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苹果:提品质为品牌建设加码

2018-01-17

农业知识 2018年14期
关键词:示范园烟台提质

“别看不好看,但是价格高,而且卖得火。”春节期间,看着火爆的销售业绩,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由家村琅琊岭生态农场示范园的主人王景波笑了。每千克7.6元,客户争相上门,“不好看”的苹果为哈还能“卖得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政为之“解密”:“王景波的果园应用了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自然生草、化学疏花疏果及免套袋等省力化栽培技术,苹果表面上看不如套袋的光鲜,但土壤肥沃,果实接受光照时间长,积累的营养多,含糖量更是接近20%,口感特别好。”

王景波的果园,是烟台市农业局打造的一处“烟台苹果现代集约化栽培技术示范园”。目前,这样的示范园在烟台已有10处,示范带动面积已有8000公顷。

“‘烟台苹果’是国内著名的果品品牌,但从来没有故步自封、沾沾自喜。”烟台市农业局局长白国强说,“近年来,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烟台继续深挖内功,推进实施了‘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引进改良品种、变革栽培方式、严格标准质量,为烟台苹果品牌建设‘持续加码’。”

顺应市场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烟台苹果,可谓我国果品品牌领域的“龙头老大”。地处北纬37度的“最佳水果生产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三面环海,丘陵地貌,养分丰富的花岗岩基质土壤,造就了烟台苹果“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肉甜脆、香气浓郁”的独特品质。同时,作为我国最早引种苹果的地区,烟台苹果已有140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发展到18.1万公顷,年出口量达65万吨,约占全国出口量的50%……烟台苹果已成为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果品品牌,连续九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但与此同时,我国苹果不仅面积、产量大幅增加,西部地区洛川、灵宝、阿克苏等苹果品牌更是声名鹊起。在前不久举办的“烟台苹果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技术战略研讨暨新技术推介培训会”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韩明玉介绍,截至2016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41万公顷,总产量4380万吨,产业布局上“西移北扩”趋势明显,国内苹果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对此,烟台苹果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品质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烟台苹果要瞄准‘老果园面积比重大、栽培管理方式亟须变革、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果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继续深挖内功,推进提质增效,推进转型升级。” 烟台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刘民晓说。

用成套栽培技术实现提质增效

位于蓬莱市刘沟镇的鑫园工贸示范园,园区内普遍应用了矮砧密植、防雹网架、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机械割草与植保、物理和生物防控、化学疏花疏果、不套袋省力栽培等成套栽培技术。在5年生的果园里,667平方米产量可达到3000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8%以上、优质果率近90%”的生产效果,且用工降至22个,比普通果园减少8个。近几年,山东省围绕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印发了《山东省果业振兴计划》和《实施方案》,先后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水果产业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对现代集约高效果园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重点推广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成套推广了增强果园设施化水平、土壤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省力化栽培等技术。

用“可追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山东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召开专家评估论证会,宣布烟台苹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顺利通过专家论证。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以苹果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追溯平台。目前,首批23家企业,包括流通、种植基地、电商平台等主体和流通业态已加入追溯平台。栖霞市农业局局长房学智介绍,此次纳入追溯系统的企业等生产主体,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6万公顷,销售总量近60万吨,均占栖霞全市的四分之一。质量追溯体系的完善,必将助力栖霞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为品牌建设保驾护航。目前,在济南市的一些大型超市,都设有烟台苹果专柜,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生产主体、管理信息、流通信息、检测报告等。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专家组成员王春杰说:“烟台苹果追溯平台的上线,对提升和维护烟台苹果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手段,插上了信息的翅膀,必将对推进烟台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示范园烟台提质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东苕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为城市提质而歌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