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8-01-17汪贵仙

医药前沿 2018年29期
关键词:病员锁骨生理盐水

汪贵仙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日益增加,目前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为了降低PICC置管时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对我科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PICC置管时异位颈内静脉的原因,寻找简单易行的护理干预措施[2]。实施护理对策后,未发生置管时颈内静脉异位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5月—2018年7月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共14例患者参与本次课题。

1.2 实施对策前的操作方法

1.2.1 定位 手臂外展90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预计置管的长度。

1.2.2 穿刺点消毒 消毒范围大于20cm×10cm,打开穿刺包,戴手套;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病人手臂下,铺孔巾及治疗巾,扩大无菌区;准备肝素帽、空针等,抽吸生理盐水。

1.2.3 导管准备 用注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冲洗导管,润滑导丝,预冲穿刺针及肝素帽。

1.2.4 穿刺 扎上止血带,使静脉充盈;用1%利多卡因在穿刺进针点皮下作0.1ml局部麻醉;再将穿刺针与穿刺部位呈15~30°进行静脉穿刺,确认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再进入少许,从导入鞘中退出穿刺针,松开止血带;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导入鞘;其余手指轻压导入鞘尖端所处上端的血管上,右手持钳将PICC导管沿导入鞘送入静脉。

1.2.5 送管 管道进入静脉约30cm时,嘱病员头偏向置管肢体同侧,下颌尽量紧贴锁骨,继续送管至预定长度,退出导入鞘,撤出导丝,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连接肝素帽;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1.2.6 固定导管 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小方纱覆盖穿刺点,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妥善固定外露导管。

1.2.7 记录 记录原导管长度、穿刺侧上臂臂围、置入管道长度、外露长度。

1.2.8 所有病人完成置管操作后均立即行急诊胸片检查。

1.3 置管结果统计

1.3.1 共计置管11例,异位颈内静脉3例,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23%。

1.4 原因分析

1.4.1 操作前评估不足,没有让病人练习配合动作,即采取平卧位,头偏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

1.4.2 病员由于疼痛、呼吸困难、心累等原因无法配合。

1.4.2 病员体位不符合要求时,助手双手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协助使其头偏向置管侧,并向下用力,使下颌尽量贴近肩部,此方法不能有效阻断颈部静脉。

1.5 护理对策

1.5.1 进行置管操作前全面评估病员身心状况,评估病员是否能配合正确摆放体位。

1.5.2 对能够配合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摆放正确方法的练习。

1.5.3 对不能配合的患者,由助手协助用指压法阻断颈内静脉。当导管送入约25~30cm,预计达锁骨下静脉中段前,助手站于操作者对侧,左手食指和拇指以人字法打开,在穿刺静脉同侧锁骨上窝内1/2至同侧胸锁关节上方,将食指按锁骨走行放置,用力按至最底部,阻断颈部静脉,预计导管已通过锁骨下静脉入头臂静脉即停止按压(约15~20cm)[3]。

2.结果

实施护理对策后共进行了3例PICC置管,均未发生颈内静脉异位,有效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3.讨论

PICC置管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各级医院的硬件设施、技术力量及人才储备不尽相同。对于没有开展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的医院,在盲穿的情况下,不能在置管同时动态观察PICC管道是否异位颈内静脉,有时不能一次置管成功。若置管完成后再行胸片检查,明确管道走行,对于异位颈内静脉的处理方法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一次性成功的将导管尖端送入上腔静脉中下段,避免异位至颈内静脉。进行置管操作前,评估病员是否能配合正确摆放体位,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摆放正确方法的练习,对不能配合的患者,由助手协助用指压法阻断颈内静脉。结果可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时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保障患者留置管道期间的静脉治疗安全,可针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病员锁骨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锁骨滋养孔解剖学研究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加强护理员规范化管理 提高病员满意度
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并喙突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