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梅三种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监测防治技术

2018-01-17王华弟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省杭州市31002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天牛杨梅天敌

沈 颖 王华弟 (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省杭州市 310020)

浙江省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杨梅主产区,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1]。全省杨梅栽培面积为8.99万hm2,产量达52.4万t,产值近50亿元,为台州、温州、宁波、丽水、金华等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杨梅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杨梅天牛等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也日益加重[2~9]。杨梅天牛是杨梅树主干、根颈上的钻蛀性害虫。在浙江省危害杨梅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 Hope)和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等,主要以幼虫蛀食杨梅枝干,造成枝干折断或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

目前,已有学者对杨梅天牛的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3-8],但尚未见对杨梅天牛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为此,近年来,笔者对杨梅三种天牛的发生危害特点、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试验研究,现将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生危害调查

在浙江黄岩、临海、慈溪等杨梅主产区设立调查观测点,观测杨梅天牛的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调查寄主植物、栽培管理、天敌因子等与害虫发生的关系。

1.2 测报方法的制定

在各观测点的杨梅园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杨梅天牛性诱剂,诱集成虫,开展取样方法的调查试验,确定调查项目和方法,制定预测预报方法。根据虫源基数、寄主植物、栽培管理和天敌因子等,综合分析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1.3 综合防治技术

开展人工捕捉成虫、剪除虫枝、清园培土、性诱和灯光诱杀、生物防治等试验,综合分析防控效果,提出防治策略和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2.1 杨梅天牛的形态特征

2.1.1 星天牛

成虫体长18~36mm,漆黑色,有光泽,头和腹部长有银灰色细毛。背后鞘翅有白色小斑点。触角鞭状,3~10节各节基部1/3处有淡蓝色毛环。雄虫触角超体长1倍,雌虫触角则稍长于体长,鞘翅基部密布颗粒,表面散布有许多白色短绒毛组成的斑点,呈不规则排列。

卵为长椭圆形,长5~7mm,乳白色,具光泽,孵化前为黄褐色。

幼虫体长44~66mm,淡黄色,头棕色;大颚发达,黑褐色;背板前缘后有一道横向褐色曲纹,其下有一个“凸”形褐色骨化斑,足退化。

蛹为裸蛹,体形与成虫相似,长29mm,乳白色,羽化前为褐色,老熟时呈黑褐色。蛹的生长历期为13~20 d。复眼卵圆形,触角伸于腹部,在第2节对胸足下呈环形卷曲。

2.1.2 褐天牛

成虫体长26~51mm,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体表长有灰黄色绒毛。头、胸、背面稍带黄褐色。雄成虫触角超过体长的1/2~2/3,雌成虫触角较身体略短。

卵为圆形,长约8mm,初产时呈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卵壳上有网状花纹。

老熟幼虫体长46~50mm,乳白色。

蛹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翅芽端部可达腹部第三节末端。

2.1.3 茶天牛

成虫体长26~36mm,暗褐色,具黄褐色绢状光泽,体表长有黄色绒毛。头部除复眼黑色外,其余均为黑褐色,前胸两侧稍突起,背板具皱纹,鞘翅肩部有下凹刻纹,末端呈圆形。

卵为长椭圆形,长约4mm,乳白色,一端稍尖。

老熟幼虫体长30~54mm,乳白色,圆筒形,头部黄白色,上颚黑褐色,胸足细小,前胸背板前缘分成4块黄白色斑,中央两块并列横置,两侧各一块。前胸腹面密生细毛,各节背面中央均有隆状突起。中后胸及腹节1~7节呈黄白色,第8~10腹节光滑,气门为褐色且明显。

蛹长23~30mm,乳白色。复眼黑色,羽化前为灰褐色。

2.2 杨梅天牛的发生消长与危害特点

2.2.1 星天牛

星天牛在浙江省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虫道内越冬。成虫于4月~5月上旬羽化,5月中旬~6月上旬达羽化盛期,有时8~9月亦可见。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6~9 d,然后咬破蛹室,自羽化孔爬出,顺树攀爬而上,取食嫩叶及嫩枝树皮,成虫在无风的白天活跃,寿命为24~58 d。其卵多在夜间产出,6月为产卵盛期,产卵部位多在离地面33cm以上的树干,每头雌虫可产卵80粒,产卵期为24~39 d,卵期为9~14 d。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下向下蛀食,经3~4个月皮下蛀食后,进入木质部至一定深度再转而向上。一般蛀道长约11~16cm,虫道上部为蛹室,约5~6cm,其出口为羽化孔,孔口被变色树皮所掩盖。幼虫于11~12月开始越冬,翌年春天化蛹,幼虫期约为10个月,蛹期为17~19 d,长的可达一个多月。

2.2.2 褐天牛

褐天牛在浙江省2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枝干内越冬,幼虫期长达15~20个月。7月上旬以前孵化的幼虫,于翌年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化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中潜伏越冬;8月以后孵化的幼虫需经历2个冬季,到第3年的5~6月化蛹,8月以后成虫外出活动,越冬虫态有成虫、2年生幼虫和当年生幼虫。

2.2.3 茶天牛

茶天牛在浙江省1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根内越冬。成虫于5月中旬外出交尾产卵。卵产于近地面的树干皮下,尤其是老树。初孵幼虫在树皮下取食,不久就蛀入木质部,先向上蛀10cm再向下蛀,形成大而弯曲的隧道,在道口常见到许多蛀屑与粪便的堆积,幼虫期约10个月。

2.3 影响杨梅天牛发生的主要因素

2.3.1 寄主植物

杨梅天牛的主要寄主植物有杨梅、柳、榆、槐、桑、枣、梨、马尾松等,这些寄主植物上星天牛的发生危害及迁移,与杨梅星天牛的发生危害有密切关系。杨梅天牛在幼龄杨梅园内较少见,但在老龄杨梅园内虫口数量较多,且同一园内树龄不同,其危害程度也不同,一般以老龄杨梅树受害较重。

2.3.2 地势与栽培管理

杨梅天牛的发生与杨梅园的海拔高度、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一般低海拔和丘陵坡地发生较重;管理较差、树势衰老、生机不旺、茎干和根部露出,也有利于天牛的发生;杨梅园培土则不利天牛发生,不培土、茎干和根部露出较多,则有利于天牛产卵危害。

2.3.3 天 敌

杨梅天牛的天敌种类多,包括天敌昆虫、食虫螨类、食虫鸟类等,其中寄生类天敌昆虫有茧蜂科、姬蜂科、姬小蜂科、跳小蜂科、肿腿蜂科、坚甲科;捕食性天敌昆虫有步甲科、阎甲科、郭公虫科、螳螂科;食虫螨类有5种;食虫鸟类有啄木鸟科、山雀科等。据统计,在浙江省杨梅主要产区,管氏肿腿蜂、黑蚂蚁、中华螳螂、啄木鸟、大山雀等为杨梅天牛的主要天敌。

2.4 杨梅天牛的监测调查

2.4.1 监测调查方法

在开展杨梅天牛发生危害和主要影响因子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杨梅天牛的测报调查方法,确定了虫口基数与危害、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观察方法。

虫口基数与危害的调查,调查时间为每年3~10月。调查方法:选择当地主栽的“东魁”“荸荠种”“丁岙”等杨梅品种,进行果园普查和定点定树系统观察,在春秋季各开展一次果园的杨梅天牛发生危害普查,固定10株病株,每隔10 d观察一次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状况。

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调查记载,调查记载寄主植物、杨梅树龄、栽培品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观察杨梅园天敌的种类与数量,记载气象条件情况等。

2.4.2 预测方法

根据杨梅园天牛的发生危害情况、寄主植物、杨梅栽培品种、树龄、地势与栽培管理、自然天敌等因素,结合常年天牛主要发生期的果园杨梅物候期,综合预测杨梅天牛的发生危害趋势。若松树林等寄主植物上天牛发生危害重、杨梅园毗邻种植寄主植物、杨梅树龄在5年以上、杨梅园失管、树势衰弱、自然天敌种类少,则杨梅天牛有较重发生的趋势。

2.5 杨梅天牛的综合防治技术

杨梅天牛的防治应从农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综合防控杨梅天牛的发生和危害。

2.5.1 人工防治

剪除杨梅树上的病虫枝,保持树干光滑,4~8月清除树根基部杂草,杜绝天牛成虫钻入危害。在天牛成虫钻出羽化孔时,人工捕捉成虫,一般在5~6月晴天中午及午后或傍晚进行,此时成虫多栖息枝端,在树枝上交尾。利用天牛成虫体型较大、行动迟缓、受振后假死坠地的特性,直接摇树,待成虫假死坠地后捕杀。4~8月发现树干基部有幼虫蛀食排出木屑,可用细钢丝钩杀幼虫,或在蛀入孔塞入药棉杀灭幼虫。

2.5.2 清园与培土

清除果园周围杂草、残枝落叶,及时中耕除草,破坏杨梅天牛的栖息与产卵场所。加强栽培管理,树干根茎部定期培上厚土,以提高星天牛的产卵部位,便于清除卵粒。在冬春季涂白枝干,堵塞树干上洞孔,以减少杨梅天牛产卵。

2.5.3 物理防治

开发杨梅天牛的性引诱剂,在果园边缘、山顶、林道旁设置诱捕器,或悬挂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天牛成虫。

2.5.4 生物防治

保护好山林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天敌昆虫、食虫螨类、食虫鸟类等防控杨梅天牛,亦可应用肿腿蜂、坚甲、病原线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3 讨 论

对杨梅天牛进行监测调查是综合防控杨梅天牛的基础,目前国内对松木天牛等已有较多研究[10~12],但对杨梅天牛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调查的研究较少,且尚未见有关杨梅天牛测报方法的报道。本研究在探明杨梅天牛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杨梅天牛的预测预报方法,确立了虫口基数与危害、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调查观测方法,为测报调查技术规程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杨梅天牛为钻蛀性害虫,在防治上应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控制害虫的发生危害。由于杨梅在我国属小宗作物,目前在杨梅天牛类害虫防治上尚无登记药剂。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杨梅天牛的应急防治措施,加快防治药剂的筛选和登记应用,切实保障杨梅的丰产丰收。

[1]戚行江.杨梅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7-88.

[2]王华弟,沈颖,黄茜斌,等.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4):640-646.

[3]龚洁强,王洪祥.台州市杨梅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浙江柑橘,2002,19(2):33-34.

[4]陈宗良.慈溪市杨梅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1996,22(2): 26-28.

[5]来燕学,沈幼莲,劳冲,等.宁波市杨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2):38-40.

[6]刘又高,厉晓腊,金轶伟,等.杨梅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4):46-48.

[7]何丽娟,赵敏,李永丽,等.浙西北杨梅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果树,2014(1):244-247.

[8]廖建江,彭小刚,何红凤.星天牛对杨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4):154.

[9]饶建民,朱云成.星天牛对杨梅的为害与综合防治[J].中国果业信息,2002,18(5):44.

[10]谭亮魁,王文凯,李传仁.中国天牛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232-237.

[11]刘辉芳,王志刚,黄大庄.中国林木天牛天敌应用现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25(S1):224-226.

[12]陈井荣,彭小忠.松墨天牛防治技术综述[J].农业灾害研究,2014,4(12):16-18.

猜你喜欢

天牛杨梅天敌
清欢杨梅酸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牛到底有多牛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杨梅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腊月杨梅红
杨梅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