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畜牧业推广学》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2018-01-16田秀娥王永军
田秀娥 王永军
摘要:基于对大量毕业于动物科学专业的畜牧业推广工作者的调查发现,其在畜牧业推广工作中均不同程度存在着三大困难。通过对导致三大困难成因的全面分析,论述了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畜牧业推广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畜牧业推广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234-03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巨大挑战,只有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抓好畜牧业推广这一重点工作,才能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和环境代价,获取数量最大、品质优良和安全卫生的畜产品,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为此,培养懂技术、会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我国农业类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加速该类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就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就开设《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其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浅谈一点个人观点,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从我国畜牧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看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畜牧业推广学》的必要性
1.畜牧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年来,笔者在各地从事畜牧业推广工作中,有幸接触了大量在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推广部门、生产企业以及社会化服务企业就业的不同高校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人员均不同程度承担着或从事着畜牧业推广工作任务)。通过与其充分沟通与交流,发现其在畜牧业推广工作中存在以下共同困难:(1)不能因地制宜选择推广项目,导致推广工作“无所适从”。众所周知,畜牧业推广工作是政府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我国则主要通过项目推广方式发挥政府政策手段的效应。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区域化的推广项目,就成为区域政策效应发挥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推广项目选择的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区域对国家政策的应用以及对畜牧产业的推动作用。但是,一讲到在申报各级项目过程中关于区域最适宜推广项目的选择以及项目的策划与设计等问题,大家的普遍回答要么是基本上没有认真考虑过该问题,要么是不知道如何进行项目选择与项目的策划与设计,从而导致在多数情况下进行项目申报的目的不明确,往往是“为了申报项目而进行项目申报”,导致申报项目的精准度不够,有可能导致申报失败而错失一次机遇,就是所申报的项目有幸获批也不可能对产业发展发挥最大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大家会半开玩笑地说:“你老师在大学没有教过这些,所以学生自然就不会了。”此虽为戏言,但在一定程度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四年本科教育阶段,各个高校均十分重视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也比较重视一些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整个畜牧产业的发展而言,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所发挥的作用往往体现为“点”的层面,而一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既懂专业技术又深刻理解产业发展规律的复合型人才,遗憾的是在四年本科教育阶段恰好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相关介绍相对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整个畜牧产业发展而言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板,而就业后的“再学习”又非一蹴而就,从而导致在推广工作中不能因地制宜选择推广项目,往往导致推广工作“无所适从”。(2)缺乏推广理论的有效指导和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强力支撑,导致推广工作因抓手乏力而“事倍功半”。畜牧业推广工作,是指从事畜牧业推广的推广人员,依照国家尤其是区域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展目标和推广计划,在农业推广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引入一项或多项畜牧业创新(主要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干预手段(如传授、沟通、试验、示范、培训、教育、服务等),诱导特定目标团体中农民行为(包括知识层面、态度层面、技能层面和期望层面)的逐渐自愿变革,影响和促进环境(物质、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特定目标团体中的逐步志愿接受并采用该项创新的全部过程。为了加速特定目标团体中农民逐步志愿接受并采用该项创新的进程,作为推广人员,首先应熟悉畜牧业推广的固有规律。关于畜牧业推广的基本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一般包括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和采用阶段共5个阶段;②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系统中,根据创新采用时间的先后,把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可划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晚期多数和落后者共5种类型;③在特定目标团体中,农业创新扩散过程可划分为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和随大流阶段共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包括试验示范期、发展期、推广期和交替期共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④农业推广并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还有市场、价格、物质的投入,信贷、运销、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以及政策、法律等其他要素,由此构成了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根据以上论述,畜牧业的推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固有的基本规律,作为推广人员,首先应熟悉畜牧业推广的固有规律并按规律开展推广工作。不仅如此,根据农业推广工作的固有规律,逐步发展形成了诸如双向沟通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目标团体理论、框架理论等一系列指导推广工作的理论体系。在农业(畜牧业)科技推广实践中,我国广大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农业推广方式,并在因地制宜地选用某种推广方式的前提下,創造了许多以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措施、服务与教育手段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只有在推广理论的有效指导和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强力支撑下,推广工作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但是,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开设“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对推广学固有规律、基本理论以及推广的方式和方法等认知缺失”的短板,从而使导致推广工作因缺乏推广理论的有效指导和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强力支撑,使推广工作常常因抓手乏力而“事倍功半”。(3)由于个人推广工作技能不够,导致在推广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了推广理论的有效指导和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强力支撑,推广工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因为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推广工作技能等同样是决定推广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前已述及,畜牧业推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合格的畜牧业推广人员,不但必须要有较为丰富的动物学、畜牧学、社会学、组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依托,而且要有过硬的相关技能做支撑,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实现推广目标。4年的本科学习,虽然对动物学、畜牧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对相关技能进行了必要的训练,但尚不足以支撑畜牧业推广工作需要;不仅如此,在4年的本科学习阶段,由于专业所限,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对学生专门进行过诸如社会学、组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等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不足,更使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胜任畜牧业推广工作任务,导致在推广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2.解决畜牧业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中所面临主要困难的基本途径。正是由于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上述3大困难未能及时很好地得到解决,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推广工作。期望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学生在高校毕业前的系统培养以及就业后的专业培训,其中在校期间的系统培养无疑是最佳选择,即通过开设《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有利于补齐四年本科教育阶段专业学习过程中所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板,解决畜牧业推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知所措”难题;有利于补齐四年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中只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教育所导致的“对推广学固有规律认知缺失”的短板,解决畜牧业推广过程中因抓手乏力而导致的“事倍功半”难题;有利于补齐“个人推广工作技能不够”的短板,解决推广工作中常常感到的“力不从心”难题。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培养能够胜任畜牧业推广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助力畜牧业推广。
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不仅涉及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问题,而且还涉及“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建设问题。只有大胆创新,不断改革,才可能实现培养大批可以胜任畜牧业推广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预期目标。
二、《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1.《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建设的重点——规划设计课程重点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决定开设《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根据目前在畜牧业推广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针对性地规划设计重点教学内容才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思路,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突出以下重点:(1)畜牧业概论。虽然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的重点内容,但通过4年的本科教育后,大多数学生对畜牧业的认识基本上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也就是说对畜牧产业认知太浅,并不能满足畜牧业推广工作需要。因此,有必要将畜牧业概论作为《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其他课程内容比较而言,在《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中,畜牧业概论的特色应主要体现在宏观性和产业化两个方面。所谓宏观性主要包括从自然界能流与物流角度阐述畜牧业的实质以及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论述畜牧业不同产业间的平衡关系等;所谓产业化是指畜牧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業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这里的畜牧业概论将主要从畜牧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畜牧业的实质、畜牧业生产目的、畜牧业关键技术以及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揭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规律。(2)畜牧业推广基本理论以及畜牧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众所周知,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种实践完全有可能被碰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即使侥幸取得成功,也极有可能走了很多弯路,事倍功半。畜牧业推广工作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从不同层次认识其规律性的结果必然形成了畜牧业推广的理论体系,在畜牧业推广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广大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农业推广方式以及以具体的组织措施、服务与教育手段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畜牧业推广理论体系的实质,熟练掌握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并以此作为基本的方法论,指导具体的推广实践,是开展畜牧业推广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于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4年的本科教育对此并未进行过系统介绍。《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开设为系统学习畜牧业推广理论体系以及推广方式与方法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必要将其作为《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3)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技能。畜牧业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从事推广工作的基本技能是决定推广工作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前已述及,我国现阶段主要通过项目推广方式开展畜牧业推广工作。按项目推广技术一般要经过项目的选择、论证、试验、示范、培训、实施、评价等多个步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每一个环节均涉及推广人员的基本技能问题。掌握多项技能的推广人员,无疑将对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畜牧业推广人员,至少应具备诸如项目选择、项目申报、试验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服务、推广效果评价等多种技能,然而这些技能正好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4年本科教育阶段所缺失的。因此,同样有必要将其作为《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2.《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建设的难点——创新教学方法。考虑到《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以讲明道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平铺直叙的简单化说教式教学方法,由于在教学过程太多地重复采用这种单一刺激的教学方法来简单地强调不同事物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逐步形成了“所有事情均十分重要、是重点即为无重点、不重要”的思维逻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多年来《畜牧业推广学》教学工作的总结发现,理想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先后灵活采用了诸如字词释义教学法、形象比喻教学法、综合刺激教学法和典型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认为,创新教学方法是《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建设的最大难点。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王建民主编.动物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李建国主编.畜牧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