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2018-01-16瞿孜文
摘 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立足于企业的真实项目运作,通过学生实习实训、业师协同教学、校企人员互聘等方式,以校外实训基地为纽带,实现校企紧密合作,达成学生成才、专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共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校外实训基地;共生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建设的校外实训基地则成为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了学生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经验共享等高职院校的教育延伸功能,是实现校企合作育人的保障。“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院校技术服务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共赢具有明显的现实推进作用和长远的战略价值。
一、現有的艺术设计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1.重数量,轻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办学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建设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创办和发展专业的第一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专业的建设水准。然而,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合作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仅仅将其作为应对“评估”的措施之一,简单认为校外实训基地多多益善,却并未认真的与之进行沟通合作,更谈不上能够针对特定院校和特定企业进行模式上的探索与建设。这就导致即使院校的师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活动,却很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要么生硬的接受某种“技能训练”,要么走马观花、完成纸面任务了事。
2.重技术,轻育人
毫无疑问,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置身于企业真实环境之中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因此,众多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多围绕“核心技能”来设计实训项目,培育学生的“技能”,较少涉及“育人”。不过,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全方位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仅仅具有出色的“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当多的“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必须将“育人”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也就是说,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最重要目的是培育全面的、合格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专业教学。
3.重学生,轻教师
校外实训基地所服务的对象长久以来被定位为单一的学生群体,这是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学校热、企业冷”现象。能够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固然有支持教育的热心,但仅仅有热心是不够的。如何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将校企在技术服务、经验共享等方面的壁垒打通成为需要破解的命题。其中,如何定义“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这个“教师”,一方面指向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院校教师,一方面指向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教师”。一个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需要两者不仅仅是实训学生的“监督者”,应该成为校企合作的“沟通者”。
二、“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含义
所谓“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指立足于企业的真实项目运作,通过学生实习实训、业师协同教学、校企人员互聘等方式,以校外实训基地为纽带,实现校企紧密合作,达成学生成才、专业增强和企业成长的“共生”发展。
“共生”所谓一个生物学术语,较多的被认为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我们将它引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想强调校外基地建设完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成为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支点”,校企实现互利共生,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
“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起点是企业的真实项目运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它强调培育人才的“现实性”,因此参加校外实训的学生必须投入到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中去,而不能是“仿真”或“概念”。这就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所属的企业具备良好的实训条件与充足的真实设计项目。
“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基地为纽带,实现校企紧密合作,达成学生成才、专业发展和企业成长。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携手推进,而不是各自为政。
三、“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实现方式
“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实现,其方式虽然具有多样性,但有三个核心点,即学生实习实训、业师协同教学、校企人员互聘。
1.学生实习实训
如前面所言,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是接纳学生实习实训,通过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核心技能。在“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学生实习实训将避免单一强调技能的问题,实现“育人”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要实现这一点,一方面是校企共同组建指导团队,协同制定相关实习实训任务书,一方面要结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将“立德树人”的观念贯穿学生实习实训的全过程。
教育的最终指向是培育“完整的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优良的道德品格是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由此,校外实训基地所属的企业必须要将企业优秀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立足点,并将其作为中心环节,将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教育贯穿实习实训全过程。当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将企业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自觉以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创造有益于国家、社会、民族的设计作品为目的,“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初衷也就自然达到了。
2.业师协同教学
业师协同教学的出现在于通过引入业界专家来提升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国内高职院校推行业师协同教学制度的难点主要在于业师评聘标准的制定与教师如何协同业师进行教学。“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校企共同组建指导团队能够为业师协同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院校提供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要自觉地将原先的“监督者”角色淡化,企业提供的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技能、优良的品质外,也要自觉地将原先“技能师傅”的角色淡化。院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要共同承担起“育人”和“技能培养”的任务,共同规划实习实训项目以及编撰实习实训任务书、执行实习实训活动,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和设备,共同带领实习实训学生解决真实的设计项目,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监督者”角色的淡化并不意味着实训过程没有监督和考核,反而因为教师与业师协同进行实习实训教学让整个过程更加严格,其评价更加贴近现实。
3.校企人员互聘
校企人员互聘并非新鲜事,但其岗位多为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或企业顾问。在“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中,延续业师协同教学,院校和企业均需对传统的校企人员互聘方式进行重新审视。
一方面,参与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院校指导教师可以被企业聘为具体部门的负责人,不但承担实习实训学生的指导任务,还可以真实介入企业的设计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获得合理的报酬及荣誉。另一方面,企业骨干除了承担校外实习实训教学任务,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模块化技能提供、信息化教学等方式为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新鲜的资讯与最新的技能,也根据实际情况获得合理的报酬及荣誉。如此,校企互聘人员成为校企合作的“沟通者”,最终受益的是学生成才、专业发展和企业成长。
四、“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价值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中国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共生型”校外实训基地并不强调数量,而是强调质量和校企双方持续、有效的沟通和建设,其活力和发展将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带来独特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实习实训学生所获得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双提升,院校教师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企业骨干的社会荣誉感,这将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提供明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甘艳.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模式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5(3).
[2]张元恺.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4).
[3]瞿孜文.台湾业师协同教学制度浅谈[J].品牌,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