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途径研究

2018-01-16唐重振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唐重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最近,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新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本人根据“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针对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以寻求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新路径。

关键词:专业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131-03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中国制造”、“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从科学发现到转化成技术或产品的时间不断缩短,知识更新和新知识产生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些发展和变化对现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支撑快速发展的新经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和创新。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于2018年2月1日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

1.“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三大原则。新的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遵循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二是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三是突出持续改进。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三大特点。新的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所谓“规定动作”就是对各专业提出统一要求、保障基本质量。所谓“自选动作”就是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拓展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出现一定的成果,但大多集中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一般普通高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框架。如李静和、程勃、丁彦礼、熊彬等(2018)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将国家地勘行业转型需求、广西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本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真正结合起来,构建适合地区时代经济发展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刘志成、王咏梅、刘莹(2012)等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专业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专业教学标准的构建过程和方法。黄彬、陈毅华、陈想平、邹晓平(2013)提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既有“教”的质量标准,也有“学”的质量标准,教的标准是对教师的规范要求,“学的标准”是学生应然的学习结果,学习效果是专业质量评估的最重要部分,离开学生的学习效果谈质量标准和评估很有可能没有实际意义。

2.行政管理專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涌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宝贵意见。如:文显平(2012)结合工科院校的性质,提出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面向社会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使之科学合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成。钞鹏(2012)提出:从整体来看,民族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突出自身的民族特色,坚持走民族特色之路,应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适应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很多有益措施与建议。但总体来说,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针对“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研究很少,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体系;(2)已有研究缺乏将“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3)已有研究缺少“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背景下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成果。

本文以“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背景,结合新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并形成系统性研究体系及理论与实践成果,并为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有益尝试。

三、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现有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清,培养目标模糊。《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公共管理类专业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成熟、积累深厚的一些专业相比,也属于一门“新兴专业”。当前,从整体来看,地方高校自身优势专业都经过来长时间的发展,专业积累厚实,优势特色十分明显,其专业目标相对明确,相比行政管理专业,其专业定位更加清晰。而相比较而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较为宽泛,大部分地方高校将其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而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没有突出社会需要,缺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板块。

2.培养方案滞后,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不完善。《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公共管理类专业总学分应控制在140—160学分之间,其中理论课程学分数不高于总学分数的85%,实践课程学分数不低于总学分数的15%。课程体系包含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毕业论文(设计)。”从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特征来看,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体体现社会需要、政治性强、实践性能力突出等。根据相关调研,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大多只满足其中部分原则,理论学时偏多,而实践学时大大低于新标准;授课方在日常的授课当中,大多数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式,而且考核方式老旧和单一。培养方案没有跳出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十分明显;在教学方法上,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

3.与“四为服务”结合不够,与时代发展脱节。《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公共管理类是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高等教育要做好“四为服务”,指出了我们高等教育的职责与功能,为我们高校各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当前我们一些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来看,其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不够,无法体现面对“四为服务”要求和新的社会与经济变化,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融入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和核心地带。因此,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时代性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四、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途径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对照“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探索科研院所、高校、相关政企事业单位三方联动的“行业学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开展专业课程组织模式变革,推进行政管理专业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延伸,并将科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应用于人才培养,探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向。其主要实现途径为: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等四个方面。

1.培养目标改革。从本质上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人才模式的顶层设计,总揽全局,它的确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国家《新的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提出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学生中心,二是突出产出导向,三是突出持续改进。第一,从宏观层面上,就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以专业培养方向与目标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产出效应,将行政管理专业与本校优势、特色专业结合起来,突出自己特色,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第三,建立健全本专业的发展考评体系,自我评估,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持续改进方案,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打下基础和做好铺垫。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提出的三原则和构建探索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企业三方联动的“行业学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对现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进行分析,依照《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的要求,强化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其目的就是使学生以最快速度领会和吸收所学知识,并做到知行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首先,依托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的可用之处与当前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实现模拟和仿真,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其次,突破传统,在课堂教学中,以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与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三位一体。

3.课程体系设计。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提出的三原则、三大特点及新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何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第一,强化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进行外出实地调研,强化与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及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意愿,从学生、用人的单位出发,突出需求导向,制定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第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对所有课程进行有效调整,实现课程体系最优化,同时突出地方特色,适当增加一些地方民族特色的课程,与地方社会经济特点相结合。第三,强化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有效融合,在理論教学课时中增加实践课时,形成交叉与合理搭配,将专业课程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4.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改革。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进步。据我国国家相关规定,现阶段各高校要“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同时,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新标准》提出的三原则、三大特点及新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实时的专业管理制度,对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科学指导。其新的管理制度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监管、方案实施的监管、专业教学过程的监管、学生毕业后情况追踪等。另外,评估方式的改革,重点强调第三方评估、用人单位评估、上级评估和自我评估,建立四位一体的评估新模式。其主要评估内容有: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二是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三是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价;四是学生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五是方案实施前后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比分析;六是教育部相关机构的专业合格评估情况。

参考文献:

[1]李静和,程勃,丁彦礼,熊彬.面向广西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

[2]刘志成,王咏梅,刘莹.对接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构建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3]黄彬,陈毅华,陈想平,邹晓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3,(8).

[4]文显平.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