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云南甘蔗产业损害监测预警分析

2018-01-17邓军武晋宇朱建荣杨绍林樊仙

中国糖料 2018年6期
关键词:蔗区糖料食糖

邓军,武晋宇,朱建荣,杨绍林,樊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 开远661699)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占世界食糖产量的80%以上[1]。云南是全国重要的糖料蔗核心基地,甘蔗产业更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产业[2]。云南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热区资源丰富,十分适合甘蔗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食糖安全问题。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规划在云南、广西两大糖料蔗主产省(区)打造糖料蔗核心产区,其中规划在云南建设200万亩(13.3万公顷)糖料蔗核心基地,提高甘蔗产业市场竞争力。2016年9月,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云南省蔗糖产业,推进蔗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蔗糖产业提质增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蔗糖产业提质发展3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云政发〔2016〕83号)。但近年来,糖价波动较大,生产线逐年减少,企业经营困难,给云南蔗糖产业带来重大冲击[3-4]。因此,加强对云南甘蔗产业损害监测预警分析,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产业年度变化情况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对预判云南甘蔗产业2018/2019榨季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甘蔗产业的基本状况

1.1 产业总体情况

甘蔗产业是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之一,更是扶贫产业之一。云南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产糖量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西。全省16个州(市)有10个州(市)产糖,主要集中在临沧、德宏、保山、普洱、文山、西双版纳、玉溪、红河8个州(市),全省129个县(市)有52个县(市、区)种植甘蔗,多为沿边少数民族地区[5-6]。云南拥有15家制糖企业集团,机制糖厂生产线57条,开榨糖厂56家,服务农户约128万户、蔗农600余万人。据统计,2018/2019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29.00万hm2。从蔗区分类划分,水田甘蔗7.52万hm2,水浇地甘蔗2.16万hm2,旱地甘蔗19.32万hm2;从栽培制度划分,新植甘蔗8.27万hm2,宿根甘蔗20.73万hm2。在良种推广方面,云南高优良种推广面积25.93万hm2,一般品种3.07万hm2。

1.2 产量产值情况

2017/2018榨季,云南甘蔗农业总产1 835.87万t,平均农业单产63.30 t/hm2;据云南省糖协调查,云南总入榨甘蔗1 611.70万t,平均产糖率12.83%,产糖206.86万t;2018年6月19日昆明糖价5 270元/t。按昆明糖价推算,蔗糖企业可实现蔗糖销售收入109.02亿元。云南省甘蔗首付收购价420元/t,再加上良种加价,按甘蔗原料平均收购价450元/t计算,根据甘蔗入榨量和甘蔗平均收购价推算,蔗农种蔗收入可达72.53亿元。

1.3 成本收益情况

云南甘蔗生产成本主要由种苗、农资、人工和社会化服务等构成[3]。以2018年耿马县、澜沧县为例。耿马蔗区,甘蔗生产总成本30 780.00元/hm2,其中土地成本4 500.00元/hm2、人工成本15 000.00元/hm2、物资与社会化服务费11 280.00元/hm2;甘蔗产值40 500.00元/hm2,种蔗净利润9 720.00元/hm2,成本利润率为31.58%。澜沧蔗区,甘蔗生产总成本24 690.00元/hm2,其中土地成本3 750.00元/hm2、人工成本10 335.00元/hm2、物资与社会化服务费10 605.00元/hm2;甘蔗产值27 412.50元/hm2,种蔗净利润2 722.50元/hm2,成本利润率为11.03%;以两个县的平均值计算,甘蔗生产总成本27 735.00元/hm2,其中土地成本4 125.00元/hm2、人工成本12 667.50元/hm2、物资与社会化服务费10 942.50元/hm2;甘蔗产值33 956.25元/hm2,种蔗净利润6 221.25元/hm2,成本利润率为22.43%。

1.4 产业政策

2018年,国家和云南非常重视甘蔗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继续支持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2018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取消国家储备糖和储备肉交易服务价格政府定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价格规〔2018〕65号),决定取消国家储备糖交易服务价格政府定价。2018年3月2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调整云南省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云政办函〔2018〕34号),明确提出要强化和健全反食糖等走私工作机制,调整云南省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成成员。

2 甘蔗产业的年度变化情况

2.1 甘蔗种植面积略有增加

与2017/2018榨季相比,2018/2019榨季云南甘蔗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增加0.11万hm2,增幅为0.37%。其中,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甘蔗种植面积略有上涨,临沧市、保山市、红河州、玉溪市甘蔗种植面积略有下降;文山州甘蔗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各州(市)种植面积年度变化情况为:西双版纳州面积从1.96万hm2增加到2.29万hm2,增幅16.84%;普洱市面积从3.74万hm2增加到4.37万hm2,增幅16.84%;德宏州从5.74万hm2增加到5.80万hm2,增幅1.05%;玉溪市从1.02万hm2下降到0.99万hm2,下降2.94%;红河州从1.91万hm2下降到1.88万hm2,下降1.57%;保山市从3.01万hm2下降到2.87万hm2,下降4.65%;临沧市从9.50万hm2下降到9.14万hm2,下降3.79%;文山州从2.04万hm2下降到1.61万hm2,下降21.08%。

2.2 甘蔗出糖率上升,蔗糖产量明显增加

与2016/2017榨季相比,2017/2018榨季云南甘蔗农业总产量略有下降,但甘蔗平均出糖率上升,蔗糖产量明显增加。2017/2018榨季,云南甘蔗农业总产1 835.87万t,较上榨季减少26.32万t,略降1.41%;甘蔗入榨量1 611.70万t,较上榨季增加133.57万t,增幅达9.04%;云南蔗区甘蔗平均产糖率12.83%,较上榨季提高0.13%(绝对值);产糖量达206.86万t,较上榨季增加19.07万t,增幅达10.15%。

2.3 蔗农种蔗效益下降,糖企经营收入减少

以耿马县2017/2018榨季为例。在土地人工成本方面,甘蔗种植土地成本较上榨季上涨约750元/hm2;人工成本上涨主要体现在砍蔗用工方面,较上榨季上涨10~20元/t。在种蔗总成本方面,甘蔗生产总成本较上榨季增加2 700元/hm2,增幅达9.62%;在蔗农种蔗收益方面,种蔗净效益较上榨季减少3 741.30元/hm2。在糖价方面,昆明糖价5 270元/t,较上榨季昆明同期糖价6 450元/t明显下降。

2.4 二维码溯源系统在云南进行试点

2018年,云南加强了二维码溯源系统建设,并在孟连昌裕糖业有限公司和云南中云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了试点,对稳定国内食糖市场、加强打击食糖走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措施。二维码溯源系统给了蔗糖产品一个身份证,便利了查缉,简化了执法部门的查缉手续,解决了区别真伪的鉴别难题;同时,二维码溯源技术还是响应国家食品安全的技术性保障措施,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方向,也是企业实现品牌建设的战略性举措。目前,二维码溯源系统已经从生产端进入物流端,通过物流端进入客户端,已经有良好的反映,技术趋于稳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3 甘蔗产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1 产业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了甘蔗面积稳中有升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蔗糖产业的宏观调整,产业发展环境变好,甘蔗种植面积下降趋势得以改变,2018年云南甘蔗种植面积略有增加。云南甘蔗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36.01万hm2下降到2017年的28.90万hm2,到2018年实现了稳中有升。这种发展变化得利于各种产业政策落实到位,为云南甘蔗产业发展营造了好的政策环境。如,云南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云南高标准蔗园建设和中低产蔗园改造,改善蔗区生产条件,为甘蔗获得高产高糖搭建了良好的生产平台;国家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划定,明确糖料蔗生产的具体地块,为巩固蔗糖生产科学规划了产地[7]。云南省出台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包括甘蔗在内的经济作物发展目标,为保障我国食糖安全提供了政策保障。以及国家从完善食糖储备制度、控制食糖进口数量、严厉打击食糖走私等方面加强了管理,为稳定我国食糖市场和保护蔗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出糖率和蔗糖产量

随着我国甘蔗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和各制糖企业对甘蔗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视,一批高产、高糖、强宿根的甘蔗新品种和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先后得到有效转化应用,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促进了云南省高原特色甘蔗产业提质发展[6,8]。全省甘蔗新品种繁育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各制糖企业储备了更多更好的新品种种源,为新品种改良更新和优化布局奠定了基础。据调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自育的云蔗05-51和引进筛选繁育的柳城05-136、柳城03-182等一批新品种在云南蔗区得到快速繁育和应用,2018/2019榨季繁育面积分别达0.31万 hm2、0.37万hm2、0.58万hm2, 分别较上个榨季的0.14万 hm2、0.16万hm2、0.43万 hm2有明显增长。另外,各制糖企业在重视新品种繁育的同时,也加快了甘蔗化肥减施增效技术[8]、地膜全覆盖节水抗旱技术[9-10]等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推广蔗区的甘蔗单产和糖分,增幅分别达0.10 t/hm2以上,蔗农增收达4 500元/hm2以上。据调查,2017/2018榨季,这些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仅在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蔗区推广应用面积达2.60万hm2,较上个榨季增加53.29%;在全省蔗区推广应用面积4.71万hm2,较上个榨季增加64.11%。

3.3 成本抬升、糖价下跌导致工农效益明显下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与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蔗区租地和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甘蔗生产物资价格上扬,抬升了甘蔗生产成本,进而导致蔗农种蔗净收益减少。以云南最大的甘蔗种植县耿马县为例,种蔗净效益较上榨季减少3 741.30元/hm2。另外,与广西、广东蔗区相比,云南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11]。从勐海县甘蔗机械和人工收获的对比情况来看,机械较人工收获可节约750元/hm2的成本,按平均单产72.15 t/hm2计算,可节约成本3 607.50元/hm2。在蔗糖价格方面,主要产糖国泰国、印度过量增产动摇全球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压力增大。虽然国内食糖供求依然产不足需,但国内蔗糖价格一跌再跌。主要原因可能是国际市场增产的压力通过食糖走私影响到国内市场,导致国内糖价持续下跌,食糖走私形势依然严峻。加之全球经济受贸易摩擦影响不确定性增大,复杂性大于以往。昆明糖价持续低迷,2018年6月19日仅5 270元/t,较上榨季同期下降1 180元/t。

4 甘蔗产业应对发展变化的措施建议

4.1 认真落实政策措施,稳定我国食糖市场

甘蔗产业是云南省传统支柱产业,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2]。在云南很多山区,主要依靠种植甘蔗来增加农民收入。甘蔗产业不存在“同质化”问题,农民种植甘蔗收入较稳定,不会出现滞销,是蔗农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部分制糖企业出现拖欠蔗款,甚至长期拖欠,严重挫伤蔗农种蔗积极性。虽然这种现象是极少的,但给产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应对这种现象,首先应认真落实商务部关于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政策,严格控制食糖进口数量;其次是要严厉打击食糖走私,保护我国食糖市场,稳定食糖价格;再次是制糖企业应重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转型,不断提高产业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制糖企业实现更多效益,带来更多利润。因此,在各种政策措施的保护下,制糖企业要积极发展甘蔗产业,端好自己“糖罐子”。

4.2 加快核心基地建设,提高甘蔗生产效率

云南作为全国第二大糖料蔗核心基地,肩负着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的重要责任。2015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糖料蔗主产区发展规划,云南糖业发展被列为国家战略,全省7个州 (市)21个县(区)纳入核心基地。国家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加快良种培育推广,推进全程机械化,提升糖料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糖业核心竞争力。甘蔗基地是甘蔗产业发展的基础,甘蔗原料是制糖企业的第一车间。为改变云南甘蔗生产条件较差的现状,稳步提高甘蔗生产效率,首先应加快蔗区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甘蔗基地,改变小而散的经营模式,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其次应加快建设糖料蔗核心基地,实施土地平整、坡改梯、土壤培肥等工程,建立高标准蔗园,改善蔗区生产条件;再次应结合云南山地蔗区的实际,组建更多的甘蔗专业化合作社,特别是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为甘蔗高效生产提供更优质的社会化服务[7]。

4.3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甘蔗科技成果有助于“甜蜜事业”快速发展。甘蔗产业发展,除有好的市场环境、原料基地外,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甘蔗科技成果是支撑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为加快推广应用甘蔗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甘蔗高产、高糖、强宿根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工作,合理布局早、中、晚熟优良品种,特别是早熟品种的繁育布局,改变蔗区品种单一化的现状;二是加强农业部主推技术——甘蔗温水脱毒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实现甘蔗种苗健康化,减少蔗区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延长宿根年限,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示范推广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改变传统施肥施药习惯,保护蔗区生态环境,同时降低蔗农生产投入;四是结合减施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和地膜回收处理措施,特别是降解地膜和地膜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加快山地小型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在甘蔗耕、种、管等环节尽量实现机械化,减少人工投入;六是推行绿色制造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实施清洁生产,降低制糖生产过程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改善产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总之,降成本、补短板、增效益、挖潜力是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的目标主题,是糖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

4.4 加快二维码溯源系统建设,精准打击食糖走私

随着不法分子变换食糖走私手法,查缉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为稳定国内食糖市场、加强打击食糖走私,实施精准打击,进行食糖二维码溯源系统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技术保障。二维码溯源系统坚持产管结合、源头控制,完善蔗糖生产、物流、销售等各环节无缝对接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信息平台,有利于提高执法水平,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的现代化食糖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为国内食糖市场稳定和食糖产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蔗区糖料食糖
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蔗化”情况调研报告
基于时空尺度的广东农垦蔗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2022年广西糖业工作要点
——加快提升糖料蔗生产现代化水平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