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及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2018-01-17林翘冉琴通讯作者王敏

医药前沿 2018年2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尘螨丘疹

林翘 冉琴(通讯作者) 王敏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皮肤科 四川 成都 610091)

我们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为1121例丘疹性荨麻疹的儿童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进行了皮肤变应原点刺实验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21例均为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科就诊的丘疹性荨麻疹的儿童患者,均有典型临床表现,病情反复发作,均在1月以上,长者数年。其中男615例,女506例,男:女1.21∶1。年龄分布:1~3岁637例(56.8%)4~6岁359例(32.0%),>6岁125例(11.2%)。城市患儿365例(32.6%)。城郊及农村患儿756例(67.4%)。春秋季发病829例(74.0%)。所有患者均未进行脱敏治疗,停用口服抗组胺药物1周以上,停用外用糖皮质激素3天及3天以上,均未口服糖皮质激素。

1.2 过敏原检测

1.2.1 过敏原 采用德国默克Allergopharma生产的阿罗格(Allergo)TM变应原细胞处理试剂盒。变应原13种包括牛奶、鸡蛋、鱼、虾、大豆、花生、小麦、屋尘螨、粉尘螨、树Ⅱ、霉菌Ⅰ、动物毛、杂草。

1.2.2 检测方法 实验部位取前臂曲侧皮肤,点刺前用圆珠笔注明变应原的编号,每个编号相2~3cm。用爱尔碘皮肤消毒液消毒皮肤,待皮肤干燥后依次在测试部位滴一滴变应原测试液。然后用点刺针垂直通过滴液轻快的刺破,深度为刺破皮肤但尽量不出血为度。同时用组胺液(浓度1mg/ml)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15分钟后观察结果。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判定标准:风团等于或小于生理盐水者(-);风团大小为组胺的1/4为(+),风团大小为组胺1/2(++),风团大小为与组胺相同(+++),风团大小为组胺1倍以上(++++)。+++及++++为强阳性。

2.结果

2.1 临床特征

男∶女1.21∶1。3岁以内患病占56.8%,学龄前患病占32%,6岁以上儿童患病占11.2%。城郊及农村患儿占67.4%,远高于城市患儿。春秋季发病占74%。

2.2 过敏原检测阳性情况

1121例丘疹性荨麻疹的患儿中有1089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7.14%。男性患儿615例中有596例阳性,阳性率为96.9%。女性患儿506例中有494例阳性,阳性率为97.6%。男女患儿过敏原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517,P<0.05)。本组研究13种过敏原检测中,阳性率最高的是屋尘螨、粉尘螨,其次是霉菌Ⅰ、杂草、动物毛,其余依次是虾、鸡蛋、树Ⅱ、大豆、鱼、花生、牛奶、小麦。

2.3 同一患儿一种或多种过敏原阳性情况

在1089例丘疹性荨麻疹过敏原阳性患儿中,一种过敏原阳性的81例(7.43%),2种过敏原阳性的143例(13.1%),3种过敏原阳性344例(31.6%),3种以上过敏原阳性的521例(47.8%)。同时多种过敏原阳性者比例的远远高于一种过敏原阳性者。

2.4 不同年龄组过敏原点刺阳性结果

幼儿组619例,龄前组347例,学龄组123例。屋尘螨三组不同年龄组比较,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步增高,(χ2=7.148,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其强阳性率亦逐步增高(χ2=43.76,P<0.05),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粉尘螨三组不同年龄组比较,随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步增高,(χ2=8.015,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其强阳性率亦逐步增高(χ2=55.03,P<0.05),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牛奶三组不同年龄组比较,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步降低,(χ2=7.328,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鸡蛋三组不同年龄组比较,随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步降低,(χ2=6.036,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其他过敏原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3.讨论

丘疹性荨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目前其发病因素仍不明确。昆虫叮咬仍是主要发病因素[1],国外学者也认为与昆虫叮咬相关,Jondaan HF报道本病的发生率与昆虫叮咬的皮损的发生率是一致的。本组资料显示过敏原检测中屋尘螨及粉尘螨阳性率高达43.98%。这提示屋尘螨及粉尘螨致敏是儿童丘疹性荨麻疹首要诱发因素,这与既往昆虫叮咬学说是一致的;亦与赵玉昆等报道相符合[2]。本组资料显示有约20%左右的患儿对霉菌、动物毛、杂草过敏,这说明霉菌、动物毛、杂草等环境因素也是丘疹性荨麻疹的主要诱发因素。本组资料约10%以上患儿显示虾、鸡蛋、大豆、鱼类过敏,说明丘疹性荨麻疹可能亦于患儿因消化道功能不健全导致食物过敏诱发。国内也曾类似报道[3];本组资料显示一种过敏原阳性仅占7.43%,三种及三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占79.4%。这与宋俐[4]有关报道相符,与赵国庆[5]等认为昆虫叮咬特别是节肢动物叮咬是丘疹性荨麻疹的唯一因素不同。从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及强阳性比较分析发现:屋尘螨及粉尘螨阳性率随年龄增大逐步增高,年龄越大强阳性率越高。牛奶、鸡蛋阳性及强度随年龄增大逐步降低。

综上所述,儿童丘疹性荨麻疹首要诱发因素是屋尘螨及粉尘螨,亦有其他环境因素及食物因素过敏所致。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对其患儿及家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强调做好居住环境及个人卫生,避免饲养宠物,做好除螨工作。发作期间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从预防入手,多方面的对症治疗利于患儿痊愈。

[1]向欣,申春平,徐子刚,等.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初诊病例统计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9):547.

[2]赵玉昆,刘隽华,无良才等.丘疹性荨麻疹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的检测[J].当代医学,2015,21(15):43-44.

[3]吴国琼.丘疹性荨麻疹1852例分析[J].临床论坛,2010,220(12):79.

[4]宋俐,袁爽,于洁.1083例小儿丘疹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J].2008,24(9):746.

[5]赵国庆,冉玉平,杨伯艳.丘疹性荨麻疹病因学系统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4):213-215.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尘螨丘疹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跟螨虫在家做伴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如何除螨才有效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解毒化湿汤治疗甘肃省庄浪县小儿特殊类型丘疹性荨麻疹10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