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创新项目 提供创新舞台 培养创新人才

2018-01-16韦龙明田晗钰袁琼吴限李仁成庞崇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韦龙明 田晗钰 袁琼 吴限 李仁成 庞崇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了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依托,以挑战杯竞赛为动力,以学术活动为舞台,构建以杰出人才培養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创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舞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112-02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高校当前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曾下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之后又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广西教育厅也下达《关于启动实施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桂教高教〔2012〕20号),包含的三项计划之一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就是旨在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增强大学生的总体创新意识。本文围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探索。

一、现状分析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不仅要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更要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国内外形势迅速变化的时代,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既能就业,又能创新”是其自我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高校教师,更要肩负着创新人才培育的重任。

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热点。通过知网查寻,光是2015年就有相关教改论文352篇,归纳起来,学者们认为,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开展方面,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

1.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国外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仍然比较薄弱,如何有效地培养高校创新人才也成了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和内在动力。大学生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能否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实践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我国大学生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过于追求结果的唯一性,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收敛,面对问题时“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加之在创新启蒙上极度匮乏,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个性和自信,没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科研工作主动性不强。

2.创新精神相对不足。“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才能实现超越,而这正是大学生们普遍缺乏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过于教条化、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方式单一,对“权威”过于崇尚与迷信。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萌发了创新的欲望与冲动,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创新训练,往往导致在实际科研活动中虎头蛇尾,成效甚微。

3.创新项目难度不适。在大力宣传下,大学生们有了参与创新项目的热情。但是许多项目的设立超出低年级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未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导致大学生无法独立开展大创项目,最后项目结题有可能依赖指导老师的科研成果交差了事,有违创新项目的初衷。而对于进入专业教育的大三、大四学生,却因为忙于考研、找工作,大多无暇顾及创新项目的开展,最后可能导致项目无疾而终。

4.创新成果比较匮乏。闭门造车已经成为所谓的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常态,部分项目缺乏真正的指导,结题报告很可能是网络资料东拼西凑堆积而就。创新舞台的缺乏、创新实践的不足、老师指导的缺乏,已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成果的出炉。时代要求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吁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默默奉献,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成果推出作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

二、解决途径

1.选择创新项目的适合类型。大学生创新项目选题难易程度要合适,研究内容过于容易,不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留有创新的余地;但也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前提下,将导致大学生无法独立开展工作。需要积极发现适合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科学问题,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创新性的立项项目。比如,某某海滩沉积规律研究就比某某矿床成因探讨更加容易被地质类低年级大学生所接受。

2.将大创项目与科研工作融合。高校教师,特别是年轻老师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巨大压力。由于目前职称评定的考评指标大多数是依据科研成果,因此,老师们在科研项目申请、撰写高水平论文方面占据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这方面,能够给以老师帮助的,显然研究生们的作用要大大超过本科生。因此,老师培养学生的重点肯定放在研究生方面。如何将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与实施,跟老师们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有机地结合非常地关键。这需要把老师把科研项目合理分解细化,拿出适合本科生承担的科研内容,还要选择好有能力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有效实施,还要确保研究生与本科生都要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但相互的研究成果又有衔接。

3.探索创新项目的指导模式。万事开头难,学生们在大创项目批准的初期,对于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往往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也许时间在不经意间就很快溜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迫切需要指导老师的引导,及时关心学生的工作进展,耐心给学生解惑。初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很重要,只要学生们行动起来了,一切“困难”将会迎刃而解!因此,一位称职的指导老师,在创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立项申请、工作计划制定、科研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编写、学术论文撰写,都要予以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运行模式。

4.提供创新成果的展示舞台。创新活动是基于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前人研究成果的提升。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查阅、整理方法,把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逐步加大科研深度;鼓勵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参与挑战杯或学科竞赛,展示创新成果。

总而言之,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选择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科技项目,搭建创新成果展示的舞台。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同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庞大的创新型人才,发挥高等院校教师人才培养的智力优势。

三、实践成果

2013年以来,作者指导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学校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十多项,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2013年获得广西特等奖、全国三等奖。在大创项目成果支撑下,指导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省级刊物和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指导的本科生先后参加2015年和2017年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学术交流,都获得了大会优秀论文奖。前后项目组成员有20名毕业生,其中11人考取研究生(含免试推荐,特别是一位直接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录取为直读博士研究生),10多人/次荣获学校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8人评上学校优秀毕业生;在读的14人中,多人评上学校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特别是两位项目负责人先后于2014年获得第五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2017年获得第八次李四光优秀学生提名奖。

参考文献:

[1]刘芬,李雅静,杨继生.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34-235.

[2]宋之帅,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42-145.

[3]蔡华健.地方院校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2,(8):76-78.

[4]陈慧仙.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J].时代经贸,2012,(2):203-204.

[5]孙花勋.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J].企业研究,2008,(10):45-47.

[6]王刚.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下),2011,(5):2-2.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