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为土壤培育品德之花探研

2018-01-16邵凯

成才之路 2018年35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

邵凯

摘 要: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引入生活元素,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以深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措施包括:目标生活化,加强学习体验;内容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方式生活化,促进自主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方式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5-0027-0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有道德的生活,注重让教育回归生活。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普遍不重视该课程,使学生错失品德培育的机会。对此,相关教育者必须重视起来,重视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生活元素,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营造教学情境,以深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教学有效性。引入生活元素,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

一、目标生活化,加强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素养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教师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学情,以动态形式生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目标引领下获得更多启发。

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品德与生活、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目标与教育要求及教学内容的融合,以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先从整体上把握,并关注细节,促进多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获得情感上的熏陶。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时,考虑到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教师先以谈话交流的方式肯定学生们,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然后,让学生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素质有关,包括学习态度、方法及习惯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好?这样,便与教学目标进行了融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深化体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這样的设计,能让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想法,并及时引导,让教学更富生活气息,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内容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以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这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程度越匹配,学生越容易掌握。

教师设计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通过多元、有趣的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平安回家”时,教师可结合一些学生回家途中的行为如“自控力不强,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在路上逗留,不按时回家”等,进行教学设计,展开引导。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你是如何回家的?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在班级范围内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问题拆分得更具体些,如放学后是否有人来接?在约定的地点,是否有人来接?如果等了一段时间,没有人来接怎么办?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所以学生交流时特别积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融入进去,与学生对回家的安全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树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这样的教学内容是生活化的,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交流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方式生活化,促进自主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社会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源泉,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迸发活力。

教师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运用教材,促进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可借助游戏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他们需要关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教师可设计体验游戏,让学生们扮演盲人、聋哑人、跛脚的人等残疾人,并设置任务让其完成。然后,让学生们交流感受。一位学生说道:“身处一片黑暗,我很害怕,内心很无助,我希望有一双手能紧紧牵着我走向安全之处,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此活动能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获得情感共鸣,逐渐培养道德意识与情感。

这样的教学能够打破传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思考、探究,借助多元活动获得深刻体验,从而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主题的把握,实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途径,能在学生的内心播下道德的种子,促使学生茁壮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加强道德体验,提升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斌.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辨析[J].内蒙古教育,2017(22).

[2]步扬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