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规划类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建设探讨

2018-01-16朱孟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课程建设

朱孟珏

摘要: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课程,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众多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非规划类专业的目标定位,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该课程要从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案例库、完善考核方法等视角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072-02

一、课程目标定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规划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角色。尤其是2011年,“城乡规划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发展方向由建筑工程类迈向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立模式[1]。在此背景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不仅是作为城市规划学科的专业主干课,也逐渐成为许多专业的必修课。这些专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规划类专业,如城市规划、村镇建设与管理等;第二类是与规划联系紧密的土木建筑类、地理类专业,如建筑设计、土木工程、风景园林、人文地理等;第三类是与规划较相关的管理类、环境类等专业,如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旅游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2]。

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土地利用与管理为中心,包括了土地管理理论、土地技术、土地规划和不动产管理四大板块,是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专业。其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其专业基础课,基本课程定位是:使学生认识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熟悉城市规划的体系、编制和实施管理,重点掌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方案评价,以及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为学生今后从事土地规划、土地评估、地籍调查、城市管理等行业具有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庞杂,讲解深度不足。目前非规划类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使用的教材大都采用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是城市规划教材的经典之作。该教材5篇22章700余页,涵盖城镇化、规划思想、规划体制、规划影响因素、规划类型、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规划管理实施等内容。然而,一般高校《城市规划原理》仅有48个学时,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容易造成泛泛而谈、疲于应付的弊端,无法将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对于非规划类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来说,更是较难将规划理论知识与本专业其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无法发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于土地规划、土地评估、房地产开发、土地调查、城市管理的实践指导价值。

2.规划条文过多,案例分析较少。城市规划不同于一般学科,既不像数学、物理学有公式和定理,又不像经济学、管理学有大量理论知识。城市规划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对城市“未来”的研究,是典型的“规范+判断”的学科。其中,“规范”体现在学习城市规划要熟悉大量的规范条文;“判断”体现在要求有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规划经验。这都对授课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照本宣科讲授书本规范条文,没有合适的城市规划案例,无法使学生理解规划要领,达不到较好授课效果。

3.时事关注不够,信息更新滞后。城市规划时事性很强,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中。具体来看:一是新的规划理念不断多元化。如“多规合一”、城市微更新、“城市双修”、海绵城市、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二是新的规划标准不断更新。如城市规划从2013年以前的小、中、大和特大城市五类,到2014年以后的小、中、大、特大和超大城市六類。三是新的规划管理部门不断演替。2010年以前规划管理部门是住建部、建设厅和规划局;2010年以来的大部制改革,使得国土资源与规划委员会、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等名称出现。2018年,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又划分到自然资源部。因此,城市规划教材无法及时更新新的变化趋势,如果授课老师不能及时关注时事,更新自身知识量,则较难把《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讲授好。

4.实践环节欠缺,无专业针对性。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的显著特点,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都涉及规划调研、规划设计和方案评价等内容。部分授课教师自身较少参与规划设计项目,规划经验不足,同时教学过程中也较少安排规划实践安排,导致学生热情不高,对规划的理解不深。尤其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学习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建筑设计、地籍测量等课程,如果没有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往往无法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差异性。

三、课程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

1.优化课程体系。《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庞杂,信息量较大,如何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明晰课程的教学主线至关重要。具体调整思路包括(表1):(1)将规划核心内容如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重点强化,突出用地分类、多规合一等知识点。(2)将概念性的、关联较弱的知识点弱化。(3)将非规划主线,与本专业关联性差或者属于其他课程的内容弱化甚至剔除。

2.创新教学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要让学生不仅会听,而且会做、会想、会论。(1)设问教学环节,设置一些时事性的热门话题,如自然资源部成立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差异,新区开发的价值等,引起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2)课后作业环节,启发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数据去证明论题,如中国土地城镇化、空城化、用地闲置等问题。(3)实践教学环节,充分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强特点,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手段开展教学,选题如某城市新区开发规划、某地三旧改造规划、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某居住小区规划等。

3.建立教学案例库。各类空间体系规划、专项规划、规划管理等规划内容,在规划类专业都是需要独立开设的必修课,但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都集中在本课程中。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方案评价教学,构建教学案例库。选库原则包括:(1)地域性,如广东省高校应该选择珠三角城市群规划、广州市总体规划等本区域的规划案例。(2)时事性,应选择最新类型或者版本的规划案例。(3)针对性,必须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征选择案例。

4.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城市规划原理》虽然教学内容很多,规范条文很多,但课程本身属于应用型课程。因此,课程考核方式不应只强调“机械记忆”,建议不要完全按照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之类的闭卷考试进行考核。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将最终成绩细分为上课考勤(10%)、讨论交流(10%)、规划实践与设计(20%)、期末考试(60%)几个部分展开。其中,讨论交流、规划实践要进行科学设计,重点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期末考试则灵活采用开卷或闭卷,但考试内容要弱化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点,强化理解运用的实践知识点,如设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住区规划的设计方案评价等。

参考文献:

[1]袁奇峰,陈世栋.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J].规划师,2012,28(09):5-10.

[2]王晓.“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应用于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4):48-49+70.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课程建设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城乡规划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