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散文“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探究

2018-01-16林琳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林琳

【摘要】本文根据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散文类型的特点,逐一论述开展初中散文“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散文 阅读教学 “一篇带多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26-02

初中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以往的版本一样,散文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并且,从多年的中考试卷分析得出,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然而,初中语文教师虽然知道散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却缺少新意,不仅解读方法模式化,而且缺少对课外优秀散文的阅读指导。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习惯于用程式化的套路解读文本。教师在课堂上只教一篇文章,学生得到的只是一篇文章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优化散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有新的思考和新的对策。散文“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尝试,即讲一篇课内散文,同时指导学生略读若干篇课内外的散文。其中“一篇”是课内散文,“多篇”是教材内或者课外其他同类型的散文。学生在学习一篇散文之后,能够及时地从另外多篇散文中得到知识及情感的辅助延伸和拓展,将散文的知识融会贯通。

那么,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一篇带多篇”教学呢?王荣生教授认为,文体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据之一。笔者对这一观点深以为然。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为了让初中生更易于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这三种散文的特点进行“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

一、记叙性散文“一篇带多篇”阅读

记叙性散文是散文的一大类型,这类散文写人记事,通过人、事、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情感。记叙性散文约占初中教材中散文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做到“一篇带多篇”,散文教学更省时有效。

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从叙事散文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入手精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真诚的怀念与祝福。作者写作思路清晰,感情线索自然变化,理解文义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如果教学仅止于此,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会有所欠缺。所以教师教学《阿长与〈山海经〉》后,应该让学生阅读同样是写人记事的多篇散文,如《回忆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老王》等,通过教师的引导,顺势指导学生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方法。这三篇文章不需要再加以精读,只是让学生略读后归纳各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缅怀、崇敬之情。《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叶先生的几件小事,表现出他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品质,并表达了自己对叶先生的崇敬之情。《老王》通过叙述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交往的几件事,体现出老王的不幸、善良、真诚、老实的性格特点。这样一概括,再结合《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学生不难从这四篇文章当中归纳出记叙性散文的特点:写人叙事散文,写人和叙事是结合在一起的,作者往往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体现人物性格特征,表达情感。教师进而指导学生关注体裁特点,明白记叙性散文中的“情”虽然散在字里行间,却集中体现了文章表达的中心。以后,每读到一篇记叙性散文,学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阅读。

课外记叙性散文经典之作很多,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让学生阅读林清玄的《浴着光辉的母亲》《海上的消息》《不孝的孩子》,孙犁的《鞋的故事》《童年漫忆》《母亲的记忆》等文章,加深学生对记叙性散文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二、抒情性散文“一篇带多篇”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抒情性散文。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鲜活蓬勃的春景,奏响了春天的乐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表达了老舍对济南冬天的赞美、热爱之情。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勾画出了四季雨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人生的追求。这几篇都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散文,教师可以通过“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法,在课上通过重点精读一篇再略读多篇的方法进行教学,教会学生透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深入感受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情感。教学《春》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中生机勃勃的春景,去感受作者喜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接着引领学生略读《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几篇文章阅读下来,学生能够从中归纳出借景抒情散文的特点:作者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情感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再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和《海燕》等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且这三篇文章也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紫藤萝象征着那些在生命的长河里不放弃生的希望的人,海燕象征了无畏坚韧、勇猛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教师进行“一篇带多篇”教学,让学生对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的体会更加深刻,明白了学习状物抒情散文要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找出作者所赋予作品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課外抒情性散文可选择高雄的《站起来》、马振水的《山脉》、屠格涅夫的《青春的呼唤》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抒情性散文中的“情”不仅突出作者独特的感受,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对社会、时代的看法。

三、议论性散文“一篇带多篇”阅读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写法进行议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进行严谨的论述,它更致力于抒发内心的感受。作者通过多个片段的抒写,阐述个人的主观见解。初中教材中这类散文较少。冰心的《谈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出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辅相成的普遍规则,同时表达了乐观的奋斗精神和生命不息的坚强意志。教学这篇议论性散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中的议论性语句中寻找突破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句子,这些句子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作者的观点正是通过这些议论性句子来阐述的,通过对议论性句子的分析和理解,学生也与作者进行了超越时空的交流,仿佛感同身受,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一层。精读此篇之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略读其他的议论性散文,例如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和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有了精读《谈生命》作为基础,学生在其他几篇议论性散文的阅读中能够阐述作者的观点,对文章中心进行概括。学生通过“一篇带多篇”的学习,理解了议论性散文往往是作者对身边哲理的感悟,作者在文章中会通过议论性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正确理解议论性语句才能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

由于课内议论性散文较少,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推荐课外同类散文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刘丹的《废墟的召唤》、钱钟书的《窗》、冰心的《我》、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席慕容的《独白》和毕淑敏的《论朋友》等。教师在教学这类散文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散文写法进行说理的方法,深入思考和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

散文阅读“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实验,而是要将探究的最好成果在今后散文阅读教学中继续体现,不流于形式。自从2016年10月我校“初中语文‘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申报审批下来以后,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具体的计划和部署,对初中语文“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改进。散文阅读“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探究内容。目前,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在“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领域也逐步扩大,学生也掌握了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方法。可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时候略读时间会稍显不够,我们还在继续尝试与改进,争取探究出学习语文的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远远大于教材学习。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