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海上仙山 青岛名片
2018-01-16郭鹏
郭鹏
从一座山高路险、关注度不高的海上名山,发展到如今游人如织的国家5A级景区,崂山景区的发展变化已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变迁的缩影。
12月11日,青岛下了一场雪。在很多青岛市民看来,这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而对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工作人员来说,大雪意味着繁重、紧张的清扫任务。
为了保障游客上山安全,崂山景区仰口游览区管理处副处长王保罡一大早就带着同事们清扫景区路面。由于大雪,当天的游客并不多。当清扫到游览区索道上行终点一处“五星级公厕”时,王保罡对工作人员说:“这个公厕的公共区域应该添几把椅子,游客们可能会用到。”
2018年国庆黄金周,崂山景区接待游客30.4万人,同比增长30.7%。10月4日单日接待游客量达6.8万人,创景区历史最高纪录。“期间,我们做到了零投诉,无舆情和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了景区之前制定的‘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目标。”王保罡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青岛是知名旅游城市,崂山又是青岛旅游的龙头。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的“崂山讲话”开启了崂山旅游的进程,40年过去,从一座山高路险、关注度不高的海上名山,发展到如今游人如织的国家5A级景区,崂山景区的发展变化已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变迁的缩影。
崂山讲话
50多岁的青岛人庄岩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对“旅游”和“景区”的认识都很模糊。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的崂山还不是一个“景区”,市民鲜有到此观光旅游的。
“如今的崂山风景名胜区分为7个核心游览区,但当时只有仰口附近通公交车,其他地方都不通车,想去都去不了。”庄岩强回忆。
彼时,落后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对于崂山乃至我国當时一些旅游景区建设的限制,被一位老人看在了眼里。
1979年7月30日上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乘坐面包车前往崂山。
当行至如今颇具名气但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村庄的石老人村时,邓小平让车停下,对身后的山东省市干部说:“看看,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险,不安全,是这山的必经之路吧!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
随后,邓小平来到崂山太清宫,当他饶有兴致地听完历史讲解,并观赏了黄杨等古树后,又对旁边的省市干部说:“这个地方很好,就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但现在崂山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连道路都没修好!”
视察期间,邓小平直接指出崂山发展旅游的自然优势和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求以风景名胜资源为依托,加快旅游业发展。邓小平关于崂山旅游的设想和要求,一直影响着崂山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崂山指明了方向,也为当时蓄势待发的旅游业增添了动力。
“崂山讲话”引起了山东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崂山很快开始全面建设,崂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孕育而生。
但是,针对当时国内风景区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许多重要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并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情况,国家对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日渐重视。
根据原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的提名,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了包括崂山在内的首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此,崂山等景区开始走出封闭,以一种全新姿态迎接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
地铁直达景区
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开发有着重要推动作用。闫培森是崂山景区的工作人员,他也是崂山摄影爱好者协会的负责人。在他的镜头里,记录了崂山多年的变化。“崂山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但让闫培森印象最深的还是进山道路的通畅。
“10年前的道路还多是土路,崎岖难走。”闫培森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之前每次进山拍片,都要在路上耗费一个多小时。但随着景区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出入崂山的必经之路全程都是沥青铺设,“结束了40多年的土路,现在想进山拍日出云海、朝霞落日,用不上半个小时。”
如今,崂山景区从1979年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已经发展到现在有100多公里一级公路,地铁13号线开通后,更是使崂山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地铁直达的风景名胜区。
作为崂山景区的核心游览区之一,九水游览区在今年4月23日正式迎来地铁。
九水游览区管理处副处长姜红介绍,游客从地铁口走出来,就可以抵达景区临时搭建的换乘中心,并提供售票和景区大巴车接驳服务。“也就是说,游客出了地铁就可以买票上车进景区了。”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为10万多名游客提供零换乘服务。“当初我们用了15天就搭建完成了临时客服中心,可以说是在和地铁抢时间,唯一的目的就是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姜红说。
路好走了,车多了,人也多了。
为了避免因游客陡增带来的堵车、道路不畅等问题,崂山景区各游览区管理处积极应对,在瓶颈路段、重要节点安排交警、执法、景区工作人员和社区交通员等,划区域分段管理,高效联动,有序疏导交通。
今年国庆期间,崂山景区仰口游览区管理处在节前规划平整一处临时停车场,增加车位约600个,根据车辆流量,实行二次、三次分流,以“时间换空间”,疏堵结合,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保障游览路畅通无阻。“总之,要尽量确保游客进得来、出得去,这样才能玩得舒心。”王保罡说。
厕所革命
目前,包括崂山在内的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已从夯实基础、深入推进阶段过渡到如今的创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旅游品质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没想到景区的公厕,也可以成为游客们在景区关注、体验的一个环节。”东北游客王女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在她的印象中,厕所是不少景区服务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虽说近些年各景区都在改善厕所环境,但像崂山这样将公厕打造成如此高标准、高水平的还不多见。”
据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崂山区启动“厕所革命”,用3年时间打造了百座最美标准化生态厕所,实现生态厕所全覆盖。崂山景区也因此获得全国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十大典型景区、管理模式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创建了建设、运营和合作的全新崂山标准,并被写入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
“崂山标准”的创立,对国内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产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此外,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游客,崂山景区客服中心设置了诸如“爱心妈妈屋”等配套设施,推出“一条龙”服务。各管理处通过设置咨询台、服务台,安排专人为游客提供咨询、初级救护、导游讲解、广播找人及提供热水、手机充电等服务,从细微处体现无微不至的服务。
崂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兰波曾在受访时表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崂山最大的资源,而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则是崂山最美的风景。”
改革开放以来,崂山景区日新月异。原本“不适合开门迎客”的崂山,如今迎来八方来客。40年来,景区游客量逐年增长,2017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65.6万人次。
如今的崂山,除了服务设施及服务理念不断配套升级,还实现了网络购票、入园、语音导游等智慧旅游功能,在不断开放进取中,把我国旅游景区的形象展现给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