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建筑工程数字化工地建设浅析

2018-01-16许可陈英杰

科技视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许可 陈英杰

【摘 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数字化工地建设解决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到信息系统中。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实际,从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安全管理、数字化工地构架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数字化工地建设,提高了监管效能。

【关键词】安全管理;数字化工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14;TU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8-006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30

1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关键岗位人员不履职,人员管理不到位。乌鲁木齐市建筑市场较为开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在建项目60%以上由江苏、浙江等外省企业承建,外省进疆企业普遍存在着高资质、低管理的现象,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项目管理人员长期不到岗履责,企业资质和安全管理严重脱节。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施工、监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项目负责人履职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加之部分企业迫于工期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常常使其对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大量招聘临时工、“飞机工”,有一些甚至招来即用,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3)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区县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生产执法能力不强,大部分区(县)至今尚未理清和明确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执法权限,安全监督机构在履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开展监督执法检查工作中,从未开展过行政处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2 推进数字化工地建设,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

面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关键岗位不到位履职、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和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在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方面的需求迫在眉睫。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先后发布了《乌鲁木齐市建筑施工现场数字化工地建设推进实施方案》等三份规范性文件,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管理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管理对象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档,以此促进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平台,将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深度信息化应用融合,使得信息化监管能够承载业务,辅助监管,提升效率,實现尽职免责,节省行政资源,进而提升行业监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形象,推进行业自律管理。

(1)工程建设过程视频监控提升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同时,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得到加强,相关管理部门及负责人可以通过网络用电脑、手机随时随地的实时监控建筑施工现场情况,及时有效地掌握现场施工动态,提升了隐患排查的效率和手段。

(2)视频监控装置犹如“电子眼”,相当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电子警察”,安全监管人员长了一双“千里眼、智能眼”,可以全过程、多方位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对于现场作业人员而言,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制约,规范了行为,进而提高了安全责任意识。

(3)通过利用网络及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报警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管理人员处理危机,同时将相关图像进行存储,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以便突发事件时的调查取证。

3 数字化工地建设功能概述

3.1 基础数据库及建设框架

(1)企业库,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拆、检验检测单位的基本信息;

(2)人员库,主要包括专家库、注册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的考勤、教育培训记录等信息;

(3)项目库,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市辖区所有在建项目基本信息;

(4)信用库,主要包括企业、项目及人员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信息。

(5)建设框架

3.2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1)工程机械备案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工程机械(塔机、施工升降机、施工爬架等)从产权备案、安装告知、使用登记、顶升加节、维护保养、拆除告知以及安监站审核的远程电子化管理平台。

(2)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的功能,显示工地现场状态。

(3)工程机械运行监测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塔机、升降机运行过程的安全监测,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规范施工机械的管理。

(4)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平安卡、特种作业人员(包括工程机械安装拆除作业人员、工程机械驾驶人员、安装检测人员等)的考勤管理、特种作业资格证登记备案管理和操作使用过程进行监管、评估,避免关键人员无故脱岗、无证上岗、不按时上岗、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从源头减少安全事故隐患。

(5)工程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本区域内的设计、施工、监理、审核、安装、检测企业在实际项目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企业人员管理规范性等进行监管和评估,提升区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3 系统实现的目标

(1)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2)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并举实现建筑工地安全监测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实现安全监督管理尽职免责。

(3)结合国家与自治区的建筑信息化要求,建筑管理手段信息化,实现“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深度信息化应用融合。

(4)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数字化工地建设成效

(1)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了建筑工程监管模式的创新。通过数字化工地建设中视频监控系统,使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方式由过去传统的现场监督逐步转变为视频远程监控;通过互联网,又可以十分便捷地实现移动监督,即监管人员可以在国内任何地方通过连接互联网,实现对纳入监管的建筑工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对建筑工程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监管效能。

(2)通过推进行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采集了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份证信息及所在单位、所属项目、从事岗位、教育培训、劳动考勤、工资支付等信息,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并在数字化监管平台实时共享,实现了持证上岗和精细化服务、不断提升作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同时,有效强化了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的在岗履职,保障了劳务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有效杜绝了恶意讨薪行为。

(3)加强了建筑工地的安全保卫,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数字化工地建设,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尤其是建筑物周边、出入口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100%覆盖,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完整的记录下来,监控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录像进行回放和查看,一旦发生盗窃或犯罪份子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调查取证或提前预警。

5 结语

乌鲁木齐市建筑工程数字化工地建设是一套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视頻监控技术、遥感遥控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互联技术等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抓手,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现场的远程、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管理。虽然视频监控、实名制管理等还有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期望很快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叶绍宏.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6(4):282-283.

[2]周霞.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四川水泥,2017(12):189.

[3]李刚.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

[4]孟小梅.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的关系,山西建 筑, 2010 (35).

[5]张松.施工现场数字化无线视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