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浅析
2018-01-16马英强谢材李睿刘金艳邓荣东库建刚
马英强 谢材 李睿 刘金艳 邓荣东 库建刚
摘要: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在分析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把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理念要求深入融合,为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打下基础。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081-03
在我国不断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国内大学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工程教育体系接轨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大学工程教育的共有目标。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10%。这说明我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研究矿物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应用型学科,也存在同样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误区。为此,开展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改革,优化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培养体系,健全专业教育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素质工程应用型矿业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目前国内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认识,结合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紫金模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分析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固化教育模式
1.传统培养方案更新慢。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都是通过内部讨论,培养方案更新速度慢,多年前的培养方案用来培养现在的学生,没有考虑到行业发展需求,可能导致毕业生知识陈旧,知识面窄,为企业提供不了满足需求的人才,加剧就业难的局面。例如,矿物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处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随之产生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如果学生没及时了解这些新技术应用,那么进入企业就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
2.培养目标特色不突出。目前,无论是国家重点院校或是地方普通院校,不能充分考虑自身高校实际情况及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导致各高校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各高校的礦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很少推出适应现代矿物加工与应用技术的新内容。
3.培养方案完整性不够。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和科学化而忽略工程本身特性及需求,即在培养学生中很少关注工程理念、工程伦理、工程安全等内容,这会使学生在日后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从工程观点出发学习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难题。如在“选矿厂设计”课程中如能多给学生普及工程意识,那么学生将在选厂设计过程中布置得更合理、有效。
(二)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多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传统实践环节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实践组成,校内一般包括课程设计、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外一般是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各高校进行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践环节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主要围绕理论课展开,学生都是按固定模板进行实践,这种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起到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
2.没有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不能适时、及时地在实践环节引入企业项目,再加上国家对矿山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企业并不是很积极与学校一起参与到培养人才环节,这将使工程实践这个环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目前大部分高校将学历作为人才引进的硬性指标,而实践经历难以量化,学历高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而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学历层次不够,也很难进入学校执教,引进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导致在指导学生实习和设计时难以胜任。
(三)死记硬背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考核和学生成绩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目前工程能力培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各高校通过基础知识测试来检验学生学习能力,而学生应对考试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在考核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上面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例如对于学生实习的考核往往是实习报告,现场实际考核难以体现,导致学生对该环节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认识,不能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三、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探讨
(一)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以“复合”为特征建设核心课程,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宗旨,转变教学模式,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在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之前,学校或学院应该组织初期的调研工作,研究周边各类型矿山企业对专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知识体系的具体要求,借鉴各大院校核心课程建设经验,综合校内外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意见,汇总形成专业复合型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基于该知识体系与结构,最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
在确定好专业核心课程时,编写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编写讲义、选用教材、开展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教学环节的基本纲领,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深度、重点和难点及基本教学方法等。为保证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合理性,学校或学院应组织教师讨论,梳理所有专业的知识衔接及宏观架构,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实施方案,每一份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由初步编写、集体研讨、专家论证三步组成。
(三)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除了设置矿石学、粉体工程、物理选矿、浮游选矿、化学选矿、矿石可选性研究、选矿厂设计等,还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力学等基础课程。该专业是一门传统专业,注重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多,学时任务相对繁重,这种课时安排阻碍学生研究实践能力提升,可以在完善课程设置或缩减教学学分方面提出改进:
1.适度减少一些专业基础课的课时数,删减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相关性不大的章节。
2.适度增加一些与矿物分选密切且发展较为活跃的课程,如矿物材料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矿山废水处理工程等。
3.适当增加具有本学校特色专业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四)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可遵循“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创新思维培养与专业教育”三结合的原则,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是单独地给学生念PPT,而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沿着问题发展的自身规律和逻辑思维将问题延伸,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归纳总结问题中掌握和强化知识。
(五)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推进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和创新,淘汰起点低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学科前沿的实验环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充分体现实践课的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可将现有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项目研究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可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并把这些子目标分配到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工程实践各个环节,达到各个环节的培养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最终构建培养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科学的考核可以客观反映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理论课程考核评定方式:以往以试卷成绩占主导,可以增加考勤+分组讨论+上台展示+作业创新性+卷面成绩的综合考查,试卷内容也增加一定比例创新性的问题。此考核方式可减少学生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分数,可检验学生是否可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工程实践考核评定方式:传统评价以报告为主导,过于简单,学生常常敷衍了事,起不到实践培养的真正作用。应该结合实践过程表现,比如每次实践过程可根据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考察,可真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方式: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价要有对应的反馈与持续改进的機制。目前,反馈机制往往是以教学督导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对课程建设体系的督导作用,不能仅仅限于课堂督导,还要对课程建设不断更新的进程进行跟踪考核。教学有反馈,学生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表面,持续改进的要求并未及时做好跟踪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模式不变,效果停滞。工程教育背景下,持续改进是重中之重,是不断提高教学教育水平的关键步骤,应该提高对此提高认知。
四、结语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阶段,更新与改进是当前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随着矿业形势不断出现徘徊,就业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社会对矿物加工工程人才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高。在工程教育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发展必须要积极迎接挑战,要对人才的培养有更清楚的定位,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更新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适应新时代形势下社会与企业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综合型矿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燕,李辉,左可胜,等.创新性课程设计的实验改革探索——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1.
[2]徐国印,王普蓉,邹建新.矿物加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114-115.
[3]李振,杨超.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探索——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03):93-95.
[4]邢宝林,张传祥,仪桂云,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28-29.
[5]路阳,程敢,张传祥,等.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53-155.
[6]杨炳飞.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5,(0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