮,平均亩产3吨左右,每吨收购均价300元,一亩地收入1000元,比收获子实玉米增收200多元;加之节约玉米收割、晾晒等人工费用,以及饲喂全株青贮玉米节约饲料成本费用,全省推广粮改饲试点可为种植户、养殖户明显节约开支促进增收。四是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实施玉米全株青贮,还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双赢。其中,临沂市市政府于2014年10月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新建青贮池按每立方米池容给予50元补助,以财政手段促进粮改饲开展。
四、典型经验和模式
(一)流转土地自种模式。
以大型规模养殖企业为主体,通过就近流转土地,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进行青贮玉米与优质牧草的自种自用,推动种养一体化。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土地完全流转。企业对土地拥有自主权,按照自身需要合理安排种植品种与种植方式。比如,东营市河口区的神州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商河县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等,分别在养殖场周边租赁土地达700公顷,利用项目资金改善了田间基础设施,引进了专用青贮机械,建立了青贮饲料种植基地。二是土地季节性托管。每年农户在收获秋季作物后,按照合同要求,将土地交给企业种植玉米或其他夏季作物,企业完成收储后,将土地交还农户。比如,汶上县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式自由”的原则,建立了“汶上土地托管服务”微信公众号,整合农机服务、农资农技、墒情服务、土地流转、劳务需求等信息,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帮助农民开展耕、种、管、收、储“全托管”或“半托管”, 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二)订单收储模式。
养殖企业与种植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签订收购合同,规定种植品种和收获品质要求,种植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由养殖企业按合同适时组织收储。比如,临清润林牧业公司结合粮改饲工作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与企业周边养殖户签订了近万亩的青贮专用玉米收购协议,既保障了公司的饲料供应,又提高了农户种植收益,带动农户增收1100多万元。
(三)种养加合作模式。
牧草生产服务组织与养殖企业签订牧草供销合同,再与种植户签订牧草收购合同。构建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牧草种植加工的盲目性,实现种养双赢。比如,汶上牧草种植合作社2017年与汶上现代牧业公司签订4.6万吨青贮供货协议,然后根据协议任务与当地种植户签订了1300多公顷的全株玉米青贮收购合同,既保证了汶上现代牧业公司的饲草来源,又保障了种植户销售渠道,实现种养双赢。
(四)专业生产模式。
以专业化合作社或服务企业为主体,流转土地,通过从事开展规模化牧草与饲料作物种植、收贮、加工与销售,发展成为第三方专业化优质饲草料种收贮销企业。比如,山东绿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牧草生产、加工、销售的草业公司,在无棣县流转土地上万亩,用于苜蓿种植,企业拥有齐全的牧草种植、管理、收获、加工机械设备和完善的销售网络,所生产的苜蓿产品销往山东省内及河北、河南等周边省份。
下一步,山东省将继续深入推进粮改饲政策实施。组织实施粮改饲整县制推进项目,加快草牧业发展,引导扩大粮改饲政策覆盖面和实施规模,完成粮改饲8万公顷以上。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品种,鼓励扩大种植面积,探索建立新型饲草料种植示范基地。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以及草业科技专业委员会等专家团队作用,加强粮改饲品种筛选与推广等方面科技攻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系统总结粮改饲工作成效,加快培育粮改饲工作模式机制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