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地区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2018-01-17刘艾英同彦成马小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年1期
关键词:本区蓟马幼果

刘艾英,同彦成*,马小平

(陕西省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

渭南是陕西葡萄主要种植区域,种植面积达到3.3万 hm2,品种以‘红地球’葡萄为主,约占80%以上[1],此外还有‘夏黑’‘户太’‘京亚’‘巨峰’等,以露地栽培为主,设施栽培面积较小。葡萄种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临渭、合阳、大荔、蒲城等地,以临渭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面积达到1.67万 hm2,约占总面积50%[2]。近年来随着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以及避雨栽培的推广,主要病虫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将其发生情况综述以下:

1 葡萄虫害发生情况

1.1 葡萄盲蝽象

盲蝽象是葡萄上一种常见害虫,85%以上的葡萄园均有发生危害。据调查,本区盲蝽象种类主要以绿盲蝽为主,占90.2%,三点盲蝽象占6.8%,中黑盲蝽象占3.0%。盲蝽象以卵在葡萄枝条和田间杂草上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中旬前后是盲蝽象越冬卵孵化高峰期。一代成若虫主要危害生长点、幼叶和幼蕾。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二代若虫发生期,既危害叶片,也危害幼果。一般田块虫叶率为3%~8%,严重田块达到30%以上;幼果被害率一般为2%~3%,严重田块达10%以上。一代若、成虫发生危害早晚与轻重主要与越冬期间的温度和卵孵化期间的湿度有关。冬季温暖、春季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盲蝽象的发生危害。后期各代发生危害对葡萄造成的影响不大,世代重叠现象明显[3-4]。

在本区发展葡萄初期,由于传统种植棉花的消失,盲蝽象早期集中危害葡萄,再加之缺乏对该虫害在葡萄上发生规律的认识,以及防治技术不到位,在部分葡萄园曾造成较重的危害。近年来由于葡萄连片种植,加强了对该虫的预防工作,使其危害程度较之前有所减轻。

1.2 蓟马

在本区发生的蓟马以烟蓟马为主,可危害葡萄的叶片、花蕾、果实等部位,但以危害幼果造成的损失较大。在葡萄发展初期,该害虫危害并不显著,但是近年来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给葡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造成典型的“小虫子”带来“大问题”。2017年是蓟马危害葡萄最重的一年,一般园块幼果被害率在10%~20%,严重的田块可达到50%以上,避雨栽培重于露地栽培。

调查发现,不同葡萄品种受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以‘红地球’葡萄受害较重,且在不同生育时期受害程度有所差别[5]。

在设施栽培葡萄上蓟马发生早,有部分葡萄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以危害叶片、枝条和花蕾为主;在露地栽培葡萄上,生长前期危害并不显著,一般是从开花期危害逐渐加重。除危害葡萄上部的嫩叶外,受危害严重的是葡萄幼果,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红地球’幼果受害后,被害状呈现一个白斑,中间一个黑点,果农形象地叫作“眼镜圈”。幼果在葡萄成熟阶段,由于受害部位表皮木栓化,幼果膨大后发生龟裂形成伤口,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会被多种病菌感染,造成果穗灰霉病、白腐病、酸腐病发生,整个果穗失去商品价值,这是蓟马给‘红地球’葡萄生产带来的最大危害。

1.3 红蜘蛛

葡萄红蜘蛛在本区葡萄发展初期发生一直较轻,但在近年来危害逐渐加重,特别是在2017年度,是近年发生最重的一年。发生的红蜘蛛种类主要是二斑叶螨和短须螨。

1.3.1 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除危害葡萄外,还可危害蔬菜、粮食、果树等多种作物,本区二斑叶螨以危害梨和苹果为主[6-7],在可查询的公开资料中,二斑叶螨在本区葡萄上发生危害的报道还较少。2017年是二斑叶螨发生最重的年份,据调查发生特点有三个:一是避雨栽培葡萄发生较重,有虫田率达到了95%以上,而露地栽培葡萄发生较轻,受害叶片较少;二是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葡萄的上部叶片,危害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这一时段;三是受害叶片表现比较典型的花叶症状,即在叶片的正面出现条状黄、绿相间的花叶,在叶片的近叶脉处呈现绿色,在叶脉间呈现黄色至褐色;在叶片背面,可以看到若虫、成虫和卵,吐丝结网。

分析2017年发生较重的原因,首先是生长季节出现了多年不遇的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其次是大面积的避雨栽培更有利于二斑叶螨发生。

1.3.2 短须螨

本区发生的短须螨为刘氏短须螨,该害虫最早是1962年在山东发现,目前在全国大部分葡萄种植区域都有发生,以山东和河北发生较重[8-9],而在陕西省还没有公开的资料报道。该虫最早在2012—2013年渭北葡萄产业园个别设施大棚葡萄上发现,由于当时对该虫危害症状缺乏认识,一直被误做病害进行防治,结果导致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越来越重,被害株率达到15%~20%,但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部分大棚葡萄内,而大田中则很少见到被害症状。追溯该害虫来源,认为是随苗木调运传播到本区。该害虫从葡萄发芽后就开始危害,一直可延续到葡萄采收阶段。在葡萄生长前期,是控制该害虫最有利的时段。

本区除二斑叶螨和短须螨外,还有朱砂叶螨、山楂叶螨等。危害程度上设施栽培重于露地栽培,欧亚品种重于欧美品种。

1.4 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是本区果树、林木中一种常见害虫,近年来在葡萄上的危害亦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根据调查,一般虫田率95%以上,虫口密度每株3~5头,发生严重的可以达到每株10~20头。斑衣蜡蝉在葡萄田发生危害有两个阶段,即若虫危害阶段和成虫危害阶段。从4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田间开始见到若虫,5月上旬到6月上旬是若虫主要发生阶段;6月上旬在田间可以见到成虫,成虫以危害葡萄枝条为主,被害枝条变成黑色,诱发煤污病,8~9月是成虫危害主要时期,进入9月中旬后成虫开始产卵,一直可以延续到10月份,以卵进行越冬。

除上述害虫外,在葡萄生产上发生的害虫还有蜗牛,该害虫近年来危害也呈现不断加重趋势,以葡萄成熟期受害最重;金龟子每年都有危害,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这一阶段发生密度较大;蚧壳虫也是葡萄上常发生的一种害虫,但发生并不普遍,只在部分田块发生;叶蝉、飞虱、甜菜夜蛾、棉龄虫等害虫,在不同区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2 葡萄病害发生情况

2.1 葡萄霜霉病

霜霉病是本区葡萄主要病害,发生频次及危害程度为葡萄所有病害之首,特别是在以种植‘红地球’为主的区域。霜霉病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和果穗,被害葡萄果穗给生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根据近年调查,‘红地球’葡萄发病田块达100%,产量损失5%~30%,个别年份部分地块损失50%以上,以2015年发生危害最重,部分果园因该病毁园。

根据霜霉病在本区的发生程度和种植区域,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

一是临渭交口抽渭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渭北葡萄产业园,该区域是‘红地球’葡萄主要种植区,集中连片种植,占临渭区葡萄总面积80%以上,自然条件较好,是渭南葡萄霜霉病发生最重的区域。2017年在霜霉病发病高峰期进行调查,平均病田率96.8%,病株率23.3%,病叶率8.3%,病穗率4.4%,最重的田块病穗率达到34.4%。

二是大荔洛惠和蒲城抽渭种植区:该区域种植的葡萄品种也以‘红地球’为主,但集中度相对较低,种植条件也较为优越,一般霜霉病发生较临渭稍轻。通过2017年发病高峰期间调查,病田率为73.3%,病株率13.3%,病叶率3.3%,病穗率1.1%,最重田块病穗率达到13.3%。

三是东雷抽黄种植区:包括合阳、澄县和富平等地。该区域葡萄种植分散,地处渭北塬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较大,全年降雨量较少,因而霜霉病是渭南地区发生最轻的区域。2017年在霜霉病发病高峰期调查发现,平均病田率35.0%,病株率6.1%,病叶率1.2%,病穗率0.8%,最重的田块病穗率达到7.1%。

临渭区葡萄霜霉病发生有二个阶段,一个是生长前期,葡萄套袋前,以危害葡萄果穗为主;另一个是在生长中后期葡萄套袋后,以危害葡萄叶片为主。以果穗受害给生产造成的损失最大,2015年是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大部分果园果粒发病率在30%以上,有部分葡萄园因病毁园。葡萄果穗发病轻重与5~6月份降雨量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凡是果穗发病重的年份,都是同期降雨多的年份;而叶片霜霉病的发生轻重,除与7~8月降雨相关外,也与大面积连片种植感病品种‘红地球’葡萄密切相关,不管降雨多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但随着避雨栽培的推广,霜霉病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10]。

2.2 葡萄溃疡病

该病在‘红地球’葡萄上危害症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果枝出现溃疡症状,即枝条的一段变成黑灰色,或灰白色梭形病斑,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横切病枝条发现其维管束变褐;另一种是果穗的小果梗变成褐色,导致果粒极易脱落,而脱落的果粒一般没有明显病症,在本地的表现以果穗落粒为主。该病害在本区葡萄主产区发病并不普遍,约在10%~20%,一般田块发病较轻,以病穗率计算,大多在5%以下。但是每年都有一些发病特重的田块,病穗率可以达到20%~30%,甚或更重。发病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但是近年的调查发现,溃疡病发生较重的田块,第二年发病不一定严重,所以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2.3 其它果实病害

危害葡萄果实的病害除霜霉病、溃疡病之外,还有白腐病、灰霉病、炭疽病和酸腐病等病害。

白腐病是葡萄在成熟期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生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大多果农的‘红地球’葡萄挂果量比较高,这是导致白腐病总体发病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每年在7~8月份,局部地区都会出现一些冰雹雷暴天气,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损害,造成了果实创伤,加重了白腐病发生。调查发现,通常年份病穗率约占10%~20%,发病重的达到30%以上;病粒率一般在1%~3%,严重可达到10%以上。

葡萄灰霉病也是葡萄成熟时发生的一种果实病害,在果实上发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开花前后,如在开花期阴雨天气较多时,开花结束后,有部分花冒没有脱落,粘连在幼果上,在这种情况下灰霉病就较易发生,病状以软腐为主;第二次发病在成熟阶段,典型的症状是果实出现大量灰色霉层,并诱发周围果实继续发病。生长后期灰霉病发生虽然较为普遍,但总体发病较白腐病轻,一般情况下病粒率在1%左右,严重的达到3%~5%。

炭疽病也是在葡萄成熟期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在葡萄开始着色后发生,时间在8月上中旬。近年来炭疽病发生趋轻,是果实病害中发生较轻的一种,一般果粒发病率低于1%。

葡萄酸腐病也是一种常发性果实病害,发生普遍也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本区多数年份后期阴雨天气较多,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17年;其次是裂果多的果园酸腐病发生一般都比较重。葡萄裂果既有生理性原因,也有虫害的因素,如蓟马危害形成的裂果是近年来酸腐病发生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如2017年幼果因蓟马危害较重,造成裂果多,加之生长后期连续阴雨天气,酸腐病等果实病害发生就特别严重,受害重的果园果穗受害率达到70%以上。在生产中,果实病害往往是混合发生的。

除上述病害外,在本区葡萄上还有穗轴褐腐病、黑痘病、黑曲霉病、褐斑病、房枯病等,但危害相对较轻;葡萄的白粉病、蔓割病、毛毡病、根癌病、芽枯病等,都可以见到,但属零星发生。

3 结论

渭南地区因种植葡萄品种较为单一,以‘红地球’为主,就决定了本区葡萄病虫发生危害重、发生频次高的特点,总体是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虫害以盲蝽象、蓟马为主,病害以霜霉病为主。近年来葡萄主产区随着避雨栽培面积的扩大,以霜霉病为主的病害发生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栽培条件的改变,病虫危害也会以随之改变,一些原来次要发生的病害虫,有可能加重发生,如蓟马、红蜘蛛、白粉病等,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和从业者不断加强病虫发生规律研究,探索控制病虫危害的新途径。

[1]杨英, 于印联, 刘珠珠, 等. 渭南临渭区葡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西北园艺(果树), 2016(1): 15-17.

[2]朱盼盼, 王录俊, 李蕊, 等. 5个鲜食葡萄品种在渭南临渭区的引种表现[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6): 35-37.

[3]贺亮亮, 刘三军, 宋银花, 等. 绿盲蝽在黄河流域葡萄园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6): 31-34.

[4]杨静, 王晓娥. 葡萄园绿盲蝽的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园艺,2017(15): 158.

[5]曹春玲, 刘永强, 吴胜勇, 等. 烟蓟马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选择性及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J]. 植物保护, 2015, 41(1): 68-73.

[6]梁妍, 周玉书, 周明来. 三种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9): 5792, 5905.

[7]牛永浩, 花蕾. 陕西果区苹果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 2005(4): 36-37.

[8]山东葡萄试验站. 葡萄短须螨发生防治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76(1): 54-55.

[9]王记侠, 张新杰, 任玉华, 等. 北方地区部分酿酒葡萄品种短须螨田间调查[J]. 植物保护, 2007, 33(4): 139-140.

[10]杜飞, 朱书生, 王海宁, 等. 不同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2): 177-184.

猜你喜欢

本区蓟马幼果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椰子落果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生长调节剂含量分析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冬季作物上主要蓟马的组成及吡虫啉的毒力测定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