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7
焦作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静 侯立霞 丁云杰
焦作市地处豫西北,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北山、中川、南滩地貌,耕地面积19.57 hm2,是河南乃至全国的优质高产小麦生产先进市。焦作市小麦能够屡创新高,除了拥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更得益于合理选种、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几个重要环节的科学合理管理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优质的品种是实现高产的核心。种子是农作物获得丰产的内因,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的重要环节。根据焦作气候条件和生产经验,始终坚持选用半冬性和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品种,重点推广周麦22、周麦27、周麦16、百农207、焦麦266、豫麦49-198、矮抗58等高产优质品种,全市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为小麦高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精细整地
土壤质量是小麦增产增收的根本保障,精细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和深松面积,深耕在25 cm以上,深松30~35 cm,旋耕过后必须耙实,达到土壤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无坷垃。秸秆还田地块,要粉碎切细秸秆,将秸秆切入土层,秸秆还田后要灌水踏实,墒情适宜时要及时耙压。
三、足墒适期适量播种
足墒适期适量播种是冬前形成壮苗的关键。播前调节好土壤墒情,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效果,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达到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形成壮苗越冬,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根据焦作市小麦品种特性和气候特点,一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6—15日,弱春性品种应在10月20日以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为6~8 kg,弱春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为8~10 kg,对墒情不足或整地质量较差的地块,播种量适当增加2~3 kg。
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自2001年以来,焦作市每年玉米秸秆还田8万hm2,小麦秸秆还田12万hm2,目前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7%,较土壤普查时(1.31%)提高了0.39个百分点,土壤肥力的提高为小麦丰收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沼渣沼液和优质有机肥,持续培肥地力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体原则:氮肥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针对性补施微肥。在施肥技术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施,锌肥与细土拌匀后撒施;连续3年秸秆还田地块,可酌情少施或免施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强化病虫害防控
(一)种子防控
全面推行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对病虫害严重的地块辅助土壤处理,杜绝白籽下地。
(二)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在小麦返青后至拔节用12.5%禾果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喷洒小麦茎基部防治纹枯病。用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虫。
(三)中后期“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是一次性用杀虫剂、杀菌剂和补肥调节剂混合喷洒,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多重效果,为小麦丰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拔节期以后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吸浆虫和穗蚜。可以混喷92%磷酸二氢钾来缓解干热风危害,防治倒伏和增加粒质量。
六、开展田间应变管理
针对小麦播种后持续阴雨雾霾天气和降温提早等情况,及时中耕松土、增温保墒、加强监测、防治病虫;小麦起身拔节期,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促”字,因地制宜,合理运筹水肥,促弱转壮,控旺保稳,对二类、三类麦田早施肥、早浇水,对一类壮苗麦田推广氮肥后移;小麦生长后期根据小麦长势、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积极开展根外喷肥。
七、示范带动
近年来,焦作市按照“高产攻关、核心区示范、万亩连片、整建制推进”的思路,不断扩大高产创建规模,培育出修武县郇封镇整乡推进、温县整县推进等典型,为粮食高产由点到片、由片到面全面提升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温县、修武县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增产模式攻关。在“小麦宽窄行种植”模式攻关中通过实施以“优选良种”“增施粗肥”“深耕细耙”“宽窄行种植”“节水灌溉”为主要技术内容的小麦宽窄行高产栽培模式,将传统模式的平均23 cm行距变为宽行20 cm、窄行13 cm,变过去等行距为宽窄行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旺长冻害,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争取足够穗数,在播量不变的情况下,每667 m2成穗增加2.5万~3万穗。
八、适时收割
高产小麦的收获讲究一个“适时”,在蜡熟末期收获小麦是最科学也是最合适的。小麦秆黄、节绿、叶黄亮、籽粒内无乳质时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