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寓意课堂感悟人生哲理探赜

2018-01-16张萍

成才之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寓言童趣现实

张萍

摘 要:在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解读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受到有益的教育。教师应重视构建寓意课堂,促使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注重童趣、点燃思维,巧用插图、解读形象,联系现实、启迪思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寓言;寓意课堂;人生哲理;童趣;挂图;现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5-0031-01

寓言是指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文学体裁。它把深刻的道理寄予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哲理思想。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寓言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无穷,富有教育意義。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如果教师仅靠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弄懂其中的哲理。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受到有益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注重童趣,点燃思维

学生的生活充满童趣,他们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珍爱这份童心,不以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思想,给他们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对故事展开多角度的分析,进而深化理解。

《牧童和狼》是一则充满童趣的伊索寓言,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假如牧童平时没有说谎,在他真正遇到狼的那一天,他会被救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会!”“那么,请同学们大胆想一想,牧童为什么爱说谎呢?除了他喜欢看村民惊慌失措的样子外,还可能有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展开想象,开始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牧童可能是因为太无聊,只是单纯地想逗一逗村民。有人认为牧童也许受到家里人影响,养成了爱说谎的习惯。还有人说牧童不够成熟,不懂得谎言的代价有多大,才会毫不顾忌地再三说谎。教师又问:“那么,为了避免牧童那样的结局,同学们该怎样做呢?”学生们再次投入讨论,各抒己见,寓言的启迪意义就达到了。

在此课例中,学生的思维被点燃,本能地跳出文本,在思考中收获的知识比寓言本身要多得多。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成熟,而学生由于童心未泯,思考问题时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所以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组织教学,从而保证课堂质量。

二、巧用插图,解读形象

寓言具有比喻性,作者常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塑造生动的角色以发人深省。因此,教师分析寓言故事时应注重解读角色形象,让学生从中领悟许多道理,进而深刻理解故事主题。

寓言故事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幽默风趣,有童话般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看图解读角色形象。观察插图时,学生只有将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蝉和狐狸》的插图中,狐狸竖起大拇指,嘴角却露出一抹狡猾的笑,而树上的蝉正老老实实地趴着,不为狐狸所动。教师提问道:“从图片上,你可以看出狐狸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答道:“狡猾!虚伪!爱使小聪明!”“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对蝉竖起大拇指,但它明明想吃掉蝉,所以故意奉承,嘴角露出坏坏的笑。”教师又问:“图中蝉的形象就比较难理解了,不过从课文可以看出蝉非常聪明,你们找到了吗?”学生将目光投向课本,从蝉对狐狸说的话——“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中找出了答案。

通过插图解读角色形象,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增强解读的直观性,让学生体会到“明察秋毫”的自豪感。

三、联系现实,启迪思想

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故事、夸张的情节揭示恒久的道理。虽然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其中的事件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教师应将寓言故事与现实进行贯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寓意。

读了《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后,学生们往往得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认识。教师应认识到,寓言既然来自生活,那么它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有其启示意义。所以,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例,分析寓言和现实生活有何相似之处。“同学们,生活中有一些像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于是,学生们开始从自己的生活中搜索相似事件。有人想到老师在课堂上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时,台下有时会有一些同学发出唏嘘声,这说明他心里在暗想:“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还有的同学想到自己不亲自品尝葡萄,怎能断定它一定是酸的呢?学生们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揭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本质——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个人经历多次失败后,会形成心理暗示,并将这种消极暗示传递给他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类比联想,然后归纳和概括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多媒体情境导入、课堂演绎活动、与理性贯通理解寓意等。教师要用批判性思维对待寓言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构建寓意课堂积极创新教学思路,使学生充分感受寓言的魅力,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娟.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教学探微[J].成才之路,2017(22).

[2]管苗苗.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3]管海玲.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设计[J].课外语文,2017(06).

猜你喜欢

寓言童趣现实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时装寓言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童趣照相薄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