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2018-01-16陈晓丽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词想象

陈晓丽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文化,体会诗中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通过诵读感受诗词音韵之美;通过想象欣赏诗词内容的意象之美;通过推敲领会诗词意象含蓄之美;通过会文感悟诗境的文化之美。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想象 推敲 会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91-02

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凝练、和谐、富有音乐性的特点。教学古诗词,让儿童体会诗词中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可以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发展儿童的联想、想象思维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小学阶段共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且都是脍炙人口的诗词精品。那么,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在读中享受美的体验呢?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诵读:感受结构的音韵之美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诗句讲究平仄、押韵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韵之美,因此诵读就成为了学习古诗词的第一要诀。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抓难字指导读正确、抓停顿指导读出节奏、抓韵脚读出诗韵、抓平仄读出文化”几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引领学生达到“口诵心惟、熟读成诵”的目标。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练读)

师:诗中哪个字较难读?(难点指导:鹳ɡuàn),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由于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登鹳雀楼”就是——诗人登上了鹳雀楼,那诗题该怎么读?

生1:登/鹳雀楼。

师:在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好节奏和停顿。你们知道五言诗的停顿原则吗?

生2:二三停顿。(生齐读古诗)

师:要读准古诗,句尾词很重要。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一定要读准、读到位。这首诗的句尾词分别是——

生3:尽、流、目、楼。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特别注意读好诗的韵脚——流、楼。(师生共读古诗)

师:这才叫“字正腔圆”。要想真正读出古诗的韵味,还要注意读好平仄音,在古汉语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读的时候要注意“平声读长仄声短”,跟着老师来试试——

生(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样一读,就更有诗味了!

二、想象:欣赏内容的意象之美

苏轼评王维之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为可见艺术,诗为可“感”艺术。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闪现一幅幅画面。诗词如画,诗可以为画“点睛”,画也能成为“读诗之钥”,联通展现万物的奇妙瑰丽。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雪》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这画里有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师朗诵古诗)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座山。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老翁在钓鱼。

生3:我仿佛看見了一条江,远处白茫茫一片。

师:所有的画面带给你的感受是——

生4:寒冷。

生5:孤独。

师:为什么这些画面会给你这种感受?

生6:老翁一个人很寂寞。

生7:大地一片雪白,给人寒冷的感觉。

师:这首诗字字珠玑,诗中的许多字眼也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讯息。请同学们默读全诗,圈出这些字眼。

生8:我圈出了“绝”字。

生9:我圈出了“灭”字。

生10:我圈的是“孤”和“独”字。

师:天气如此寒冷,渔翁却在江上垂钓。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渔翁?

生11:渔翁啊渔翁,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一个人在此垂钓呢?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课件出示柳宗元的经历)

师:了解了作者的处境,再看看湖面上的渔翁,你发现了什么?

生12:作者把自己的苦闷、孤单全都寄托在垂钓和这一首《江雪》上。

师:说得真好!他把苦闷洒给了这一寒江雪,却留下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作者的心声——

在诗画言语的课堂上,教师打开文字与画面的通道,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而后又从画面揣摩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亲历诗词文化瑰宝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三、推敲:领会意象的含蓄之美

理想的古诗文课堂要有人、有情志、重意象。诗词是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浓缩,诵读古诗文,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感知、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以诗言情、诗言志,把玩揣摩古诗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春夜喜雨》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诗题是诗的眼睛,题目中哪个字直接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生1:“喜”字。

师:诗人究竟因何而喜?请同学们继续走进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怎样的春雨?

生2:这是一场“及时雨”,我是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中读懂的,它好像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师:雨本无知,作者却说它“知”,“知”字用得多么传神啊!

生3:春雨默默无闻,滋润大地。

师:哪个字最能体现春雨的特点?

生4:“潜”字体现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生5:“细”字说明春雨很小。

师:难怪作者称之为“好雨”,再读一读诗的五、六句,说说作者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生6:“云俱黑”说明雨意正浓,这时只能看见船上的烛光。

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你们仿佛又看见了什么?

生7:雨后清晨一片万紫千红。

生8:经过春雨滋润,大地充满了生机。

师: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借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是写“雨”,清明时节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愁绪,而这首诗中却处处充满喜悦之情,为什么在诗人眼中有着如此不同的感受?(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生9:诗人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特别高兴。

师:忧国忧民的诗人由春雨想到了国家安定,能不“喜”吗?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深入剖析“雨”这个意象,让学生吟咏“好雨”,理解诗人的“喜”意自然水到渠成。古诗离不开意象,把握意象是读懂古诗的必经之路,透过古诗一个个独特的意象,学生就能“看见”文化、领略文化的魅力。

四、会文:感悟诗境的文化之美

语文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根,学生打开课本吟诵起“之乎者也”,在一次次诵读中领会古人高远的追求和精神境界。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呢?

生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聆听,两人相得益彰。

生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3: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怎么样的高山?怎么样的江河?

生4:是巍峨高大的泰山。

生5:是一望无际茫茫的大海。

师:伯牙善鼓琴,心里所想都化作琴声,而钟子期必得之,那伯牙还会想到什么呢?你们能照样子说说这些词语吗?

生6: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姣姣兮若明月!”

生7: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师:这样的心灵相通,古文就用一句话来说,读——

生(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所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就成了千古绝唱,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最后,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动人的故事吧。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古诗词集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美术的色彩美、意境美,语言的含蓄美、凝练美于一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中华文化,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得言、得意、得趣,获得古诗文阅读启蒙,为学生奠定一生受用的传统文化底子。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词想象
踏青古诗词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我和古诗词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趣读古诗词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