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开发利用的”新旗舰”

2018-01-17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园区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2018年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代表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积极反应。两年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立足盐碱地开发利用,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基本路径,全面开启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自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以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总抓手,按照国务院批复和科技部部署要求,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基本定位,以盐碱地开发利用为基本任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基本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主动融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做好顶层设计 夯实园区发展根基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关键是搞好顶层设计”的重要指示精神,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突出抓好四大战略顶层设计:

一是突出发展规划先行,邀请美国、法国等国际一流设计团队参与园区规划编制,对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发展示范、海洋资源生态保育等问题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功能布局,为园区科学发展定标定向,总体规划2018年5月份报山东省政府批准实施。

二是突出法规政策支撑,借鉴国家园区法治建设经验,制定《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条例》,将园区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创新政策和运行指标等重要事项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范,营造良好法治化环境,目前《条例》已列入山东省人大2018年立法规划。发挥国家农高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积极探索土地资源资本化开发运营、市场化融资担保服务等创新政策,今年将陆续展开工作试点。

三是突出基础设施保障,加快构建园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总投资25亿元,重点建设“四纵三横”交通网络、水资源综合利用网络、能源互联网管理网络、智慧园区泛在互联网络;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绿色社区,初步建成集科研、商务、居住于一体的功能性服务设施。

四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着力构建“管委会管理决策、园区智库辅助服务、平台公司建设运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政策共商、平台共建、成果共享、人才共用协同发展新格局。

聚集创新资源 强化科技支撑

按照科技部“构建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新型科研开发体系”布局要求,黄河三角洲农高区建设功能配套、综合集成的科教平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支持下,积极筹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及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开展滨海盐碱地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监测、陆海统筹等基础研究,集成全国盐碱地开发技术成果展示示范;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共建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首批50个科学家团队到园区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推广;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容纳15000名师生、涉及36个专业学科的黄三角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与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就绿色生物防控、苦咸水淡化等领域联建国际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建设集收储、评估、交易于一体的国家农业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中心;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与40多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配合科技部举办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培训班,配合国际土壤治理协会举办了盐碱地绿色治理国际学术年会。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也在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引用。一是抓人才“引得进”,制定出台《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雁归黄河”科技人才计划,支持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到园区创新创业。二是抓人才“用得好”,与中国农科院等15家科研单位签订创新合作协议,用好山东省与国家自然基金共建联合基金,支持科研人才开展盐碱地作物育种、环境修复及保护等应用基础研究。三是抓人才“留得住”,以共同实施国家、省重点专项及各类科技计划为纽带,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申请国家和山东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申请科研经费1.5亿元。

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积极探索园区与农村一体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是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创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耕体验区发展路径,筛选园区产业基础较好的6个行政村,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先后打造了爱尚农业精品花卉、瀚海海上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品牌,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实力。

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硬化”行动,积极探索清洁能源供给、生态环境治理、高效公共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累计完成6770户农村旱厕改造任务、24户危房改造任务和45个村燃气“村村通”工程,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区49个行政村顺利完成“两委”换届选举,制定了农村干部“双向述职评议”制度,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荷兰朗蒂斯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并采取农科大讲堂、专业技能培训班、产业基地实训等多种形式,培训高技能型职业农民900人次,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园区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黄河三角洲地区民间戏曲生态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