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探讨
2018-01-16杨菁杨进峰朱彦昱
杨菁 杨进峰 朱彦昱
摘 要:学风是高校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的总括,学风建设始终是高校促进提高校园文化水平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学风建设问题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网络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意义、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的特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提出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风建设;对策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谋取稳定发展和不断改革教育的不变主题。网络环境下的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是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思想上反思,于过程中研究,在行动上创新,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如何以个体学风建设推动整体学风建设,如何充分发挥整体学风建设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的意义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的意义之教师主体方面
网络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在学生群体中普遍运用网络于学习和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文化。新名词“网络文化”日渐产生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中,可视为一种隐性影响因素。网络文化的日渐发展,必然对高校的校园文化也产生了必不可缺的影响,目前校园文化正慢慢朝着多元化发展,我们应随潮流将网络因素纳入学风建设系统工程中去,打破旧有理念及方式,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学区别于高中的特点是学习方式由被动改为主动,教学方式由教学为主改为教学为辅,这就要求广大学生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人民教师也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熟练运用教室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更快捷的传播知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正确的树立并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环境等巨大影响下能有防范抵触腐朽网络文化的能力和超前意识。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意义之学生主体方面
学风建设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反映着学生的学习目的、精神与态度,新时期的学生,理应有目标,有理想,有担当。网络环境下的学风建设能在旧有模式下更高效率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基本表现在知识储备网络化、了解范围网络化、接触途径网络化、沟通行为网络化,学生把当成生活中的“必需品”,通过网络浏览、搜寻等方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寶典秘籍,拓宽了授课的渠道,使大学生增长了见识,视野变宽阔,知识变丰富,会用发展的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达到一定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产生影响的具体特征
(一)网络成为媒体平台做好高校学风建设
网络环境的普及对高校学风建设有积极地推进作用。如今是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出现顺应了学风建设的发展要求,拓展了学风建设的渠道。高校学风建设首先要营造好一个稳定的舆论氛围进行引导,凝聚师生的学风建设意识,加强工作的监督力度。同时,科学的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等系列即时通讯工具,随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及时宣传学风建设系统工作的开展进度,及时收集汇总师生反馈意见,再以图文、影像的方式回馈给师生,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信息发布、回收链,拉近学校与师生间的关系,以其创新性、互动性、快捷性、参与性来引导师生共同开展高校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不在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宣传,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打破界限,将网络打造成一把推进学风建设的利器,从而对内对外积极展示建设成果。
(二)网络是一个多元化、信息化的媒介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所带来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多元化和信息化。在网络世界,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文化观点充斥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康理念,又有腐朽没落的观点,全部以信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各种工具,而网络传播功能之强大是所有传递途径所不可比拟的,对传统的“第一课堂”来讲,网络新媒体正慢慢渗透甚至形成了更加开放、便捷、高效的“第二课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等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局限性不在那么大,不出门,动动手指就能在家学习到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而这也正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严峻的挑战。
(三)网络是一个共享与创新模式并存的资源库
网络之于高校学风建设,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络的创新共享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永远学不尽的,如何将庞大的教学知识普及到每个大学生手中?显然光靠书籍是完全不够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可以储存无限的资源,可以容纳世间百科,不仅仅是娱乐购物、旅行食宿,还有思想、文化与技能等方方面面,网络轻松的蓄存着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并共享给这个社会。一个简单的知识网站,就足以作为高校共享的知识资源库,毫不费力的打破时间空间的阻碍,超越了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水平、地理因素的限制,尤为便捷。“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过的“双一流”建设就明确指出,要打建一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高校来讲,好的学风建设取决于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在越来越快的历史发展趋势下,要积极通过网络共享了解、汲取国家政策方针讯息,积极交流、学习各大高校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国家号召下,稳步、大步的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一)网络环境下的诱惑
网络新时代,足不出门却晓天下事,这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在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下,学生讨论交流的范围更广、方式更多,可以无所不谈,无所不知。甚至网络自身的秘密性和虚拟性为他们的毫无顾忌提供了必要性的援助,会让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的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相交甚欢,就像是打开了另一扇“沟通之窗”,打破了原有的时间空间限制,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其次,也与新时代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有联系,大学生阶段,学生的内心都向往精神独立和行为自由,充斥满求知欲,然而自身的身心发展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面,自控力把握不当,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却敢于追求新鲜刺激的快感。大学生盲目崇拜新科技,对自身认知失败,对通往锁定目标的途径有一定曲解,从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学习,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上述分析可见,对于大学生沉迷网络虚拟无心学习的现象,是因为网络具有一定的新鲜性、即时性、虚拟性和氧化性,这些特点让大学生逐渐形成依赖网络、依靠网络的意识形态,颠覆本末,对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没有丝毫抵抗力。
(二)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网络的普及,海量的信息冲刷着当代学生,他们很难树立起一个明确、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网络时代的来临和发展日趋成为学生发泄、交流情感的秘密基地,不受限制的选择多元化,身心都日渐沉迷,萎靡不振,造成了一种似乎互相有了心灵寄托般的假象;从另一个角度说,“野价值观”的形成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接受并认同的大众文化发起挑衅,学生对学校的生活产生厌恶感,而青睐于网络生活,将虚拟网游认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刷新对“技术”一词的定义,把讨论学习演变成了比“阔气”,比“享受”,在时代的转换拐角处,青年学生一代的思想道德问题面临着重大挑战,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是他们挪动前进脚步的动力和精神支撑,反而学习的重要性沦为了随便的次等附属品。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校园网络虽便捷,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但是由于法律的制定,无论是网络制作有害信息还是个人传播有害信息,都属于违法行为,而校园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又是因什么样的人而存在呢?不禁让大家再次反思为何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形成有文凭而无文化的现象。那么现将改进建议作如下阐释:
网络具有很强的虚假性,国家法律对入网要求的低门槛、公民言论自由权,网络讯息传播的迅捷,都使网络存在着很大的虚假。各类信息鱼龙混杂,造谣作假现象屡见不鲜,色情、暴力、邪教等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也时有爆料——面对如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甄别,老师也要从旁引导,加强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学风。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定期进行网络系统督查和清查。消极的、负面的新闻消息会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更加的不肯定,这就需要定期举行“安全用网”主题例会,了解学生上网障碍,普及、培养正确上网的方式及网络道德,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网络现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网络平台急需更加正规化,合理化。高校学风建设工程,应加强对安全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条例,对敢于制作、传播不良讯息的学生作以相应的
处罚。
参考文献:
[1]裴吉慧.强化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赵大鹏,高娜.关于当代大学生学風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葛春晓.浅谈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林宇.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10期.
[5]罗妮.对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