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是“行”出来的

2018-01-16孙昕

中国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海淀区师德建设

孙昕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好教师队伍,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承担起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历史使命,这是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而教育部为2018年教师节所确定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敬德书院”从2015年起便集中关注、研讨师德与师道的问题,先后举办了“传统文化与教师德行”“知行合一与教师德性”“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师道传统与师德建设”等论坛,这正是对建设教师队伍、弘扬高尚师德号召的积极响应。

2018年9月28日,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承办的“敬德会讲”秋季论坛之“传统师德与新时代教育”再次聚焦师德与师道。与以往论坛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次论坛邀请了几所学校的书记、校长来做主题演讲,亦是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和做“四个引路人”主题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海淀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英、海淀区教育两委一室班子成员及部分学校校长、教师等12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海淀区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主持。

之所以将“开讲人”锚定于书记校长,是为了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梳理在教师管理、师德建设方面的举措,讲述海淀优秀学校与教师的师德故事,凝练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效,以海淀区为辐射基地,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场,开辟教师思想文化教育的新阵地。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介绍了海淀区开展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首先,以党的建设全面引领和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其次,以机制强化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指导;最后,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大力宣传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淀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与师德师风的弘扬方面付诸了积极的行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校长董红军、海淀实验小学校长赵璐玫、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和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交大附中)党委书记马志太为论坛带来了鲜活的故事与丰富的经验。这些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不同故事与经验体现了很多共性的内涵,并且都彰显了同一个主题:师德,是“行”出来的!

一、师德建设——其身正,不令而行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北交大附中党委书记马志太说:“在谈到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我理解,这六个‘下功夫直接指向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的各个维度。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番话,结合对‘四有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论述,就是对新时代师德的高度概括。”

北交大附中党组织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党员要发挥好“六带头”作用:

带头传递正能量——党员要乐观、阳光、包容,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

带头读书学习——党员要带头坚持优秀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我;

带头立德树人——党员要带头当班主任、带头关心所有的学生、关心学生的

所有;

带头上好每一节课——党员要带头落实“课比天大”的教师文化,做出表率

作用;

带头教育科研——党员要带头承担学校的“微项目”及各级课题,带动全体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带头落实学校的各项要求——对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不推诿、不打折,积极主动落实并取得成效。

海淀实验小学的领导班子,一直都以“道德的楷模、服务的标兵”为准绳严格要求自身、率先垂范,创设和谐幸福的人文環境。如,行政、后勤等部门的干部经常牺牲宝贵的假期时间,为校园建设赶工赶时,为师生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环境;领导班子非常尊重教师建言献策的主人翁地位,在每届教代会上,都对教职工的提案进行多次研讨,做出细致答复与提出解决方案;三八妇女节前,干部们会选购好鲜花,头一天晚上赶到学校,把花摆放在每个女教师的办公桌上,以静悄悄的行动表达挚诚的关怀……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党委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主业之一,每个月都在各支部和部门开展“昆玉之星”优秀教师评选和教师师德事迹展示,让党员和教师学有榜样,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团队。

六一幼儿院基于73年院史的红色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师德建设体系:党组织核心引领,党员带头示范,骨干模范成立团队,党政工团一盘棋;实行师德动态评价,对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帮助教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大对先进师德榜样的宣传力度,宣传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的幼教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和高尚人格。

二、师德教育——在日用行常中濡染观摩

教育家梅贻琦说过:“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耳濡目染中去自主感知体悟“德”的精髓与力量,能够让老师们更容易受教。

海淀实验小学有着“守真,从善,修美”的学校文化,校长赵璐玫认为,师德教育是厚植师德师风的沃土,学校将师德教育活动常态化,对全体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师德培训,如专家讲座、心理培训、师德经验介绍、班级管理交流等;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重要论述的提出与十九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等契机,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观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教师节专场晚会、主旋律电影、时政专题纪录片等,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历时八年的“创新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总结推广班主任的师德经验,建立两年一届的教师基本功培训制度,使师德建设得以制度化、长效化;注重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共有59名教师荣获市、区级以上师德荣誉表彰;平日里领导们在教职工全体会上娓娓道来的、下教研组悉心传达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而是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一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小事,用一个个小故事与老师们进行心灵对话。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校长董红军发现:“是价值观真正能把人团结起来,价值观是师德师风的基石。”在建校之初,经过全校教师反复研讨,他们把办学理念凝练为一句话:“以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其中,把教师培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支点。他们注重学校的精神传承,让建校创业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蕴含丰富教育内涵的独特传统。比如,他们有很多“老话”:“把学生当成‘好学生来教,三年之后他就成了‘好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雕细刻不将就。”这些平实的话里,装着许多故事、案例,装着学校的教育价值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他们同时注重育人能力建设,让老师在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学中不断探寻教育规律,坚定教育信念。2012年,在一次全员育人专题培训中,全校教师用行动学习的方式,总结梳理了两份文件,一份是《教师自身行为自省表》,另一份是《教师教育行为自省表》,作为师德具体行为的指南。

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介绍了他们的“六个一”传统活动。

读一本书:读姚淑平院长所著的《马背摇篮——忆战火中的延安第二保育院》;

走访一次老同志:倾听历任院长、书记、劳模、教师、保育员讲述她们经历的老故事;

采访一名“摇篮”孩子:邀请毕业生讲述他们在保育院、幼儿院时与老师发生的故事;

参观一次院史馆:一张张照片,一本本笔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老师们从历史中感受教育前辈对幼儿精心养护和科学保教的研究精神;

写一篇感受:表达自己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和理解;

作一次讲解员:每个人都要能够讲好六一过去的故事。

他们还特别注重教师语言礼仪教育。幼儿院教师的师德也体现在每天与孩子互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和每一个眼神中,曹雪梅说:“对这些‘无意‘随意‘平常的注意,正是我们幼儿院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北交大附中由学生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全体教师,结合“四有四引”等标准,自下而上展开交流讨论,共同制定了《交大附中教师公约》,在逐级学习讨论、达成共识以后,每一位教师都在公约书上郑重签字承诺。北交大附中很少以说教的方式就师德谈师德,而是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的活动,让优秀的师德师风成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和习惯,渗透贯穿在每一位教師的思维意识和言传身教当中。比如,学校每年5月15日,都会组织传统的学生节活动。在这一天,学校各个区域、角落,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才艺表演、校园吉尼斯、球王争霸赛、社团展示、生涯体验、跳蚤市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活动。而教师和干部全天都承担志愿者为学生服务,体验“把学生的需求和快乐放在正中央”的生本理念。

三、师德内化——师者的自觉与良知

赵璐玫说:“润物无声的关爱远比冰冷刚性的约束更能产生推动成长的内驱力,在这条温情脉脉的路上,我们收获了一路花香。”海淀区实验小学多年来都有一道“红伞风景线”:每当下雨的清晨,学生们进校时,从校门口一直到教学楼前,都会有一把把大红伞紧密相连,庇护着孩子们不着风雨地安全进校。这个场景常被家长们用镜头记录下来,并由衷点赞。老师们的爱岗敬业深深感动着家长,校领导每学期都会收到家长如雪片般飞来的感谢信,每到新一年人事安排时,学校常能接到多封家长请求原任教师继续留任的信件。这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的教师们为自己总结了两个特质——“负责任”和“陪着学”,董红军认为:“这样的特质也许很普通、不高端,甚至平淡无奇,但在我们心里,这恰恰是教师承担教育使命、培育塑造学生最基础同时也最根本的专业自觉和职业良知。”学校有一些“老规矩”,如,学生军训和入学教育时,老师要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同娱乐”,零距离相处,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早晨7点,老师迎候学生,安静有序;广播操时间,老师上操场陪伴学生练身姿、练体魄,为了让学生做到“力达指尖”,很多老师和学生一样动作到位;每个课间,值班老师在各个岗位,倡导课间文明休息,维护秩序安全;中午自助就餐,老师与学生同样做到“吃多少打多少,打多少吃多少”;“成长论坛”中,所有老师共同为学生搭台,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专题培训;建校至今20年来,学校没有“三点半现象”,每天下午结束课程后都给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艺术、科技、体育及多种讲座类课程、社团活动;老师们为学生答疑、辅导,从来不需要“提前预约”,随处都可以找得到;面对体育中考,体育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鼓励每一位身体条件符合报考要求的同学走上考场,没有人为考试成绩平均分“好看”而劝学生“免体”;老师们从不建议学生报课外辅导班,从来不通知学生到某些培训机构领练习册或假期作业;初中老师保证每门学科教学,不因为学生中考不选考而随意变更教学要求;高一的老师(如化学学科),看到学生因中考未选考科目基础薄弱,自发把学生集中起来单独辅导、补课。董红军说:“正因为老师们这样做,我作为校长,敢于向家长承诺:进修实验学校,永远不把学校利益置于学生发展利益之上。”

六一幼儿院设计了“一日三检”,也就是晨检、午检和晚检。每到晚间体检,孩子们会纷纷围着老师,这个要抱一抱,那个要亲一亲,总之,一个都不能少。老师会邀请每个孩子来一个亲密的“抱抱”和“亲亲”,孩子们扑到老师的怀抱中撒个娇,老师用一只手从孩子的额头一直抚摸到耳后和脖子做检查;另一只手拢着幼儿的腰部,检查幼儿的后背以及腋下;在“亲亲”时,老师和孩子以拥抱和脸贴脸亲吻的形式,感知他的体温情况。老师的微笑,宽阔的怀抱,温暖的双手,都像妈妈一样亲切,像妈妈在身边一样踏实。妈妈般的“师爱”,让幼小的孩子们那颗因远离父母而焦虑不安的内心得到抚慰与满足。曹雪梅说:“家园与社会道德教育目标取得一致,教师和幼儿的道德情操互动生成,同时也感染带动家长,共同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有61年历史的北交大附中,代代教师、届届学子积淀、凝聚、浓缩下来的学道精神和师道传统可以归纳为几个精神因子。

“课比天大”:这是退休教师吴希慧质朴的名言。那个时候吴老师的母亲年迈,需要照顾,所以她每天要在自己家、父母家和学校三个地方来回奔波,每天路程累计将近三十公里。但是她不但从没有迟到一节课,连自习课、集体备课、辅导答疑都没有缺席过一次。有一天她赶上突降大雨,从父母家赶到学校时,浑身都被浇透了,一位老师在教室门口看到她这个样子,就说:“你就不能请回假吗?”吴老师随口回了一句:“课比天大,没事。”自那时起,“课比天大”这四个字就在北交大附中广为传颂、扎根生叶,成为北交大附中师道传承的重要基因。

“志耀精神”:1984年,为了响应发展艺术教育的号召,张志耀老师排除万难,主动担当起组建学校合唱团的重任,一步步从零做起,把它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高中混声合唱团,培养了一届届优秀的金帆学子,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教师。张志耀老师已经80岁高龄,在退休后的20年中,依然为金帆合唱团指导排练、传带教师。

“新华之仁”:王新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物理老师,家境并不富裕。2007年冬天,她不幸患上重病,在生命垂危之际,留下一份遗嘱,拿出自己的20多万元积蓄,在学校设立“新华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崇实尚学的莘莘学子。多年来,已经有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接过了“新华基金”的嘉奖,无疑也接过了北交大附中教师的师道传承。

马志太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来自于心灵合乎师德的教育体验。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应该是一名配享幸福的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认为师德体现在几个方面:仁德,是对生命、对人的爱,是师德的基础;业德,是专业之德,如果一个教师不精于其业就无法成为一个好教师;政德,是教师对社会、对家国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最高的师德境界。

那么,行走在“师德建设”道路上的教师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一路在成长!

责任编辑:解意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海淀区师德建设
致良知与师德
寒露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北京市海淀区举办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