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句容市粮食生产农技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1-17赵九红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人民政府212441
赵九红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人民政府 212441)
近年来,随着粮价下降趋势明显,粮食生产的直接经济效益随之减少,农户使用新技术从事粮食生产的热情也逐渐减弱。同时,粮食生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显性贡献逐渐减少,相应的专业技术推广队伍也逐步弱化。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其功能拓展,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增收,是当下现代农业面临的新课题。江苏省句容市是苏南丘陵地区粮食生产县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句容市为例,对其粮食生产农技推广工作现状及推进对策做一剖析。
1 句容市粮食生产农技推广工作现状
1.1 工作举措及成效
1.1.1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注重产学研结合。选派技术人员与农民、农业企业直接对接,推行服务机制创新和实践。句容市已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了多个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多次承担实施了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围绕粮食生产中重大技术难题开展了科技攻关,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还有一些农业成果获省市奖,如句容市农技推广中心申报的“丘陵地区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获2014年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
(2)注重建设示范基地、园区。近年来,句容市共建立稳定的小麦、水稻等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2个、示范园区3个;每年推广新品种10个、新型农业实用新技术10项,促进粮食增产达9×103t。
(3)构建绿色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每年建立高产攻关示范片20个以上,在示范片内大力推进技术、品种等的“五统一”,在核心示范区实现“六个一”,即“选出一个带头人、培养一批示范户、总结一套高产技术模式、建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支专业服务队、引入一个龙头企业”,构建了高产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1.1.2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近年来,在每年粮食生产的前期,句容市农委会组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粮食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并到较成功的示范点参观学习。近年句容市共组织培训班5次以上,培训人数超过1 00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粮食生产经营户的科技水平及其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性。
1.1.3 加强宣传指导,推动农业新技术的传播
实行“一对一”入户指导与面上指导相结合,即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一对一”结对入户指导行动。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在县、镇两级农业系统中选聘50余名技术指导员,做到53个重点村每村1名农技指导员,共计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600多户,辐射带动农户2 000余户;“一对一”结对入户指导是选派20名县级农技骨干与20户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户结对,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在宣传方面,县级业务技术指导站经常性开展普查,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如电视、报纸、手机等)广泛宣传新技术;此外,针对种粮人员老龄化(现代通讯设备不会用)的现状,每个村发放流动式小喇叭,在粮食作物关键农事期播放粮食生产技术要点。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新技术的应用热情难调动
目前,除政府主导的传统农技推广模式外,各级农业部门逐渐探索应用农技推广新模式作为补充形式,主要有科技入户、农民培训、项目带动、示范基地展示、建立村级科技服务站等,但推广效果均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当前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导致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逐渐减退。如今,在正常年份稻麦周年种植,水稻、小麦种植每667 m2生产成本为1 250~1 350元,每667 m2地租为800元,水稻、小麦合计每667 m2收入2 459~2 628元,每667 m2净收益仅309~578元;应用新技术会增产5%~8%,两季作物每667 m2仅增收120~170元,即种植20 hm2才能增收3.6万~5.1万元,故只有20 hm2以上种植规模的农户才有可能愿意尝试使用新技术,而在句容市种植规模在20 hm2以上的粮食种植户仅占6.2%,且应用新技术有一定的适应期,需要额外投入精力。因此,新技术应用热情很难调动。
1.2.2 种植单元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匹配,新产品使用难操作
句容市地处丘陵地带,田块面积相对较小,种植单元也较小,无法统一进行技术操作。比如精确施肥技术,以2 hm2以上为单元测算施肥量、施肥时期,并要进行机械作业,才能达到省工省肥,而单元小的田块则无法实行;又如自走式病虫害防治机械,只有在上百亩连片田块使用才能表现出省工优势。
1.2.3 组织服务水平不均衡,新技术规模应用效应难体现
随着城镇化发展,单打独斗种几亩田的农户逐渐减少,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越来越普遍,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也越来越多,但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数没有规范的作业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准确,使得应用效果体现不完全。如机插秧有适宜的密度要求,不同的栽插密度对应不同的肥料运筹,不按标准操作,往往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技术优势。
1.2.4 公益性职能与生产需求不对称,新技术展示难到位
近年来,市(县)、镇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职能逐渐增多,尤其是项目实施中监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占比很大。不少粮食生产项目设置要求和实施程序复杂,重点关注的是补贴的到位情况,而不是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且对于市(县)、镇农技推广部门来说,项目实施的硬性要求是补贴公平公正发放到位,项目实施技术应用效果难以进行硬性考核;但对于农户而言,拿到补贴就算参与项目实施。因此,从物资采购、发放到监督,都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招标法、采购法、法人制、监理制等法律法规,这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项目硬性指标的实施上,导致技术人员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投入相对更少。这种局面一方面弱化了项目实施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分散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而种粮大户更感兴趣的是项目的资金扶持,对新技术的需求并不高。同时,由于镇农技人员承担了太多的非农技推广事务,导致很多推广工作由于人手不足而简化,或直接联系市(县)推广部门,致使很多推广程序省略、内容减少、进程推迟,从而使新技术展示难到位。
1.2.5 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新技术推广普及难胜任
县、镇、村三级(特别是镇、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普遍缺乏,新招聘人员流动性较大,有近1/3的乡镇存在退休农技人员返聘现象;同时,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断档普遍、知识结构单一、实际指导经验参差不齐,市(县)与镇推广业务脱节。句容市粮食播种面积达4.67万hm2,而各乡镇从事粮食生产的专业农技人员不足12人;年龄结构上,临近退休或退休返聘的老同志和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较多;技术指导上,老同志从事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的年限久、经验丰富,但对新机械、新农药等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而新同志实践经验不足,指导中不敢轻易下结论。由于推广力量薄弱,新技术、新产品不能快速全面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更谈不上研究和开展针对农户需求的多元化推广模式。
2 推进句容市粮食生产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2.1 稳定推广队伍,增强整体指导服务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增加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提高待遇,营造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重视的社会氛围,以逐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强粮食生产队伍整体技术推广、指导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2.2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指导服务水平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工程,是促进经验丰富的老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新引进的技术人员增加动手和实际指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农技推广队伍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高水平地开展试验、示范、指导、技术集成等工作。
2.3 扩展技术指导内涵,放大农技推广效应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供给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业的功能也从单一的生产农产品向满足生活、生态、文化需求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内涵也随之转变。句容市地处苏南丘陵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在作物布局上适宜种植多种杂粮;区位上处于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符合1~3 h休闲度假圈,有着潜在的消费群,这就需要农技推广部门在政府布局规划和搭建平台的基础上,由单一的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扩展到引导、引荐,包括探索引进相配套适用的技术、模式、产品,做到多样性、适应性与有效性有机融合,特别是引进适合丘陵特点的小型农业机械、复合种养技术模式、休闲观光模板等,引导并拓展丘陵特色的粮食生产功能,多方位增加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信心和动力。
2.4 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综合服务水平,发挥多元推广作用
粮食生产上很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是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来实现的,服务组织每个生产环节作业质量的好坏对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粮食规模化经营上表现更为明显。因此,要对服务组织的作业标准进行规范监督并开展系统培训,特别是对于难度大、要求高的环节,更要注重省工高效技术的应用,发挥多元推广作用,使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应用效益得以最大化体现。同时,引导服务组织除进行常规的收、种、管服务外,增加产前品种选择、产后销售等服务,实现全程社会化服务。
2.5 创新推广服务模式,提高农民经营决策能力
探索适宜粮食生产特点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服务模式由现场技术指导、试验示范、培训等传统形式扩展到多方位引导,从而提供精准产业信息、推荐先进成功模式、引导联系实际应用。同时,粮食生产的关键体现在规模上出效益,因此,推广服务上要突出展示规模效应,跟农户算清经济效益对比账本、讲透经济效益对比关键点,特别是操作环节一定要演示精准,可以通过图片演示、也可以进行实际观摩,让农户充分认识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意义,通过农民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来增强其自信心、生态意识、团队精神,进而提高农户的生产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
2.6 丰富技术指导服务手段,提高技术普及效率
积极利用“互联网+农业”平台,如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农技耘”APP、为农服务网、手机报等现代媒体传播平台。同时,成立县级农业互联网医院,给县内种植规模在2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配备手机接收软件,随问随答,帮助农户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线上解答、线下全方位服务,提高推广服务效率。
2.7 完善项目考核管理,增强科技引领作用
在粮食生产项目内容设置上,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加强项目实施效果和效应的考核,让技术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粮食生产的引领作用。
3 结 论
当前,我国处于粮食生产低谷期,句容市也在粮食生产农技推广方面,面临新技术应用热情难调动、新产品使用难操作、规模应用效应难体现等困难,只有做到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人员自身素质培养、扩展技术指导内涵、提升社会化综合服务水平、创新推广服务模式、丰富指导服务手段、完善项目考核管理,才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从而推动农技推广功能的拓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