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7
一、栽培技术
(一)改良土壤,增肥地力
改良土壤,增肥地力是玉米持续增产的战略措施,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是进行深耕、降低土壤容质量,加深耕层,可以熟化土壤。而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因地制宜选用耐密品种
根据近几年的栽培、示范证明,选用优良品种,是增产增收的基础。重点推广的耐密型品种有浚单20、浚单22、郑单958、浚单009、登海602等,淮滨县常用的稀植大棒品种有中科4号、鲁单981。
(三)提高播种质量
1.适当早播。早播是夏玉米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增产的原因有:一是早播可以延长玉米的生育期。二是早播可使玉米生长发育适应于环境条件。三是早播可以减轻病害。早播玉米生产健壮,抗病力增强,病害轻;晚播玉米生育后期湿度低,大斑病流行,病害重。四是早播可以选用中晚熟杂交种,充分发挥晚熟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夺取高产。
2.早播方法。夏玉米早播一般采取麦垄套种、麦后铁茬抢种和育苗移栽3种方法。麦垄套种,在麦收前7~15 d将玉米点播在麦垄里。麦垄套种要做到足墒、适时,保证密度,及时管理,麦田长势好可晚套,长势差可早套。铁茬抢种,麦收后,不犁地,随收随种。铁茬播种有冲沟播种和挖穴点播2种,出苗后加强管理。育苗移栽,提前利用空闲地育苗,收麦后移栽。在水肥条件好、劳畜力充足,人多地少地方可以采用。
3.播种密度。一是因品种定密度。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宜稀,生育期短中熟品种宜密;平展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二是因地力和肥力水平定密度。地力低、施肥少的地块宜稀,地力好施肥多的地块宜密。三是因供水条件定密度。无灌水条件的干旱地宜稀,水浇地宜密。四是因种植方式定密度。单作玉米宜稀,与大豆等矮秆作物间作的玉米宜密;直播玉米宜稀,育苗移栽玉米宜密。五是因播种期定密度。春播玉米生育期长的宜稀,夏玉米生育期短的宜密。紧凑型杂交种适宜密度为4500~5500株/667 m2;平展型杂交种适宜密度为3500~4000 株 /667 m2。
(四)科学管理
据测定,每生产100 kg玉米,需 吸 收 N 3 kg、P2O51 kg、 3 kg。施肥量确定,N肥按照产量指标全量施入,磷肥钾肥按 P2O51/2、K2O 2/3量施入。每667 m2产量500 kg,需施纯 N 14~15.6 kg,P2O55~5.6 kg,K2O 7.5~8.7 kg(折合尿素31~33 kg,标准过磷酸钙 34~40 kg,硫酸钾15.6~18 kg)。施肥分配:基肥占20%、种肥占10%、苗肥占20%、穗肥占50%,化肥要深施,施入土壤10~15 cm,玉米可施一次性专用肥,N肥后移,磷肥钾肥得深施,可增长13%。
二、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主要是长根为主,并分化茎和叶,田间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主要管理措施有:一是查苗、补苗。缺苗时可采取浸种和催芽种子,补种或移苗补栽的方法。二是中耕松土除草。苗期一般中耕2~3次,破除板结和前茬,促根下扎,消除杂草。三是间苗、定苗。一般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不留双株苗。四是蹲苗促壮。在底墒足、苗旺、地力旺时,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五是施苗肥。苗期应将所需的磷肥、钾肥分2次施入,时间宜早。
(二)穗期管理
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任务是合理运筹肥水,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健壮植株,达到穗大粒多,为玉米高产打下良好基础。穗期主要管理措施有:一是追肥。分拔节肥和穗肥2次追施,高产田施肥量,前轻后重,中产田、低产田施肥量前重后轻,穗肥在大喇叭期追施。二是结合施肥浇水。三是中耕培土。浇水后结合中耕培土防倒伏。四是防治虫害。主要是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到始穗期,防治2次。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用1.5%呋喃丹1.5~2.5 g丢心,在穗期用内吸性杀虫剂药液涂抹花丝。
(三)花粒期管理
玉米从抽穗到成熟称花粒期,此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进入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为中心的生殖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养根护叶,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增加粒质量。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施粒肥。如前期施肥少,玉米有脱肥迹象时可在吐丝期施少量氮肥作攻粒肥,防止早衰。二是适时浇水,做好排涝准备。抽雄开花期要及时浇水预防“卡脖旱”,后期雨水大要注意及时排涝。三是去雄、剪雄和辅助授粉。玉米雄花刚露出顶叶可隔行或隔株去雄。散粉结束后及时剪雄,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粒质量,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
三、防治病虫草害
化学除草:播后用乙阿合剂或二早戊乐灵乳油+都尔乳油对水50 L进行封闭性喷雾。播后出苗前,防除杂草的同时可兼防棉铃虫、黏虫和蓟马等。尤其是淮滨县王家岗乡和谷堆乡部分前茬种植猫爪草的地块,更需注意防治苗期虫害,以防玉米空秆和植株矮化。建议猫爪草种植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地下害虫危害。同时,病害防治前茬用药适量,以防对后茬玉米产生药害。可用辛硫磷和甲基乙柳磷防治苗期害虫,7天后喷施氯氰菊酯和氧化乐果防治黏虫和棉铃虫。
四、适时收获
玉米籽粒乳线消失为籽粒成熟和收获适期,防止收获过早减产。要推广两晚(小麦晚播,玉米晚收)增产技术。“两晚技术”各往后推迟7~10 d,可防止小麦发生冻害,玉米提高粒质量,从而实现全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