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式教学模式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17顾勇陈亮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情景实验组

顾勇 陈亮(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6)

骨外科学内容广泛,包含创伤、肿瘤、退变、感染及先天性疾病,涉及脊柱、关节及四肢等部位,包含骨骼、神经、血管及软组织等结构,对于初入临床殿堂的实习生而言,很难系统掌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近年来,骨外科学理论、手术理念及技术手段取得了巨大进展,使得临床教学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以往传统教学,教师采用主动方式授课,学生被动地吸收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1]。而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情景式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基于骨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大纲,探讨情景式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骨外科学教学大纲要求,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科实习的8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2名)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课程安排等条件相当。两组带教教师经验丰富,师资条件也相当。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方法。临床教学开展前,收集学生小组长意见,对课程设计模式进行论证,拟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提纲。第一步,选出代表性临床病例,作为情景模拟课堂的主要内容,安排学生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提前进行案例分析。第二步,布置情境模拟课堂,安排实习生分组角色演练,分别扮演“骨科医师”、“骨科专科护士”及“患者”。例如在“胫腓骨骨折”一课中,授课教师应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临床表现,角色扮演计划及情景模拟课堂任务,并开始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患者”向“医师”详细叙述受伤过程,通过肢体动作及表情神态等展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诊,并行体格检查,同时模拟辅助检查,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随后制定详细治疗方案,包括骨折处理手段、护理方案、并发症处理对策及康复治疗等。第三步,每组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后,教师对该组学生加以点评,对错误或疏漏进行补充和纠正,对于诊疗方案进行评价,使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该疾病。第四步,全部情境课堂角色扮演结束后,集中开展讨论,由组长总结本小组的结论并发言,探讨该病例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第五步,教师对角色扮演进行评述,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心得体会。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核心,按照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顺序,通过PPT等形式向学生授课。

1.2.2 评价标准 每轮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及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估。理论考试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诊疗方法,满分为100分。技能操作考试包括骨科一般查体,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资料阅片,制定诊疗方案,石膏或牵引固定,及清创缝合等,满分为100分。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能力,提高知识全面性,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及总体满意度等。以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为4个等级,以非常满意+较满意为总体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调查问卷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为86.12±5.44分,对照组为79.14±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践技能成绩为78.87±4.63分,对照组为70.56±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满意度为76.44%,对照组为6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主要采用单向灌输方式,虽然也结合案例分析或图谱,甚至疾病模型,但未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未经历自主思考,归纳分析及总结过程。学生并没有主动提出临床问题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和手段。因此导致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薄弱,无法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

情景模式教学法通过设置医院环境,模拟临床工作方式,将传统讲学课堂转变成集角色扮演、病例展示、操作示范、临床分析于一体的新模式课堂,可综合考察医学生的认知,情感表达,形象及抽象思维能力[2]。本研究在开展情景模式教学工作时,一方面结合骨外科具体疾病特点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还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模拟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模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知识并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本研究通过在临床教学中引进与骨外科学课程相关病例,以典型病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抽象的骨科理论知识融入临床病例,让学生主动对疾病分析讨论,做出诊断,并寻找解决疾病方法。在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时,将正常解剖结构制作成三维动画,并结合临床CT和MRI等图像重建,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骨骼、血管、神经、肌肉及周围重要部位进行分解、组合、移位及多侧面旋转,从多角度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感[3]。同时利用疾病模型对图像进行重建,指出产生疾病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解决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本研究中采用情景式模式的学生其理论知识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习生。

情景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定向填压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受该模式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临床整体思维及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提高。实验组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普遍反映理论知识学习不再枯燥,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组学生高。此外,情景式模式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4.结论

总之,情景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临床思维,有利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的转变,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尽管该模式在骨外科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结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情景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情景交际
角色扮演游戏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楼梯间 要小心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