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2018-01-17
基于大豆营养丰富的特点以及在油料生产中的重要应用,大豆的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中的栽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农业工作者应该合理运用栽培技术,保证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本文主要对大豆种植前期合理的准备工作进行阐述,并对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通过优质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切实提升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业发展。
一、保证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准备工作
(一)地块的选择
大豆不适宜连作,重茬或者迎茬的种植方式会导致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保障。而且,大豆根系的分泌物会对下茬大豆产生毒害作用,最终导致大豆的严重减产。对此,在对大豆种植地块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玉米地或者甜菜地等适合种植大豆的地块,避免选择上一茬作物为豆类的土壤。除此之外,大豆的种植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通风不良的土壤环境会对大豆的生长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提高。农业生产者在选择地块时应该选择沙壤土或黏壤土,为大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
(二)整地
合理的整地对大豆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地能够为大豆种植以及出苗提供良好的条件,可以促进大豆的茁壮成长。整体有多种方式,例如平翻、垄作、耙茬、深翻等。其中,平翻技术有利于促进土壤热化,为大豆种植提供良好的大豆耕种层,同时,平翻还能对之前土壤中存在的病虫卵以及农家肥进行翻埋。垄作技术使最常用的大豆种植整地方法,先耕翻后起垄的方式能够对土壤的抗旱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耙茬是一种浅耕方式,是多种整地方式中费用较低的一种。而深松只是需要对土壤进行耕松处理,对土壤层不进行翻转,但同时要完成除草和培土的工作。基于整地对大豆生长的深远影响,农业工作者对整地方式的合理选择也是大豆种植前期的重要准备工作。
二、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一)遵循科学栽培原则
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遵循科学栽培原则至关重要,能够对大豆种植体系进行合理优化,同时,对经济效益的保障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大豆密植的情况而言,为了保证大豆苗的茁壮生产,需要将带有病虫害的大豆种子进行剔除,进而提高大豆的发芽率。在豆苗生长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及养分,在必要时进行合理的施肥浇灌工作,为豆苗提供养分和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应该对施肥的量进行合理掌控,避免过多的肥料对豆苗产生不利影响。
(二)加强大豆田间管理
为了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农业生产者应该加强大豆的田间管理,特别是在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大豆田间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对大豆的后期成长以及产量保证具有重要作用。在大豆生长35天后,大豆植株进入到旺盛的成长期,对于阳光与水分的需要逐渐增加,而此时,也是杂草大量存在的时期,如果不对杂草进行及时的处理,会减缓大豆的生长速度及影响大豆的开花结果。对此,农业生产者需要及时进行杂草清除工作,避免杂草对大豆种植生产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田间管理工作还包括间苗、定苗工作,促进大豆茁壮生长提高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
(三)注重病虫害的预防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豆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严重时还会造成大豆的绝收。基于病虫害的重要影响,农业生产中对于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必不可少。为了保证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农业生产者需要针对大豆的病虫害采取合理的解决策略,切实降低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常见的大豆病害有霜霉毒和大豆菌核病,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基于不同大豆病害的发病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农业生产上需要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进行病害的预防。而影响大豆生长的害虫主要有蚜虫、食心虫和豆天蛾,应该采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四)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
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对于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可以建立种子加工产业链,在适应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为大豆生产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有助于推广大豆种植良好的栽培技术。此外,农业生产者可以加强与大豆收购公司的相互合作,保证大豆销售渠道的畅通,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保障作用。
总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为了满足人们对大豆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生产者要应用高效的栽培技术,应该在大豆种植前期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大豆种植,并且要通过整地工作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农业生产者在大豆栽培过程中要掌握大豆栽培技术要点,遵循科学栽培原则,注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预防。在实现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提升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