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构建研究
2018-01-16方惠玲孔帅
方惠玲 孔帅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特殊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表现为行为失范、学习困难、心理脆弱和困惑等,但目前高职院校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普遍是发现问题后的被动响应,缺乏系统的帮扶机制。因此,正确评估和判断“特殊学生群体”类型,建立精准化的帮扶系统,对于“特殊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化帮扶和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264-03
目前,各高职院校虽然一直在积极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各种帮扶,却一直没有起到很好的帮扶效果,现阶段高职院校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存在着预警不足、应对迟缓、帮扶不力等问题,“特殊学生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了不利影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构建“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努力践行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安校区为例,探索“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个惯性或倾向,那就是“抓两头,放中间”,而抓两头,实际上我们习惯于只是抓一头,就是给予优秀学生更多的关爱,而忽视了特殊学生群体,导致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一直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边缘,使原本处于弱势的“特殊学生群体”更加的弱势,同时也使他们错失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良行为和态度的矫正机会。而往往是当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学校校纪校规时才找他们谈话和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其实这个时候的介入已经有点晚,失去了教育的功能与意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每位学生闪光和出彩的机会,尤其是特殊学生群体,更需要我们关爱、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不断地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二、“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体系构架与实践
从2016年9月开始,我校实行两校区管理,大一新生全部在长安校区,大二回到滨江校区。两校区管理模式导致学生信息的不对称。班主任、滨江校区辅导员、滨江校区学生会干部没有过多的精力去了解和熟悉长安校区的学生。这批学生回到本部后,对于滨江校区的学生思政工作者而言,基本就是从零开始了解他们,等同于迎接“新生”。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来说,等大二再来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追求梦想,树立自信,已经迟了。如果在大一阶段,就建立特殊学生成长成才档案,动态的、多维度的记录所有特殊学生的表现以及帮扶的各方面数据,到滨江校区,这份档案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对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工作的一种强有力的延伸,将更有效地引导这批学生成长成才。
我校长安校区通过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发现机制、干预机制、跟踪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对特殊学生群体做到精准帮扶。第一时间发现和关注到特殊学生群体,通过搭建各种让特殊学生群体成长的舞台,进行分类教育,对特殊学生群体对症下药;并建立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档案,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成长导师制度,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进行跟踪和评价,对没有帮扶效果的帮扶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真正做到精准化的帮扶。
1.精准化帮扶管理制度构建。首先,加强帮扶队伍建设。为加强帮扶体系的核心力量即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我校长安校区积极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立了“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辅导员工作室,鼓励辅导员开展思政研究工作,倡导科研团队建立,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引导辅导员把帮扶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去研究,研究过程去解决。与此同时,积极创造增加交流学习的机会,及时研究特殊学生群体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有力地保障了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的有效运转,也保证了帮扶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其次,明确帮扶工作要求。特殊学生群体的界定工作应“全、准、快”。“全”是指覆盖面要广,要面向全体大一新生,而不是个别系部个别专业的新生,要全面撒网,不留死角;“准”指要对各类问题的新生了解要准时、准确,确保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快”指整个界定工作要快,大一新生刚入学,在开始的适应期内容易发生各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界定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中要快,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特殊学生群体”发现机制。第一,在新生报到当天晚上,下发家庭基本情况信息表给每位新生,第一时间收集每位新生的家庭情况、成长历程等信息,并以班级为单位制作装订成手册,学生处、系部、班主任各一本,作为新生的第一份档案。军训期间,通过助班、教官、班主任的了解,先筛选出第一批行为失范生进行有意识的关注。第二,在10月份,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参测2017级新生数3918人,根据大学生UPI测量量表筛选出需要访谈的学生共479人,占施测学生人数的比率为13.23%。长安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479名一类学生中邀请了135名学生进行面谈,余下344名学生由系部心理辅导员面谈,结合个人谈话及专兼职咨询师讨论,最终筛选出重点关注学生12人,次重点关注学生20人,一般关注学生27人。第三,通過收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困难证明材料,统计困难生数量并建立经济困难生库。2017级新生中共597名困难生,其中特困生161人。第四,探索实施“区块化”管理。鉴于长安校区全是大一新生以及常驻校区教师数量少的实际,长安校区探索实行“区块化”管理机制,几个系部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管、进步共有,进一步拓宽“特殊学生群体”信息来源。第五,设立班级内部预警系统。对班级学生干部进行积极动员和培训,让他们树立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对班级情况系统地掌握,问题同学重点关注,一有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向班主任和辅导员反映。最后,通过结合各班级学生干部、学生本人、班主任、各系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途径进一步排查、甄别、了解和掌握各班级“特殊学生群体”。
3.“特殊学生群体”干预机制。(1)价值引领平台。首先,充分发挥主课堂教育渠道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其必须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心,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其建立的是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2]。在这样的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宽自己思维的发展空间,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两课”要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引导和帮助“特殊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端正“特殊学生群体”的品行,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美丑观、是非观。其次,举办优秀校友创新创业报告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机电之星评比、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十佳大学生推荐等,用优秀校友、优秀同学的榜样力量来激励特殊学生群体在成长道路上规划好职业生涯。(2)网络引领平台。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功能,建立班级、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QQ群、微信群,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这个新阵地,有效地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校通过“青春浙机电”、“浙江机电社团活动”、“机电微学工”等公众号平台开展微资讯、微服务、微校园等活动,并通过公众号进行晚会和活动的现场直播,让学生在玩手机的时候,不仅仅是刷朋友圈和玩手机游戏,而能关注学校动态、关注时事政治,给特殊学生群体提供更多的正能量。(3)文化引领平台。第一,搭建素质教育平台,长安校区开展“一性三度”菜单式社团活动,长安校区目前共有7大类型105个社团,新生注册会员8000余人次,每周开展社团活动40余场,每周参加人数2000余人。在社团活动开展中也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参与度广、师生评价高的优质特色社团活动。如飓风文学社“壹陆风景一路人”十六周年晚会、流行音乐协会专场演唱会、12剧社“智取威虎山”话剧、陶青社陶瓷作品展示、创客联盟、街舞社、烘焙社、书画社、轮滑社、健身社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各类特殊学生群体正确认识自我,查找自身不足,改变自身行为,让他们在社团大家庭中找到归属感。第二,通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活跃校园氛围,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双休日工程”、“践行工匠精神、追求闪光人生”为主题的技能节、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等,让丰富的校园活动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给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能量。第三,健全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狠抓学风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校以不带早饭进教室、上课手机入袋作为学风建设的切入口,努力打造无障碍课堂。当前好多特殊学生群体背后往往是学风这个学习根源出了问题。好的学风是同学们真正投身学习、培养勤奋刻苦、严于律己的保障。好学风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4.“特殊学生群体”跟踪机制。(1)成长导师。长安校区“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辅导员工作室,给特殊学生群体配备了成长导师,成长导师可由各系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处教师等组成,负责跟踪帮扶特殊学生,引导这些学生成长成才。成长导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负责制定精准化帮扶方案,工作室给成长导师配备更多的帮扶力量,如班干部、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等都是帮扶小组成员。(2)帮扶档案构建与管理。每位成长导师帮扶学生,都建立动态成长档案,成长导师把帮扶过程、谈话记录、学生进步的情况等都一一记录。而长安学生处通过学生会层面的检查提供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包括学生迟到、旷课、晚归、夜不归记录。另外,通过PU系统导出学生参加活动的记录,并把这些记录都反馈给成长导师,以便成长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5.“特殊学生群体”评价机制。以两个月为帮扶的小期限来界定和评价帮扶效果,“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化帮扶”辅导员工作室通过班级同学谈话、班主任层面了解、成长导师的探讨以及其他学生活动的大数据对比,评估之前的帮扶方案是否有效,對于没有帮扶效果的,及时调整帮扶方案,让每一个特殊学生都不再特殊,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三、加大对特殊学生群体帮扶人员的激励
首先,加强对帮扶教师的奖励制度。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接触最多的群体,自然成为特殊学生群体帮扶的主群体,我校通过科研、职称评审等方面政策对辅导员进行倾斜,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于班主任和专业教师通过育人服务分与职称相挂钩的考核项以及增加班主任津贴等方面进行鼓励。其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奖励制度。一方面建立两级学生干部专业培训制度,邀请优秀教师开展各类辅导活动,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策划能力。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到基层进行挂职和实践锻炼,并对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表彰。最后,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自身的激励,让他们在来自学校的认可中发现自身闪光点,挖掘自身潜能,改变自身特殊,真正让每个特殊同学都能人人成才。
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帮扶教师的极度的耐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我校长安校区一直保持着初心,大一年级全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开展升国旗、晨跑、早晚自习等制度,让大一学生在去滨江校区前有一个良好的过渡。此外,在2017级新生中试行了素质教育学分制度,深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都能加相应的素质分,取得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后,可申请置换相关选修课程的学分,获得免修资格。这个制度的实施也大大激励了特殊学生群体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展现自我,人人闪光。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时间】权威发布: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https://www.sohu.com/a/203748590_744711.
[2]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