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2018-01-17户淑珍户淑红

医药前沿 2018年29期
关键词:五灵脂寒凝小腹

户淑珍 户淑红

(1宁夏同心县预旺镇中心卫生院 宁夏 吴忠 751305)

(2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痛经是一种妇女常见的症状,是指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坠胀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疼痛剧烈引起晕厥者,可伴有全身不适,如腰酸,严重者可出现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等现象,其病因病机虽有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等多种类型,但临床上,痛经以寒凝血瘀最为常见,治疗以暖宫散寒,化瘀止痛,通经活血为原则,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56例,针药结合,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痛经患者56例,经过相应的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均为排除全身或局部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患者,年龄15岁~40岁,平均年龄约28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3月,未婚20例,已婚36例。

2.方法

针灸治疗:取穴:关元、中级、足三里、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药物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当归、赤芍、川芎、五灵脂、生蒲黄(失笑散)、延胡索、没药、延胡索、肉桂、干姜、小茴香。根据兼症随症加减。

3.疗效标准

治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痛经症状大部分消失;好转: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仅偶尔疼痛;无效:痛经症状改善不明显。

4.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治愈28例,显效13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约为94.6%。

5.病案举例

5.1.刘某某,女,16岁,未婚,学生,初诊时间:2015年8月16日。患者以“行经腹痛半年,加重2月”为主诉,现病史:患者半年前由于月经期不慎淋雨后,每遇行经前五天左右出现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行经期上述症状加重,每遇疼痛时用暖水袋敷煨可缓解症状。2月前行经期因食冰激凌后,小腹疼痛加重,痛引腰骶,疼痛汗出,用暖水袋敷煨和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后症状能缓解。患者初诊时症状,本次月经行经第一天,小腹疼痛,痛甚拒按,得热痛减,伴腰酸不适,面色苍白,汗出,月经量少,夹有少量血块,色暗红,舌质暗,苔白,脉沉紧。妇科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月经史:患者月经初潮14岁,周期4~5天/28~30天,量中,色暗红,夹有血块。诊断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治疗隔姜灸关元、中级、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子宫穴;并于月经干净后取上述穴位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治疗7天。口服药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香附10g、杜仲10g、五灵脂9g、生蒲黄9g、延胡索9g、没药9g、肉桂3g、干姜6g、小茴香3g、艾叶6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于经前5天开始服用。嘱患者避风寒,畅情志,忌食生冷,注意休息。按上述治疗2个月经周期,痛经诸症消失,随访3月未复发。

5.2 张某某,女,36岁,已婚,农民,初诊时间:2016年9月6日。患者以“行经腹痛三年,加重3月”为主诉,现病史:患者三年前由于月经期用冷水洗衣服后,出现小腹疼痛,伴腰酸,未予重视,之后每遇行经前一周左右出现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行经期上述症状加重,每遇疼痛时用暖水袋敷煨可缓解症状。3月前患者因行经期食凉面后,小腹疼痛加重,痛引腰骶,疼痛汗出,用暖水袋敷煨和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后症状略能缓解。患者初诊时症状:本次月经行经第二天,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腹疼痛,痛甚拒按,畏寒喜暖,伴腰骶酸痛不适,月经量少,夹有血块,血块排除后疼痛可减轻,经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妇科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月经史:患者月经初潮15岁,周期5~6天/30~32天,量中,色暗红,夹有血块。诊断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通经活血。治疗隔姜灸关元、中级、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子宫穴;并于月经干净后取上述穴位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治疗7天。口服药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12g、赤芍12g、川芎6g、香附10g、杜仲10g、桑寄生10g、五灵脂9g、生蒲黄9g、延胡索12g、没药9g、肉桂3g、干姜6g、小茴香3g、艾叶6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于经前5天开始服用。嘱患者避风寒,畅情志,忌食生冷,注意休息。按上述治疗3个月经周期,痛经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6.讨论

中医认为痛经系情志所伤,饮食起居不慎,感受六淫为害。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在经期感受寒湿之邪、涉水、贪食生冷等因素导致寒客冲任与血相博,经脉瘀阻,加之经期及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直接导致冲任虚损或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致使“不通则痛”,故调理冲任气血,促其畅通为其治法。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任脉起于胞宫,与肝、脾、肾经分别交汇,任脉为阴脉之海,主全身阴津精血,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故取任脉的关元、中级以调理冲任,足三里是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之经血,具有补益气血、调理经气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又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肾理气、活血化瘀之效,子宫穴为痛经的病位穴,针刺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艾灸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可达到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调理冲任、补肾与防病保健的作用,从而能使肾经旺盛,冲任胞宫气血运行畅通,“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少腹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临床可随症加减,少腹逐瘀汤原载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析其方义,方以当归、赤芍、川芎为主药,取其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之功效;辅以五灵脂、生蒲黄(失笑散)、延胡索、没药,其中五灵脂、生蒲黄通利血脉、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进而可推陈致新,没药散结气、通血滞、消肿定痛、去腐生肌,二者合用有生新除旧,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止痛[1];延胡索为气中血药,善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为止痛良药;而佐以肉桂、干姜、小茴香,辛热善行、散寒通阳、温暖冲任、振奋脾肾阳气,通达中下二焦,鼓舞气血运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蒲黄、五灵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微循环之功,又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使瘀血排出;当归能对抗垂体后叶素、组织胺、肾上腺素等引起的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肌肉弛缓,血流通畅,局部营养改善[2]。赤芍、延胡索、五灵脂、蒲黄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明显的抑制前列腺素PGF2a的活性和解痉作用,能增加血液灌注流量,改善血液循环[3];运用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针药合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五灵脂寒凝小腹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人参不怕五灵脂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睡前的养生秘笈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按摩小腹治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